分享

自渡,是抑郁最好的解药

 王兆善 2024-04-29 发布于上海

抑郁,像一个黑洞,吞噬人的幸福。

“午夜梦回的时候,有谁懂我的伤悲?”

“为什么受苦的都是我?”

它就像黑影,跟着人背后,甩又甩不掉,让人痛苦不已。

英国资深心理学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写了一本小小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从中,或许能从蛤蟆的经历中得到一些启发。

这本书虽然篇幅少,但是却是风靡20多年的心理学入门必读书,畅销全球。

蛤蟆从一开始的抑郁,到后来的自洽,心路历程值得借鉴。

自渡,是抑郁最好的解药

1、童年,是抑郁的种子

故事的一开始,蛤蟆先生抑郁了。

他经历了人生的剧变,从富家公子变成了阶下囚,还在逃亡的过程中成了抢劫犯,差点掉进河里淹死。

但是,他最不能接受的是回家后朋友对他的态度。

河鼠说他丢人现眼;

獾说他对不起死去的父亲。

这些评判让他抬不起头来,整日无精打采,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他想要的,只不过是让所有人满意,可即使竭尽全力,这个简单的愿望都得不到满足。

他并没有看到,那个委屈的自己跟小时候没有区别。

小时候的蛤蟆总是被父亲责骂,他很委屈愤怒,但只能咽下所有情绪去讨好父亲,久而久之,他已经习惯了委曲求全。

心理医生苍鹭告诉他,“你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这就是儿童自我状态。”

当一个人陷入无助时,他不可避免的会像孩子一样行事。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

妈妈工作了一天回家,看到孩子没做完的作业,忍不住疯狂撕本子,扔书,在镜头前失声痛哭。

那位妈妈不像妈妈,而像8岁的崩溃孩子。

童年,往往是抑郁的种子。

一次次被否定,一次次不被爱,那些失望和痛苦攒在心里,一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瞬间崩溃。

所有成年的人面具在一瞬间被撕碎,你不再是那个独立的成年人,而是角落里蜷缩的孩子。

身处儿童自我状态,人是无助的,好像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控制,不得解脱。

成年人的抑郁,往往来源于这种身不由己,一次次重复昨日的故事

自渡,是抑郁最好的解药

2、最残忍的谴责,来源于自己

当蛤蟆看懂了自己身处“儿童自我状态”,所有的悲伤来源于期待时,他洞彻了:

小时候,他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接纳,所以总是曲意逢迎;

长大了,他依旧渴望朋友们的赞扬,所以总是刻意浮夸。

这些行为,都源于自己孱弱的价值感,渴望外界的肯定。

苍鹭告诉他,人格分为三种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

身处抑郁状态的人往往处于儿童自我状态,困于愤怒、悲伤和恐惧。

而有些人,比如总是责怪蛤蟆的獾,就处在“父母自我状态”,他们心中有各种规则、各种评判标准。

“不要贪心。”“你还是不够努力。”

蛤蟆很奇怪自己为什么没有父母自我状态,苍鹭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自己更严苛。”

蛤蟆不是不会评判他人,而是把所有愤怒都指向了内在,自我攻击。

他就像无数身处抑郁状态的人们一样,不管做什么,都有自我否定的理由。

就像我朋友,她明明很好,可是总否定自己:

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她说自己不是负责的家长;

工作任务过重,她说自己不懂向上沟通;

别人约会迟到,她说自己约的时间不好。

所有的问题,她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然痛苦不已。

这世上有些事我们可以控制,有些事不可以。

如果承担上不属于自己的重任,就像背负着重物前行,不得解放。

问题的关键是,“你愿意停止谴责,开始爱自己吗?”

爱从来都不是被动的选择,而是有勇气的决定,决定“爱自己”吧,没有人是完美的。

自渡,是抑郁最好的解药

3、勇于承担,当下就是新生

当蛤蟆看清楚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后,他开始有意识地改变。

之前蛤蟆在学校做董事,为了学校的运行筹措资金,四处奔走。

可因为抑郁,缺席了几次校董会议,老獾找到蛤蟆,想要接替他的位置。他自信满满,说别人也同意他的想法。

蛤蟆喜欢孩子们,也喜欢校董这份工作,并不想让位。

可内心的自卑却在作祟:

“也许别人说的对,我确实没什么价值,把辞职信寄给牧师,对大家都好。”

苍鹭帮他看到了背后的情绪和需要。

他非常愤怒,獾没有权力抢走他的工作,他并不是童年时期那个可怜无助的蛤蟆了,他可以承担责任!

于是,他委婉地拒绝了老獾。

苍鹭告诉他,这就是成人自我状态,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

身处成人自我状态,不再被过去的痛苦禁锢,不再被未来的焦虑控制,人是自由的。

就像蛤蟆,他不再害怕獾带给他的压迫感,也不再害怕接受工作后可能遇到的挑战。

刺激和反应之间,我们永远都有选择的自由。

《活法》里,稻盛和夫刚工作的时候,厂里经常发不出工资,高层内斗不断,他觉得非常痛苦,经常郁郁不得志。

哥哥劝他好好干,他调整了心态,把锅碗瓢盆都搬到了实验室。

经过一次次苦心研究,终于研发出了新型陶瓷材料,给公司带来了生机,一切都走向了正循环。

那么怎样才能走向成人自我状态呢?

1、以任务为导向的注意力。

心理学家建议,全神贯注于手头上的任务。

不必纠结自己是否有信心解决问题,也不必沉溺于问题带来的焦虑情绪之中。

从能量角度考虑,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花时间去纠结,能量就被消耗了,没有多余的能量去解决问题。

专注于任务本身,就能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2、使用积极正向的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写照,使用更加积极主动的语言,比如:

不说“这件事我无能为力”,而说“让我来想想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

不说“不得不”,而说“我选择”。

自我负责就是主动、建设性的回应现状。

3、改变对失败的认知。

很多时候,人们推卸责任,是因为害怕失败,但是失败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比如蛤蟆如果严词拒绝了老獾,伤害了他的感情,两人老死不相往来,蛤蟆便会知道这样的方式不妥,下次换个委婉的方式。

越困难的事,越会带来不一样的经验,行动本身就是最大的成功。

自渡,是抑郁最好的解药

4、写在最后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蛤蟆。

一边在忍气吞声,另一边在自责痛苦。

停留在“受害者”角色里,我们很难直面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一旦把责任归咎于外因,就会失去掌控感,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漩涡中。

亨利·戴维·梭罗说:“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自渡,是抑郁最好的解药。

关于我:

简尼,左手生活,右手码字,专注心理学、个人成长领域干货分享。

希望大家关注点赞,每一个关注的人,都是我的朋友。

每一个点赞,都是真诚的鼓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