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与医案】补益剂之六味地黄丸(四)

 金坛区 2024-05-10 发布于上海
鼻炎、哮喘

夏某,男,50岁,2012年7月3日初诊。过敏性鼻炎、哮喘反复发作30余年。近年来常发过敏性鼻炎、哮喘,发时则喉间如水鸡声,痰浓稠,量多,色白,鼻塞,流清涕,量多,喷嚏,鼻痒,腰酸,夜尿1~2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滑。六味地黄丸加减。处方:生地黄15g, 山药30g,山茱萸10g,泽泻15g,茯苓15g,牡丹皮10g,五味子6g,杏仁15g,厚朴20g,炒苍耳子10g,辛夷花10g,白芷6g,薄荷6g,细辛3g,徐长卿15g,红参6g。14剂,水煎服。二诊(2012年7月17日):现哮喘略减,痰量减少,鼻塞减轻,舌淡苔白,脉细滑。上方去薄荷,加苏子15g,补骨脂20g。14剂,水煎服。三诊( 2012年8月2日):喉间哮鸣音明显减轻,痰量明显减少,鼻塞、流清涕、喷嚏均减轻,腰酸减轻,夜尿1次,仍便溏,舌淡苔白,脉细滑。方去杏仁、厚朴、苏子,加炒白术15g,红参加为10g,14剂,水煎服。四诊(2012年8月16日):哮喘、喉间哮鸣音基本消失,痰量明显减少,鼻塞、流清涕、喷嚏均明显减轻,腰酸、夜尿均减轻,大便成形,舌淡苔白,脉细。上方苍耳子减为6g,辛夷花减为6g,加薏苡仁30g。14剂,水煎服。后其子特来相告,患者症状均消失。

按:本案属中医哮喘范畴,辨证属肾不纳气证。以喘息日久,呼吸急促,胸部胀满,痰多,色白质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红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证治汇补》把本病的病机精辟地归纳为“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故每当风寒之邪侵袭时则会引动伏痰以发为哮喘之疾,田老认为哮喘当“发时治上,平时治下”,本案患者属本虚标实之证,以肾虚为本,伏痰、肺气上逆为标,故田老以七味都气丸为主方补肾纳气平喘。《伤寒论》云:“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故田老治哮喘多用厚朴、杏仁。用苍耳子散发散风寒,宣通鼻窍,加细辛温化寒饮,宣通鼻窍,发散风寒,一药三用,加徐长卿祛风止痒,宣通鼻窍,田老治疗鼻炎喜用苍耳子散加此二味,加苏子降气平喘,加红参温阳益气健脾,补骨脂温肾纳气,白术健脾益气,且上三味有实大便之功,诸药并用,疗效满意。[李云海.田玉美活用六味地黄丸治疗疑难杂症验案.辽宁中医杂.志,2013,40 ( 9): 1917-1919]

水肿

患者,男,70岁。2007年7月13初诊。患者两年前做心脏搭桥术。近日双下肢肿,心悸气短,时发喘促,尿量尚可,口不渴,睡眠不实,善叹息,舌偏红苔薄欠津,脉右滑左弦、左尺弱。辨为肾阴不足,肝郁不畅,津液不行,蕴湿停水。治宜滋养肝肾,舒肝解郁,祛湿行水。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2g,山萸肉12g, 杭白芍10g, 淮山药10g, 泽泻15g, 牡丹皮9g,茯苓12g,怀牛膝10g,防己9g,茺蔚子9g,.上肉桂4g,楮实子10g。服药7剂,腿肿明显减轻,心悸、喘促气短已不明显。二诊以_上法稍事出入续服汤药7剂。三诊取益气升阳、健脾行湿之法,取升陷汤与防已黄芪汤合方加减,调治两个月乃愈。

按:古方治肿,多利水攻逐之药,少用补剂。然水肿之病外感者少,内伤者多,温脾补肾,此正法也。本例患者高年体弱,虽主症为水肿,但伴心悸、短气而喘、舌红欠津、左尺脉弱等症,实由肾阴不足,气化摄纳无能;肝失涵养,疏泄不及;水停上犯,气血郁滞所致。治疗不可妄用攻伐,当标本兼治,故以滋养肝肾为主,佐以解郁利水助阳。以六味地黄丸滋肾阴为主,兼用柔肝散滞、活血利水之品;稍加肉桂以纳气定喘行水,茺蔚子合怀牛膝以益肾活血利水,楮实子配白芍养肝补虚行水。是以标本兼治,方药配伍得当,取效快捷。[薛珂.谢鸣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杂病的经验.北京中医药,2008, 27 (5): 339-340 ]

便秘

患者,男,73岁。2011 年9月26日就诊。近半年来大便排出不畅,现症状逐渐加重,排便间隔4~5天,排出艰难,饮食正常,心烦少寐,舌红少苔,脉细弦。西医诊断:功能性便秘。中医诊断:阴虚秘。治法:滋阴通便。予六味地黄丸合增液汤加减。处方:熟地黄、生地黄各20g,玄参20g,麦冬20g,山药20g,当归20,茯苓、泽泻、白芍、肉苁蓉、柏子仁各15g,牡丹皮12g,黄芪20g,白术15g。每日1剂,水煎服。服7剂后大便由硬逐渐变软,睡眠改善。此后即以,上方加减,共服20余剂,诸症悉除。

按:老年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全结肠通过时间及分段结肠通过时间较老年对照组明显延长,说明老年便秘患者存在结肠动力学异常,长期服用泻药其结肠动力学异常更严重。中医学认为,肠道的传导功能与肾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年老必然存在肾虚,而泻药的使用又必然会加重肾虛。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气,益精养血,使津液充,脾胃健,肠道动力充足,便秘自愈。[严吉峰.孙兰军应用六味地黄丸经验举隅。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 24 (9):836-837]


End

中医药方药数据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