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派驻外国的四位首任大使

 昵称42665848 2024-05-07 发布于四川

为适应当时内忧外患并作的形势,1861年3月1日晚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中国第一个正式的外交常设机构,标志着中国近代外交机构的萌生。

1876年,中国向英国派遣了第一个常驻外国公使,也算是‬开启‬了‬外派‬外交‬使臣‬的‬历史‬。

1、驻英大使郭嵩焘(1818年—1891年):学名先杞,湖南湘阴人,湘系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和曾国藩等是岳麓书院的同学,参加了五次会试才考中进士。说服曾国藩一起创建了湘军,赴江西剿太平军。

1875年8月,清廷正式加授郭嵩焘为首任驻英公使,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真正思考东西方之间差距的第一人,驳“东方一隅为中国,余皆夷狄也’,吾所弗敢知矣!”(中华不是世界的中心,西方也有自己的文明,主张废弃中国传统的夷狄论)。

被守旧派刘锡鸿诋毁弹劾,被污蔑成“汉奸”,黯然回国,称病回籍并蛰居乡野。1891年,郭嵩焘病逝,终年73岁。

身在封建士大夫的旧营垒,精通传统文化;但又了解洋务,且亲身对西方文明做过实地考察,真正为他身后蓬勃兴起的维新变法思潮开了先河。

郭嵩焘

2、驻美大使陈兰彬(1816年—1895年):广东吴川人,

1853年,以二甲七名中进士。作为曾国藩的幕僚,受其推荐,1872年以太常寺正卿衔都督身份率领第一批学童30人赴美留学。在美期间,捍卫华工利益,促成了对待华工态度的改变。

1878年,以宗人府丞衔被正式任命为首任驻美国公使,4年后奉诏回国,晚年告老还乡,在高文书院讲习。1894年12月14日,陈兰彬在家逝世,终年79岁。

陈兰彬

3、驻日大使何如璋(1838年—1891年):广东省大埔县人,“岭东四先生”之一。

1868年考中进士,1876年受李鸿章的赏识并推荐为中国首任驻日公使。在日期间,在横滨、神户、长崎三城市设领事馆,并收回领事裁判权。向李鸿章和清总署上书说“琉球既灭,行及朝鲜”和“台澎之间将求一夕之安而不可得”,而我们的李中堂回“让一琉球,何在乎”。深入考察日本国情,支持助手黄遵宪撰写《日本国志》,此书对康有为的“戊戌变法”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1882年何如璋任满归国,担任福建船政大臣,为慈禧背锅马江马尾造船厂事件贬戍张家口军台。1888年秋戍期届满后,释回故里,在韩山书院讲席,1891年8月因足疾病逝,享年54岁。

何如璋

4、驻俄大使完颜崇厚(1826年~1893年):满洲镶黄旗人,满清贵族。

1850年考中了进士,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创办我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天津机器制造局 。1878年任命为首任驻俄大使,居然擅自与俄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其中一款是:允许俄在西北各城设领事馆、永远占据伊犁城一带。

回国后,被捕入狱判崇厚监斩候,捐了30万两白银才没被处死。因这件事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完颜崇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