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志愿军第五次战役,血洒临津江,中国军史为何暗自神伤?

 James5291 2024-04-29 发布于北京

1951年的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以来遭遇的最大惨胜战役。相较于前四次战役,志愿军迂回穿插的运动战和夜战、肉搏战等独特战法打得“联合国军”丢盔弃甲,第五次战役却伴随着美军极善作战的名将李奇微和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弗里特的到任,志愿军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劲对手。

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投入总兵力95万人,加上朝鲜人民军35万人,整个中朝联军实际部队总人数高达130万人,而“联合国军”的地面作战部队不过6个军团共17个师又3个旅、1个团,全部加在一起仅34万余人,尽管第五次战役开打前,志愿军联合司令部实际动用了作战部队只有3个兵团和人民军2个军团共计60万余人,但中朝联军作战总兵力依然对“联合国军”拥有绝对的地面兵力优势。

不光兵力的增加,武器方面,志愿军更是较之以前有了非常重大的突破。当时从苏联购买的第一批三十七个师的装备已开始到达,各师都成立了炮兵团、高炮营,各团增设了无后坐力炮连、高射机枪连和美国人非常害怕的一二〇迫击炮连。志愿军的各种火炮已增至六千余门,其中大中口径火炮一千余门,火力大大增强了,中国军队的装备从未这么好过。

按说,拥有如此庞大兵力和装备先进武器的志愿军只要依照前四次作战经验,将“联合国军”赶到三八线、三七线,甚至三六线几乎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关键的是,这场战役不仅没有将敌人赶出三八线,我军就连美军盘踞的汉城都没够着,志愿军甚至为此付出了伤亡7.5万人的巨大代价,而毙敌战果才仅有6.7万余人,尽管取得了最后战役的胜利,但总体来看,志愿军发起的第五次战役是场不折不扣的惨胜之战,即属于那种典型的“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残局,就连彭德怀也将第五次战役视作他一生中四次军事失误之一,几乎整整一代中国将军都为这件事情遗恨不已。

其实,第五次战役发起前就志愿军就已经埋下了惨胜的苗头,甚至巨大的失败风险。

1951年3月下旬,“联合国军”在李奇微的指挥下将战线推进到'三八线'附近地区,此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见“联合国军”取得反击的小胜,索性打出“核讹诈”的牌,妄图继续扩大战争,而美军的战略重点是布防欧洲针对苏联,斯大林为缓解美军对欧洲战线的压力,暗中支持中朝继续在朝鲜战场上将美军拖入战争的泥潭。

美军发现斯大林的图谋后在拿捏不准的情况下,为试探斯大林意图,曾一度轰炸了苏联几座机场,但却未见斯大林有丝毫反应,这显然不是有仇必报的“钢铁巨人”斯大林的行事作风,因此,杜鲁门搞懂了斯大林的真实意图后,更不愿将大量军队和武器用在朝鲜战场上了。

可美国毕竟是新兴超级大国,如果美军在朝鲜战场中处于落败的下风时与志愿军签订停战合约,无异于是同中朝签订一份耻辱的城下之盟,因此,杜鲁门撤销了极力主张扩大战争的麦克阿瑟后,换上了李奇微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其目的也是希望善战的李奇微能够打几场像样的战役压制住志愿军气势如虹的态势,借以占据军事上的主动权从而实现与志愿军签订停战协议。

说白了,杜鲁门这样做,无非是面子上的一个问题,美国作为二战后新兴的超级大国,断然不可能任由一穷二白的中国将其踩于脚底之下,只有占据军事上强势的地位,再跟志愿军谈判,美军方能稍微体面点退出朝鲜战场。

因此,在不扩大战争范围的前提下,美军要采取积极进攻的态势,确保争取战场军事优势的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李奇微任命作战水平高超的范弗里特美第八集团军司令官。

范弗里特此人算得上是个大器晚成的军官。美国五星上将马歇尔在“二战”中提拔了大量军官,可范弗里特由于酗酒且与他同名同姓,马歇尔于是将范弗里特晾到了一边,直到二战快结束,范弗里特不过是个团长,而他的同班同学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都已经是名扬天下的人物了,好在最后幸亏得到同班同学布莱德雷等人在马歇尔面前力谏,作战能力突出的范弗里特才逐渐显露头角,朝鲜战争对他来说是个凭借军功跻身高层的最后“尾巴”,在学弟李奇微的安排下,他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美第八集团司令官的不二人选。

选择好精兵强将后,李奇微开始着手制定战略作战计划了。分析了第四次战役中,美军87天只向北推进了一百余公里的蜗牛速度后,李奇微认为要在短时间实现快速瓦解志愿军的战场优势,最好的办法是正面进攻配合侧后登陆将志愿军来个拦腰截断,如果计划成功无异于将会对志愿军重重一击。

同时,李奇微注意到,志愿军的第9兵团、第3兵团和第19兵团也从国内赶到了志愿军前线,中国军队的油料、弹药等物资消耗迅猛增长,而志愿军的主要运输工具汽车才增加到1400辆,于是,李奇微决定将美军的飞机从1000架增加到近3000架,空袭重点全部转向中国军队后勤补给线。

而美军这种悄然无声的变革却是志愿军所没有掌握的,当时的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只掌握到了美军会采取侧后登陆作战的方式企图将志愿军拦腰截断,那么这样一来,志愿军的军事优势自然会被美军的穿插分割给消解掉,彭德怀不会容忍美军在我后方开辟新的战场,更不会坐以待毙。

当时的中央军委对朝鲜战场的战略指导原则是“长期准备,短期胜利”,即做好战争的各方面充足准备,战役打响后务求速胜。

彭德怀的想法与中央不谋而合,尤其是从国内来的三个军团和大批苏式武器抵达前线后,他求战心理更是急切。但令人吃惊的是,彭德怀主张先发制人发起第五次战役的计划却遭到了几乎所有将领们的反对,他们一致认为应该将“联合国军”放进来,让他们深入到金化、铁原地区再打,志愿军不仅可以以逸待劳、关门打狗,将敌人分割后更便于成建制消灭敌军。

面对坚持己见的彭德怀,负责参谋的众将领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只得表态由统帅彭德怀决定最终作战计划,各大兵团誓死执行。

当时与会的宋时轮、洪学智、解方、邓华、韩先楚等人都是百战名将,在关乎整场作战战役成千上万的战士生死问题上,他们之所以选择妥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如果选择将敌人放进来再打而不是主动向南出击,美军一旦实施侧后登陆,来个前后包抄,志愿军几十万大军掉个头都难,更别谈对敌军关门打狗

第二个原因是轻敌情绪普遍在军中蔓延。

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到第二年时,中央军委放弃了打一场打仗休整一次的传统做法,取而代之的是实施轮番作战、轮番休整的战术,新鲜部队不断涌入、大批苏式武器的换装、后勤辎重保障人数的不断激增,都使得朝鲜战场上的官兵都产生了一种错觉:前四次战役在缺弹少粮的情况下都能打出如此骄人的战绩,第五次战役保障远比先前充足多了,将美军打得屁滚尿流肯定不成问题。

当时刚入朝的两个兵团根本就看不起美军。十三兵团几个老部队向他们介绍经验时,都说美军的防御是鸡蛋壳,表皮硬一点,戳破之后就是空的......

这种非常轻敌的思想不光在志愿军战士中像病毒一样传播,更在志愿军高层里不断泛滥。

甚至在战前动员会上,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就说:“他们有多少兵?加上李承晚的伪军,还抵不上咱们的一个军区,不够一个淮海战役打的!我看把美军赶下海不成问题,朝鲜有多大个地方!在三八线上尿泡尿就能滋到釜山去!”

彭德怀闻语哈哈大笑,战斗作风凶猛的彭德怀自然喜欢王近山这种悍将连说:“是啊!”

而不仅仅是轻敌,第三个原因是志愿军部分指战员的求战心切。

不光是中央军委、彭德怀求战心切,前线各指战员面对崭新的部队和崭新的苏式武器装备,无不跃跃欲试。战前动员会上,宋时轮就愤愤不平地咒骂道:“我兵团入朝第一仗,要不是衣装单薄被冻得伸不开手,美军陆战一师早就见了阎王,现在天气暖和了,非得可了劲儿地替牺牲的战友们报仇不可”。

全军上下无不充斥着轻敌思想和求战心切的氛围,在他们战前看来,打美军就似乎像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志愿军除了清楚前线指挥官范弗里特、李奇微新的人事任命,对我后勤补给线的疯狂轰炸,以及敌人可能会实施侧后登陆作战计划,志愿军对美军其它方面的变化一无所知。

范弗里特之所以被称得上是位名将,源自于他在前线作战中,比李奇微有着更高明的战术。李奇微是“绞杀战”和“磁性战术”的创造人,而范弗里特在李奇微这两种战术的基础上制定了更灵活的作战战术。

范弗里特按着李奇微的法子依方抓药,志愿军夜间穿插,他就节节撤退,每夜却最多只退二十公里,恰是志愿军一夜前进路程。结果志愿军夜间抓不住敌人,天明又进入了敌人预设阵地之前,反遭火力猛袭。而且,范弗里特一改“鸡蛋壳防御”战法,建立了兵力和火力密切配合的纵深防御,志愿军想打近战贴不上去,打夜战当夜不能解决战斗,想速决又僵持不下,又打成了彭德怀最忌讳的一线平推。

这就是范弗里特最狡猾的地方,他不光让志愿军追不上,即便追上了也会遭到炮火的猛轰,退一万步讲,就算突破了炮火冲到了美军阵地前,由兵力和火力构成的“纵深防御”战术又让志愿军贴不上去、打不下来,可以说,范弗里特的这种战法让后来的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中吃够了大亏。

轻敌思想盛行、求战心切、知己而不知彼,第五次作战就在这种情况下拉开了序幕。

1951年4月,志愿军针对“联合国军”东西两线囤积重兵的情况,将主攻方向放在西线的美军重点防御部位,彭德怀以第9兵团、第3兵团和第19兵团为作战主力,宋时轮9兵团进攻西线美军的左翼,同时负责切断美军东线与西线间的联系;杨得志19兵团进攻西线美军右翼,强渡临津江,向议政府迂回穿插,王近山3兵团中路突破,切断西线两边美军的联络,而美军的东线则交给朝鲜人民军2个军团牵制。

第五次战役的指导原则是战役分割与战术分割相结合、战役包围迂回与战术包围迂回相结合,这种战略、战术的优点就在于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将强大的敌人火力切割、包围,从而消解敌人强悍的战斗力,以达到速战速决成建制歼灭敌人。

而要实现这个战略预期目的,前提得是有高效的后勤补给线源源不断地补充前线作战部队;强大的火炮能及时为前线部队提供火力网;快速的摩托化机械部队能及时赶在美军增援前抢占制高点。

但这三点恰恰都不是志愿军所具备的,反而是他们的劣势所在,用一种劣势作战方略来跟美军对战,其结果可想而知了。

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打响,左翼宋时轮9兵团进展神速,一天就南进了三十公里,歼灭了南朝鲜六师和美24师,9兵团下辖的40军进抵加平附近,同时,39军也将美军陆战第1师隔于北汉江以东使其不得西援,完成了切割美军东西两线的任务。

中路的王近山3兵团也攻入敌人的纵深切断了西线美军两边的联络。

右翼的杨得志第19兵团下辖的第63、第64、第65军,在突破临津江后,第63军于雪马里歼灭英军29旅中的比利时营和英军的王牌部队“格罗斯特营”,使得英军29旅减员50%以上,63军的战士刘光子更是创造了一人俘虏63名英军俘虏的奇迹,而就在63军打得顺风顺水时,64军和65军却血洒临津江打得非常惨烈,甚至成为了中国军史上不愿提及的伤心往事,每每提到志愿军第五次战役中64军和65军血洒临津江的惨痛场面,中国军史暗自神伤, 无不以“伤亡惨重”、“重大牺牲”等充满血腥的词语一笔带过。中国权威战史记述是:“这是志愿军战史上的一次重大教训......”

志愿军第五次战役中的64军和65军为什么会血洒临津江?

当时64军担负着突破临津江之后向议政府穿插的重任,结果在过江之后被美军强大火力阻住不能前进。兵团司令杨得志急红了眼,连发两电催其突破,措辞之严厉实属罕见:

“......我军主力已停于江南狭小背水地区,如不坚决攻击等于死亡......64军各师如不猛插进到目的地完成战役任务,会遭到革命纪律的制裁!”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64军过江后如果不能突破美军强大的火力完成穿插议政府的战略目标,64军的主官将会被送上军事法庭!

这是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一旦64军主官被送上军事法庭等待他的往往会是被枪毙的命运!

因此,64军不顾一切伤亡往前猛冲,可敌人的火力实在是太强大了,范弗里特抛弃“鸡蛋壳防御法”,改为兵力和火力密切配合的“纵深防御战”起到了奇效,我军在冲锋的道路上徒劳无益地留下了大量志愿军战士的尸体后,仅有一个营和侦察支队冲破了敌军防线。

可冲破防线后,64军和65军的命运就此改写了吗?

据军史介绍,这两支小部队20小时不眠不休拼命死战,一路击破美军七次阻击,在美军纵深穿插60公里,一举夺占了议政府旁的制高点道峰山,切断了汉城以北敌军的退路。这一行动打乱了汉城以北敌军的部署,四面八方的敌人一齐拥向道峰山。这两支中国分队在不可想象的恶劣条件下整整坚持了三天四夜。在令人绝望的形势下,他们望眼欲穿地盼望着大部队马上赶到,可是,64军的主力此刻却在血洒临津江......

64军主力不惜一切伤亡代价反复冲锋,却始终打不破敌军的火力封锁线,赶来增援的65军两个师刚刚渡过临津江与64军合计五个师两万多人马全部拥挤在临津江南岸约20平方公里的狭小空间上动弹不得,前进不能,后退不允,整整两天两夜,美军的空地火力反复犁来犁去,志愿军战士血肉模糊的尸体铺满了临津江南岸,整个临津江被志愿军战士的血水为之染红。

也就是说,志愿军第五次战役中64军、65军之所以血洒临津江主要是因为美军改变了阵地防御战的打法;志愿军的高级将领求战心切和极度轻敌;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不顾前线实际战况拼命催促,以及我军火炮滞留临津江北岸无法火力支援等等诸多因素,致使64军和65军最终血洒临津江。

64军、65军伤亡有多大呢?至今尚未解密。不过,第64军和65军都属于新入朝的部队,兵员齐整,每个军兵力应当不低于4.5万人。因此,每个师应至少有1.3万人左右,这样的话,5个师大概有6万余,6万余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上被美军轰炸机来回反复犁来犁去,其伤亡结果可想而知了。

由于64军、65军伤亡巨大,且两天两夜的迟滞,耽误了穿插议政府的行动,63军虽然一路势如破竹,但也孤掌难鸣,而中路的王近山3兵团和西路的宋时轮9兵团虽一度取得了切割敌人的战绩,但狡猾的范弗里特凭借着美军机械化速度、强大的地面火力和空中支援,且战且退打破了志愿军分割、包围的作战计划,志愿军对美军的西线攻势迅速变成了一线平推的态势,而这种态势对于志愿军来说极其不利,因此,彭德怀哀叹:“后勤跟不上,火力又薄弱,毫无制空权,看来这仗只有打成长期的了!”

而根据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我军清点的战果,我军出动百万大军(包括后勤给养部队)最后歼敌总数才两万三千人,其中竟然没有成建制地歼灭敌军一个团。

彭德怀终于意识到速胜是不可能的了,战争恐怕只有本着长期作战的思想打下去,方能给敌人予以重创,否则以拼消耗式的战法去与敌作战,实在对志愿军的伤害太大了,于是,彭德怀只好放弃美军主力固守的西线,转头集中力量拿南朝鲜军队“出气”,志愿军的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开始了。

然而,令人心痛的是,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虽然甫一开始打得非常好,南朝鲜第三军团四个师被志愿军打得全线崩溃,美军的东侧防线被撕裂了一个大大的口子,美国人为此气得将南朝鲜第三军团的番号撤销。

但是,由于志愿军向南追击溃散的南朝鲜军的速度太快,我军后勤给养线无法跟上,美军前线指挥官范弗里特抓住战机,用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组织“特遣队”,由强大的空军掩护,向志愿军后方猛插,结果第3兵团12军、60军和第9兵团27军被美军截断在三八线以南,被围困的志愿军各部大多突围而出,但60军的180师在分散逃亡中损失了整整七千名战士,成为志愿军在战争中被俘最多的一次。

此后,志愿军在三八线附近转入全线防御,并在防御战中歼灭部分美军,范弗里特命令美军由进攻转入防御,第五次战役至此结束。

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共计失踪两万人,光是三兵团失踪人数就高达一万六千人,超过一个师。美军则宣称俘虏一万七千名志愿军战士,这个数字占整个抗美援朝中被俘总人数的80%以上。

而相较于被俘人数的巨大,64军、65军血洒临津江则永远成为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最惨痛的一幕,时至今日究竟牺牲多少人依旧是个谜底,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无悔的付出,永远铸就了全体中国人恒久的精神追忆,激励着一代代国人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