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通俗讲话(十九)第三部分 经方大师带教录 痹证论治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4-29 发布于甘肃

              《伤寒论》通俗讲话(十九)

              第三部分 经方大师带教录
        (胡希恕主治、冯世伦等撰写)
图片
              痹证论治

     
风湿相搏痛无休 六经辨清有止期
       痹证,《内经》多单称之为痹,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但《内经》又提出了不少复合痹名,如行痹、痛痹、着痹、五体痹、五脏痹等名称,涵盖了经络气血闭塞不通所引起的痛疼或麻痹等症。后世乃至今所通称的痹证,主要是指关节及肌肤痛疼。历代医籍称谓的风湿、历节、热痹、痛风、白虎历节、鹤膝风、湿痹、风湿热痹等名称多属于此。本证常见于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等症。本章所述也概属此。
       有关痹证的成因,《内经》提出了“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说,故后世治痹多宗祛风寒湿之法。《伤寒论》提出了“风湿相搏”、“汗出当风”、“久伤取冷”、“汗出入水中”、“风血相搏”、“饮酒汗出当风”等多种成因。其治疗大法注意到祛风寒湿及养血活血,但更重要的是强调辨六经和方证。《伤寒论》有关痹证的论述和证治很多,如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20条:“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第21条:“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第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等,多指痹证在表的阳证,也即是太阳病。而在表的阴证,也即是少阴病更为多见,如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真武汤主之。”《金匿要略.中风历节病》第8条:“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等,也就是说,从病位来看,痹证多见于表,从六经辨证来看,多属太阳或少阴。但也有不少见于太阳阳明合病者,如《金匮要略·疟病》第4条:“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烦疼,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也有见于太阳少阳合病者,如《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因此,治疗痹证,首先要分析患者的症状是属太阳病,还是少阴病、阳明病、太阳少阳合病、太阳阳明合病,再进一步认清是何方证。这样处方用药,治疗痹证多能有效。
图片
​       (一)常见方证
       
1.葛根加术汤方证 主症:项背强痛,发热恶寒,无汗恶风,腰酸身重,苔白,脉弦滑。方药:
       葛根四钱,麻黄三钱,桂枝二钱,生姜三钱,白芍二钱,炙甘草二钱,大枣四枚,苍术五钱。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18条:“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微发汗是治疗痹证的重要原则,葛根汤清凉解肌、发汗,同时加入苍术利湿,这样湿从小便走,热也随湿解,使风湿俱去。发汗剂中加入利尿、利湿药,为小发汗、微发汗法,宜注意。本方用于急、慢性关节炎,尤其发热无汗而恶寒甚剧、身重的急性关节炎,不问有无项背强几几,多属本方证。他如腰肌劳损、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等慢性关节病皆有应用的机会。《神农本草经》谓葛根治诸痹、痉与痛,值得深讨。
       
2.麻杏薏甘汤方证 主症:周身关节痛,发热午后明显,身重,或四肢关节肿,口中和或口黏,舌苔白腻,脉沉弦滑。方药:
       麻黄三钱,杏仁二钱,薏苡仁六钱,炙甘草二钱。
       本方以麻黄辛温发汗,用薏苡仁甘寒利湿,亦是小发汗之法。《神农本草经》谓:薏苡仁味甘微寒,主筋急拘挛,久风湿痹。痹证湿热明显时,更不可以发大汗退热,而是在发汗的同时利湿,本方即承此意,虽组成简单,但如方药对证则疗效卓著。本方证多见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而偏于湿热明显者。
       3.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 主症:周身关节痛疼,四肢或膝关节肿、僵硬,或肢、指、趾关节变形,头眩气短,苔白,脉弦。方药:
       桂枝四钱,麻黄二钱,白芍三钱,生姜五钱,白术五钱,知母四钱,防风四钱,炮附子二钱,甘草二钱。
       本方多用于慢性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呈现少阴太阴合病,尤其是见关节肿大变形而伴见气冲呕逆者。若风湿热关节红肿热明显者,可加生石膏。
       
4.桂枝加苓术附汤方证 主症:腰、膝、肘关节痛,头项强痛,或心悸,或胃脘痛,汗出恶风,四肢常冷,口中和,舌苔白,脉弦。方药: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苍术三钱,茯苓三钱,炮附子三钱。
       痹证之中,常见外有风寒在表、里有水湿停滞之证,里有所阻,表亦不透,故不兼利其水则表必不解,若强发其汗,激动里饮,变证百出。此时唯有于解表方中兼用利湿祛饮药,始收里和表解之效。本方证不仅是外寒里饮,而且也有陷于表虚寒的少阴证。因此治疗不但用桂枝汤及苓术解表和利水,同时更用了附子温阳强壮。胡老治疗痹证应用最多的是本方药。又当关节疼偏在一侧时,认为是瘀血阻滞,常加入少量大黄以活血通络,在其他方证见到一侧偏痛时也可加用大黄,也是经验之谈。
       5.桂枝加黄芪汤方证 主症:长期关节疼痛,汗出恶风明显,四肢关节冷,或身热,或肢体麻木不仁,苔薄白,脉缓。方药: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炙甘草二钱,黄芪三钱。
       本方与桂枝加苓术附汤都是桂枝汤的变方,但本方证病在太阳,而后者病在太阳少阴。本方重在固表祛湿,后者重在温阳祛饮,这便是黄芪、附子应用之别,很为重要,宜注意。黄芪味甘微温,《神农本草经》谓:“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癫疾,补虚。”从所主来看,均属肌肤间病,也可知补虚,主要是补表气的不足,故若是由于表虚水湿邪气不去,而形成的痹痛、麻木不仁、疮痍等,均有用本药的机会。
       6.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 主症:腰髋、项背酸痛,膝软无力,心悸,心下满,自汗盗汗,或下肢浮肿,舌苔白,脉沉弦细。方药:
       柴胡四钱,桂枝三钱,干姜二钱,黄芩三钱,花粉四钱,生牡蛎五钱,当归三钱,白芍三钱,川芎二钱,白术三钱,泽泻五钱,茯苓四钱,炙甘草二钱。
       痹证以腰背酸痛为主者,多见于腰颈椎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椎炎等病。病位多在厥阴太阴,而呈血虚水盛之证,故治疗两解二阴、养血利水。本方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解厥阴寒热,当归芍药散养血利水,两方合用,是胡老长期临床总结出的经验。该方对长期慢性痹证,尤其是老年人出现的上热下寒、血虚水盛证,适证应用,疗效突出。
       (二)验案
        例1 丁某,男,病案号:03616。
       初诊日期1966年5月5日:一年多来项背强急,头不得运转,头偏左歪,右臂疼痛且麻,尤其是头稍后仰则疼更剧甚。于北京某医院检查确诊为“颈椎骨质增生”,用多种治疗,迄今无效。曾行牵引治疗亦不见效。常恶寒无汗,舌苔白润,脉弦细寸浮。
       胡老辨证为少阴太阴合病,为葛根加苓术附汤方证,予:
       葛根四钱,桂枝三钱,麻黄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苍术四钱,茯苓三钱,川附子三钱,炙甘草二钱。
       结果:上药服一剂效不显,服第二剂后头疼减。四剂尽,项背强急已缓,而臂疼麻如故,改服桂枝加苓术附汤: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苍术四钱,茯苓三钱,炙甘草二钱,川附子三钱,大黄一钱。服五剂,项背强急、右臂疼痛均显著减轻,头可随意转动,除向后仰时右臂尚有麻木外,平时已无任何明显不适。再予上方加葛根三钱。上药服三剂诸症消。
       例2 白某,男,45岁,病案号48239。
       初诊日期1967年9月3日:腰膝酸疼、右臂酸胀、背拘急一年多,经检查为“胸腰椎骨质增生”,中西药治疗未见明显疗效。近一月来身热身重,午后加重,双下肢轻度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细。
胡老辨证为太阳阳明挟湿,为麻杏薏甘汤方证,方药用:
       麻黄三钱,杏仁二钱,薏苡仁六钱,炙甘草二钱。
       结果:上药服三剂,身热身重减轻。又服三剂,身热已,腰膝酸疼减。
       又经检查确诊有“肾盂肾炎”,改服猪苓汤加防己、苍术等加减,治疗一月余,诸症皆消。
       例3徐某,男,19岁,病案号189520。
       初诊日期1966年2月15日:左足肿痛已五六年,近两年加重。经拍X光片,证实为跟骨骨质增生。现症:左足肿痛,怕冷,走路则疼甚,口中和,不思饮,苔薄白,脉沉弦。
       此风湿属少阴太阴合病,为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方药用:
       桂枝四钱,麻黄二钱,白芍三钱,知母四钱,生姜四钱,川附子二钱,防风四钱,苍术四钱,炙甘草二钱。
       结果:上药服七剂,左足跟疼减,走路后仍疼,休息后较治疗前恢复快。
       增川附子为三钱继服,服药一月左足跟肿消,疼痛已不明显。
       例4 马某,女,65岁,病案号178799。
初诊日期1965年10月31日:右上下肢关节痛、两手麻木三个月。今年8月1日不慎跌倒,出现四肢不能动,十多天后虽能动,但出现右肩关节、右下肢疼,两手麻木不能紧握,汗出恶风,舌苔白,脉弦细。
       此血痹之病,属太阳表虚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苓术防己方证,予:
       生黄芪五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苍术三钱,茯苓三钱,防己三钱,大枣四枚。
       结果:11月6日复诊,上药服六剂,汗出减少,右上肢疼减,两手麻木皆减轻,但仍握拳不紧,右臂时感刺痛。仍继服上方增生黄芪为八钱。11月20日三诊,汗出已很少,两手麻木明显减轻,左手已能正常握拳,右手仍不能紧握,右臂外侧刺痛减,仍继服上方十二剂,诸症已。
       例5蒋某,女,23岁,病案号20501。
       初诊日期1960年3月1日:右上下肢疼痛、麻木肿胀月余,伴头晕头痛(多在左侧),心悸气冲,手足聂聂动,发则眩冒不能行,大便干,口干思饮,食则腹胀痛,脐上下左右均按痛,舌苔白润,脉沉迟而弦。
       此病为寒湿偏注,证属少阴阳明合病,为桂枝加苓术附大黄汤方证,予:
       桂枝三钱,白芍三钱,生姜三钱,苍术四钱,川附子四钱,大枣四枚,茯苓四钱,炙甘草二钱,大黄二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腿肿痛减,大便如常,但头痛未已。上方去大黄,加吴茱萸三钱,服七剂,3月17日复诊时症状已不明显。
       例6 吴某,女,58岁,病案号157498。
       初诊日期1965年4月28日:腰髋肩背酸痛两年多,常有胸闷、心悸、自汗、盗汗、眠差易醒、头晕、膝酸乏力,舌苔白,舌质暗,脉沉弦细。
       此病为血虚水盛、厥阴太阴合病,证属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方证,予:
       柴胡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茯苓四钱,黄芩三钱,花粉四钱,生牡蛎五钱,干姜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二钱,苍术四钱,泽泻五钱,炙甘草二钱。
       结果:上药服六剂,胸闷心悸、乏力好转,上方加酸枣仁五钱,防己五钱,继服六剂,自汗盗汗睡眠好转。继续加减服用一月余,诸症已。
       :从治验案例可看出,胡老治疗痹证有三大特点:
       第一,注重了辨六经方证,即急性风湿性关节痛,常呈现表实热证,即太阳病,治疗多用葛根加术汤、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如例2)、桂枝加黄芪汤(如例4)等。而慢性关节痛,常呈现表虚寒证,治疗多用桂枝加苓术附汤(如例5)、葛根加苓术附汤(如例1)、桂枝芍药知母汤(如例3)、桂枝加附子汤、小续命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等。
       由此也可看出,古人通过治疗痹痛,总结治疗规律,把表实热证称为太阳病,把表虚寒证称为少阴病,继之把里证和半表半里也分阴阳两类,这便是六经的由来。
       第二,注重养血利水,例6也是常见的痹证,既见于风寒湿痹,也见于血痹。当血虚时水当相对盛,痹痛久不去主因血虚,故养血同时利水是治疗痹证的重要方法之一。胡老常用当归芍药散加于各适应方药中,当有热时加生地黄养血凉血。
       第三,对于痹证出现的一侧痛疼,常加入小量大黄,起活血通络作用,临床确有实效。
    
        刀子在说话摘自《〈伤寒论〉通俗讲话》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2024.3.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