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增儒——我与数学解题(教研学习)

 一个大风子 2024-05-06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

【罗增儒教授简介】
罗增儒,男,汉族,1945 年 1 月生,广东省惠州市人。1962 年就读中山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毕业后在陕西省耀县水泥厂当过矿山职工和子弟中学教师,1985 年底调入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历经讲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于 1996 年 6 月聘为教授,2001 年 11 月聘为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博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陕西师范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务处处长、陕西省数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西安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数学教育学报》编委、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首批高级教练。从事数学教学论、数学竞赛论、数学解题论的教学与研究。

图片

罗增儒教授
学与教的双重任务

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我常常反问自己,作为教师:

●你有专业学者的功底吗?

●你有教育理论家的修养吗?

●你有教学艺术家的气质吗?

●你有青年导师的榜样形象吗?

如果没有朝这四个方向努力,怎能心安理得地面对充满求知渴望的孩子,又怎能问心无愧地面对我们的崇高职业和激情人生?

我以这“教师四努力”鞭策自己,反思每一个教学内容,反思每一道例题习题,反思每一天教学工作,向杂志学习向全国的老师学习,力争:

●每事都有一些收获。

●每天都有一点超越。

●每周都有一篇文章 (无论长短),向各家刊物作地毯式覆盖

这些努力,帮助我完成从矿山职工到中学教师的角色转换,也算是对双重任务的一个初步交代。

我的基本经验是:

●从教书匠的基本功扎实做起。

●攀登数学与教学的两个专业制高点。

●争取教学与写作 (研究) 的双重跨越。

●高起点、开放性学习全国名牌教师。

数学解题学的诞生

1987 年,当时我从陕西耀县水泥厂子弟学校调入陕西师范大学还不到两年。师大数学系教研室安排我给数学教育方向的研究生开设“数学解题”课,没有现成教科书,我列了个提纲,抱着一大堆书报杂志 (包括一批高考题、竞赛题) 就去上课,介绍解题著作 (波利亚《怎样解题》等),分析解题过程 (多是个人体验),于 1988 年整理成《数学解题理论》讲义。随后 3 次修订、4 次油印,作为高年级学生的一门选修课,持续讲授了 10 年 (十年磨一剑),当中的一些观点 (如《解题坐标系的构想》) 和解题案例分析曾在杂志上发表,受到一些同行的关注。

1997 年 6 月定稿为《数学解题学引论》(以下简称《引论》) 交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没想到,《引论》的问世竟突破了学术著作发行难的沉闷局面,仅半年的时间第 1 次印刷基本售完,并获“第七届全国教育图书展优秀专著图书奖”(1998,5),读者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后来也偶流海外).1998 年 5 月第 2 次印刷,2001 年 7 月又作为“罗增儒数学教育书系”中的一本,第 3 次印刷。这期间,有多家报刊载文介绍本书,有十余所兄弟院校邮购本书作选修课教材,有几十篇文章在写作中把《引论》列为参考文献;更有一批中学或教研室认定本书为教师进修必读、首读之资料。运用本书观点创作的《怎样解答高考数学题》(1994,2)、《数学的领悟》(1997,2)、《高中数学好题巧思妙解》(1997,2)、《直觉探索方法》(1999,9) 等书已发行达到六位数。1998 年 9 月 23 日《中华读书报》载文《一本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都看的数学书》,立即被兄弟报刊转载,掀起了一个购书小高潮,连不搞数学的人都要收藏,似乎“没有《数学解题学引论》的书架是尚未完整的书架,未读《数学解题学引论》的教师是不无遗憾的教师”。2004 年 7 月,脱销多时的《引论》在读者的呼唤声中第 4 次修订印刷。趁此机会,我曾回顾了自己学数学、学解题的历程和所产生的初步影响,一方面为读者的阅读提供一些背景资料,另一方面为有兴趣的同行提供一个“从一般性学习到创造性学习”的研究案例。2008 年 9 月出第二版、也是第 5 次印刷;2016 年 8 月出第三版、是第 6 次印刷。

回想起来,我学数学、学解题 (也是教数学、教解题) 的几十年体验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即:自发领悟的三步骤程式、自觉领悟的三步骤程式和自觉分析的四步骤程式。

注:转自《geogebra与数学深度融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