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从心起,还从心灭

 不知心归何处 2024-05-09 发布于安徽

世间的一切,不外乎苦的,乐的,而乐的总是短暂的,终将归于苦,而一切苦的缘由,无外乎我们追逐的名利权情所引起的,而这些终究如镜中花,水中月,终归生灭。

然人生还在,生活还要继续,如此拥有也苦,不得也苦,若说一切不要,又落于断灭,若说一切都要,又是落于贪著,因此世间的种种,纵使感觉十分满意,那也只不过是暂时的欢喜,并不是究竟的安慰。

那怎样才能获得究竟的安慰呢,在解决此问题之前,应先明了所谓的苦因何而起,绝不是由外在的人,事,物,名利权情,所引起的,而是从心所起。

如大德所言,心动而立意,随意而立义,因义而成见,因见而执我,因我而自缚,因缚而失自在,因失自在而受诸苦,这也是为何,有人说风动,有人说幡动,而六祖却说是仁者心动,所以一切苦从心而起。

我们不明一切唯心,面对名利权情时,是如何看待的?没有拥有时,苦于贪求;拥有以后,又苦于不足;即使获得一时的满足,又苦于丧失,把这些无常不实的幻境,当作永久不灭的至宝,怪不得活的这么累,过得这么苦。

而明了一切唯心的圣贤,面对名利权情时,又是如何看待的?如圣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如圣人孔子自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圣人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如佛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因此圣贤所说,所做,所留下经典都是为了告诉,示现我们,一切苦皆由心起,也由心灭,所以要明了自己的心,如六祖惠能所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只有明了自己的心,才能如此看的明,看的淡,看的开,放的下,才能由暗黑转光明,由烦恼转清净,由糊涂转大觉,由执著转自在。

若我们真能如此,这苦自然而减,自然而灭,一次勉强,二次生,三次熟悉,四次习惯,再经过千百次往来,自然不知不觉,消灭于无形。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咫尺之地,不行难到,只要明心,知一切苦,从心而起,从心而灭,而后起修,终会有所成就,自然心常空空,气常平平,意常淡淡,面对一切人事物时,随缘随喜,自在逍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