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热错杂夹有水饮上逆之咳嗽病,此经方效如桴鼓

 花无缺3myj1j3d 2024-05-05 发布于江苏

谈XX,女 59岁,就诊时间:2024年4月11日。

主诉:咳嗽7天。

现病史:患者7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感冒,鼻塞,流清涕,咳嗽,气喘,气紧,气顶,咳痰,痰稠不易咳出,病后曾到当地诊所就诊,具体用药不祥,上诉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今日遂来我院慕名找余就诊。

刻诊:鼻塞,流清黄涕,咳嗽,气喘,气紧,气顶,咳痰,痰少,不易咳出,痰稠,黄白相间,咽部有异物感,咽痒,咽痛,口干,怕风怕冷,有汗出,苔水润,苔白厚腻,脉浮紧数。

经方六经辨证体系: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六经病位病性:表虚证、里虚寒证、里热证。

脏腑经络辨证:外邪里饮化热

治则:逐饮降逆、利气肃肺,宣肺降逆,温中化饮止咳,利咽止痒。

方证:厚朴麻黄汤加减

方药:

炙麻黄10g   姜厚朴30g    苦杏仁10g   石膏30g   

浮小麦30g   姜水半夏15g  五味子10g   细辛10g   

干姜10g     防风10g      白芍15g    蝉蜕10g   

炒僵蚕10g   炒白术15g    青果12g    桔梗6g   

木香6g      枳壳15g      麦冬60g

3付,日1付,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

二诊:2024年4月15日患者带家属就诊诉说上次服完三付后上述症状消失。

中医临床诊治思路目前患者鼻塞,咳嗽,气喘,气紧,气顶,咽痒,怕风怕冷,有汗出,脉浮紧属太阳病,属于太阳表虚证。目前患者流清黄涕,痰稠,黄白相间、咽痛、脉数属阳明病,里热证。目前患者咽部有异物感,苔水润,苔白厚腻,属于太阴病。

中医临床诊治思路:病因及病机:由于风寒之邪、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发病。风寒邪毒由人体的皮毛、口鼻而入,侵犯肺卫,则卫阳被遏,营卫失和,邪正相争,肺气失宣,所致的太阳表虚证,同时素体体虚,脾胃功能运化不足,脾胃虚弱,水湿内生,水饮上逆形成太阴病,同时水饮郁久化热形成阳明病。其病机:外邪里饮,水饮郁久化热

中医临床诊治思路:《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第8条: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此条文意思是咳而脉浮者,为病在表,亦是咳而上气之类的证候,当有喘满、短气、烦热等里热实证水滑苔、水润苔等里虚寒证,此为太阳太阴阳明合病,故以厚朴麻黄汤主之。

中医临床诊治思路:厚朴麻黄汤方义:治则:逐饮降逆、利气肃肺为主,兼以甘温益气为法。方解:方中厚朴苦辛温,宽胸理气,消痰平喘;麻黄、苦杏仁宣肺利饮,止咳平喘;细辛、干姜、半夏化饮降逆;石膏清郁热除烦躁;五味子敛肺止咳,防麻黄等辛温发散药发散太过;小麦养护脾胃。本方先煮小麦去滓,后入诸药同煎,有祛邪顾正之意。本方重用厚朴、麻黄,并用细辛、干姜、半夏,其石膏如鸡子大之用量同大青龙汤,故本方有较强的利气宣肺、温化痰饮、清除郁热的功效。但其配伍是宣利之中伍以酸收,温化中伍以清化,实为公允平和之方。方证配伍特点:方以麻黄为宣肺降逆、止咳平喘之要药,与降气的厚朴、杏仁,定喘的五味子、细辛同用,能降逆肃肺,止咳平喘;而麻黄之宣肺行水,半夏之燥湿祛痰,干姜之温运脾阳,三味合力,可以调理脾肺功能,使水液通利三焦,不使其停滞而为病;用寒凉之石膏,以制麻、姜、辛之温燥,不使有发汗之弊;小麦养心敛汗,意亦在此。

中医临床诊治思路:厚朴麻黄汤治疗思路1、厚朴麻黄汤病机:外邪激动里饮,水饮迫肺的时候,除了咳嗽、咯痰以外,也常常见到喘、上气、肺胀。因为咳、痰、喘、上气、肺胀都是水饮影响了肺气宣发肃降失常所致的症状表现。既然是水饮所致,那么温化水饮就行,有表解表,没有表证无需解表。因此后世认为麻黄能治喘,但是经方中麻黄是辛温发汗解表的,不属于表证的喘,不能用麻黄2、厚朴麻黄汤方证更加注重咳喘短气:厚朴麻黄汤中有厚朴、杏仁。《神农本草经》谓:厚朴,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杏仁,味甘温,主咳逆上气。厚朴、杏仁同用始见于《伤寒论》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厚朴、杏仁苦温行气祛饮,同用偏于治咳喘上气。三仁汤中杏仁、厚朴同用,体现了上焦宜宣、中焦宜畅的治疗理念。所以厚朴、杏仁用于痰饮水湿迫肺所致的喘、咳。3、厚朴麻黄汤与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相比较:从三个方面考虑:厚朴麻黄汤虚力度最强,温中化饮力度其次,解表力度最弱。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三首方证都属于:外邪里饮证其中以小青龙汤为典型代表方,在小青龙汤基础上,偏于咳痰喘而咽部症状突出如可闻及喉中哮鸣音,用射干麻黄汤;在小青龙汤基础上,胸闷喘咳短气症状突出,且兼有阳明里热可见口干、烦躁的,用厚朴麻黄汤,与小青龙加石膏汤证更为相似因此即是小青龙加石膏汤证见胸满、短气而烦躁者适用于厚朴麻黄汤

中医临床诊治思路:本病案除了主要应用厚朴麻黄汤之外,还加上炒白术健脾祛湿;防风、白芍、蝉蜕 、炒僵蚕、青果有着喉科六味汤之意加强祛风止咳,利咽止痒功用;桔梗、木香、枳壳三味药加强胸中之气恢复肺的宣发肃降之功能。最后麦冬与半夏配伍形成麦门冬汤之意加强润燥止咳,有着燥湿相济之意。

中医临床诊治思路:厚朴麻黄汤治疗咳嗽,属于外有表证未解,内有水饮上逆,水饮郁久化热形成里热证,六经辨证属于太阳太阴阳明合病,属于寒热错杂夹有水饮上逆之咳嗽病。掌握此病机就能熟悉轻松运用此方证。

编辑及整理:莫宛英

指导老师:黎展文主任医师

声明:以上方药、剂量及中医技术仅供交流参考,非专业医生及阅读者切忌不可直接照方服药及中医技术,如因误服药物方剂产生任何后果风险责任自负,具体诊病需要在中医执业医师指导,同时坚持诊病读书,注重临床疗效,文章仅供中医交流分享,非广告,用药或者中医技术请遵医嘱,以文会友,请勿抬杠

进修学员:莫宛英,兴业县中医医院,中医执业医师,师从推拿科三区科副主任黎展文主任医师

指导老师:黎展文,主任医师,推拿科三区科副主任。

师从广西推拿、针刀专家、广西名中医廖信祥教授。

师从广西中医骨伤、整脊、银质针专家、广西名中医安平教授。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善于运用纯中医药、中医经方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如:颈肩腰腿疼痛等痹症;同时眩晕、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头痛、消渴、咳嗽、发热、胃痛、胃胀、月经不调、痛经、心理障碍等疑难杂症。

擅长运用“脊柱平衡手法推拿”、“拱腰法推拿”、“反压法”、“六经辩证推拿手法”、“银质针疗法”、“四维牵引整脊调曲”、“针刀疗法”、 “PRP技术”、“功能锻炼”等特色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腰背肌筋膜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伴病理性骨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椎后关节紊乱症、肩周炎、肩袖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滑囊炎等脊柱及四肢关节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