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有多狠?为了限制八旗人口数量,出旗、减丁,无所不用其极

 昵称散步收藏 2024-05-09 发布于上海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4-05-06 10:21

众所周知,清朝是一个人口爆发的王朝,根据记载,顺治末年,清朝人口约有八千多万,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到了清末,这个数字是四亿多,足足增加了五倍左右。

而作为清朝基本盘的八旗人口有多少呢?只有254万人,当然这里面包含了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等等。

清朝有多狠?为了限制八旗人口数量,出旗、减丁,无所不用其极

八旗兵丁

而入关的时候,八旗人口有多少人呢?约有173万人。

这么一看,两百年的繁衍只增加了1.5倍左右,远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甚至和明朝宗室对比,这点数字显然不够看。

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时候,明朝宗室人口已经有六十万人了,仅仅两百多年,就从明初五十多位宗室繁衍到六十万人左右:

丁丑,大学士李廷机叶向高题:万历三十三年,玉牒宗支共计一十五万七千余位,今袭封新生已踰十四年,又有六十万余位矣,比之弘正等年间,不啻百倍,开局纂脩,必须设法,定限,分委,责成,谨列款以请——《明神宗实录.卷四九二》

很显然,清朝八旗的在政治地位占优的情况下,人口增长显然不太科学。

但如果在有心人的干预下,那或许就说得通了,换句话说,这是清朝几位皇帝故意为之的结果。

那么问题来了,清朝为何这么干呢?

这是因为清朝遇到了两千年封建王朝都没遇到的一个致命的问题,即如何面对大量本族的穷人。

八旗作为清朝的基本盘,也是入关的核心,相当于其他王朝的开国勋贵一样。

清朝有多狠?为了限制八旗人口数量,出旗、减丁,无所不用其极

八旗是清朝的基本盘

但一个王朝的勋贵顶天了也就百来人,就算他们不断生养,但只有长子继承爵位,更何况皇帝还时不时清理一下勋贵集团,所以勋贵势力属于可控范围内。

但八旗不一样,八旗是以民族为纽带塑造的军事贵族群体,可以最大化的凝聚战斗力,因而入关之后,八旗作为整体都是勋贵集团。

这就很要命了,毕竟根据政策,八旗后代都是八旗,人人都会享受铁庄稼的地位,就和明朝藩王一样,只要是藩王子弟,朝廷都要给予米禄。

在多子多孙的传统和享受补贴的情况下,八旗必然会敞开了生。

基本盘人口多了,固然对满人这个族群是有好处的,但对于爱新觉罗家来说是个拖累,毕竟花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钱,奴才的钱多了,主子的钱自然就少了,能不心疼吗?

换言之,清朝是爱新觉罗的清朝而非八旗的清朝,所以必然会做出一些限制,但又不敢限制太狠。

清朝有多狠?为了限制八旗人口数量,出旗、减丁,无所不用其极

清朝是爱新觉罗的清朝而非八旗的清朝

毕竟清朝是异族入住中原的,想要统治的稳定,又必须稳定八旗这个基本盘,然而一旦放纵八旗随意繁衍,清朝的国库收入又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必然会有大量八旗子弟陷入贫困的境地。

这就回到开始的问题,即如何面对大量同族的穷人。

当然,这个问题在汉人王朝根本不是个问题,毕竟在汉人王朝,同族又很多穷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有口饭吃就行,没有饭了大不了造反呗。

对于皇帝来说,只要不是全国性的起义,这些零星的起义根本就不是个事,镇压就是了。

但满人穷人可不一样,他们原本是八旗的子弟,是依托于八旗制度生存的,而八旗又是清朝的统治核心,他们一旦造反,就让爱新觉罗家面临镇压还是不镇压的困境。

镇压?本来爱新觉罗家就是靠八旗制度提防着其他民族,现在又需要防着八旗子弟?岂不是否定自己的八旗制度?动摇自己的统治根基。

不镇压?那么就等着被赶下台吧,而且会愈演愈烈,到时候满人和汉人联合起来造反,那清朝彻底完犊子了。

那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该怎么办呢?当然是釜底抽薪了,只要限制八旗尤其是满洲八旗的人口繁衍,同时让一部分汉人旗人出旗,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压制这个问题了。

清朝有多狠?为了限制八旗人口数量,出旗、减丁,无所不用其极

清朝冰嬉

首先就是出旗,众所周知,八旗里不仅仅有满人,还有不少汉人、蒙古人、达斡尔人等等,其中汉人基本被编入了汉军旗,蒙古人被编入蒙古八旗,其中地位最高的自然是满洲八旗了,蒙古八旗次之,最低的就是汉军八旗。

但大家要知道,汉军旗虽然是由汉人组成的八旗,但他们被视为旗人,是归属于八旗这个群体的,同样他们也是铁庄稼,拿着八旗的粮饷,汉军八旗的女儿也会参与选秀与皇室通婚,和民人汉人有着本质的区别。

虽然汉军八旗地位最低,但功劳却是最高的,也是清朝入关后征战天下的主力,人数也是八旗里最多的。

根据顺治五年(1648年)丁册记载,当时八旗汉军以及壮丁加起来有26万人,占八旗人数的76%,到了雍正年间,人数进一步扩大。

雍正元年(1723年)的时候,八旗汉军和家丁加起来足有44万人,占了八旗总人数的72%,这些人,自然被视为优先出旗的选择。

一开始,允许八旗的包衣奴仆们通过赎身自立门户,而后汉军闲散人丁也准许出旗,空下来的职务留给满洲八旗子弟。

显然,出旗的人数太少,而朝廷的负担也日益严重,到了乾隆时期,乾隆开始大手笔抬旗。

清朝有多狠?为了限制八旗人口数量,出旗、减丁,无所不用其极

汉八旗是清朝前期征战的主力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向汉军八旗发出了《筹汉军归籍移居谕》,乾隆认为,汉军八旗一开始并非满洲群体,鉴于他们生计艰难,“好心”让他们改归民籍,但明眼人一看,就是卸磨杀驴。

征战天下的时候让汉军八旗冲锋在前,现在养不起了,汉军八旗最先被优化,至此清朝开启了大规模的汉军出旗计划。

先是京师八旗,随后乾隆又将出旗为民扩大到各地驻防,比如福州驻防的八旗汉军,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七月,全部出旗,至于他们原先在满城居住的房屋则全部留给满人八旗驻扎和居住。

然而,八旗人数还是太多了,到了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又将眼光放到了从龙的汉军八旗身上。

所谓从龙的汉军八旗,实际上是清朝入关前就编为汉军八旗的汉人,当初皇太极可是承诺“永在八旗”的,但乾隆食言了。

而后宗室王公们的包衣们也被勒令出旗为民,就连内务府管领下人、内务府会计司管辖下的庄头旗人都未能幸免。

清朝有多狠?为了限制八旗人口数量,出旗、减丁,无所不用其极

训练的八旗兵

这么一来,大量汉军八旗被踢出供养系统,根据记载,到了嘉庆十七年的(1812年)的时候,汉军八旗和家丁只有22万人,约为八旗总数的43%,可以说大幅度下降了。

而到了宣统年间,这个数字更低,根据《宣统政纪》记载,清末的时候汉军八旗只有21596人,对比百万人口的旗人,基本被裁撤完了。

而剩下的钱足够供养其他旗人了,更不用担心过不下去的满人贫民和汉人贫民合流在一起造反了。

汉军八旗可以出旗为民,但原本就是满洲八旗的满人显然没办法出旗为民,那么只能靠限制满人的繁衍这个手段了。

为此,他们想出了满城这个歪招,诚然,满城是为了驻防和防范汉人的,但满人和汉人分城居住,虽然隔绝了汉人,但也让满城成为满人的囚笼。

住在满城的满人不得随意离开驻地,否则严惩不贷,而满城地方有限,没有房子,必然不能娶妻成家。

清朝有多狠?为了限制八旗人口数量,出旗、减丁,无所不用其极

关内满城分布

此后为了限制满人繁衍,清朝又规定,满汉不得通婚,也不得抱养民人为子,更不允许满人外出干活,完全由朝廷供养,而朝廷供养又是固定的,必然满足不了一大家子的开销。

为了保证基本生存,满人必须控制孩子的数量,而孩子一多,开销又大,无法保证孩子们日后娶妻生子。

说实话,这里面满汉不通婚执行的相当严格,比如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时候,贝勒赏郡王头衔的绵志娶汉女为妾,结果被革去郡王头衔,这还是郡王,其他人处置更为严格。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满人的人口增长速度就彻底被限制住了。

显然,这个办法只能用一时,而不能用一世,毕竟违背了自然的繁衍规律,哪怕在限制,满人还是会不断繁衍的,只是速度减缓了而已。

到了清朝后期,权贵八旗对底层八旗的盘剥又越来越严重,一些旗人为了生存要么放弃旗籍,要么直接溜出满城务工,甚至因为压榨太狠,就连底层旗人都要反清了,尤其是关外的满人,已经开始准备造反了。

清朝有多狠?为了限制八旗人口数量,出旗、减丁,无所不用其极

关外悍勇的索伦人彻底沦为兵源

同样的手段还有蒙古八旗,说实话蒙古八旗更惨,其他民族都有增长,唯独蒙古人是降低的。

清初蒙古人约有一千万人,到了清末居然只有百万人左右,清朝怎么做的呢?

首先就是蒙汉不通婚,然后更绝的是清朝规定,只要一户蒙古人家庭儿子超过五个,必须要有三个出家,这么一来,大量出家的蒙古人又不能成婚,成家的也不一定生男丁,直接导致蒙古八旗人数相应减少。

更别说太平天国运动后,南方满城基本被屠戮一空。

所以三百年的繁衍,八旗最后就这么点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资料:

《清高宗实录》

安双成《清初编审八旗男丁满文档案选译》

安双成《顺康雍三朝八旗丁额浅析

《历史档案》1988年第4期

《大清会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