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了解上海苏州河上的桥

 老顽童ro1v9ifi 2024-05-10 发布于新疆
图片

金宇澄《繁花》剧中“小宁波”发不出工资准备跳黄浦江,却错跳成了苏州河。

苏州河本叫“吴淞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自明代永乐、正德、隆庆年间的三次疏浚后基本奠定了如今的格局。上海开埠后,来沪侨民因发现顺着这条河流直上可抵达苏州,于是就以Soochow Creek(苏州河)相称,直到1848年上海道台与英国住沪领事签订拓英租界条约时,才首次在正式文本中称“吴淞江”为“苏州河”,后来上海民众才逐渐把上海市区段的“吴淞江”改叫“苏州河”,但苏州河北新泾上游仍被称作“吴淞江”,这就是苏州河名称的来历。从此无数有关上海的故事便在这条苏州河上轮番上演着,而其中就有不少故事与苏州河上的桥梁有关。今天就介绍一下上海苏州河上的几座老桥,也许下次就可以沿着苏州河漫步了,体味一下老上海的魅力之一(非常适合旅游打卡拍照)。

从外滩沿着苏州河一路向西,沿途会经过很多桥。从外白渡桥开始,接着是乍浦路桥、四川路桥、浙江路桥等,每一座桥梁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设计风格。

外白渡桥:钢架桥的先驱

位于苏州河近黄浦江处的外白渡桥,是苏州河上最早架设的桥梁之一。1856年,英国侨民威尔斯等集资组建的“苏州河桥梁建筑公司”投资建造了木结构“吊桥”,行人过桥需收取“过桥费”,因在上海用语习惯中,河流上游称之为“里”、下游称之为“外”,且过河需要“摆渡”,故而“威尔斯桥”又被称作“外摆渡桥”。1907年,随着电车在上海的兴起,作为连接苏州河南北主要通道的木制“外白渡桥”显然已“难堪重任”,于是一座钢质桁架结构的“外白渡桥”于1907年在原址上被建起并于1908年时正式通车,这座桥一直保留至今并与两旁的浦江饭店、上海大厦、俄罗斯领事馆等一起成为了黄浦江苏州河交界处最为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

具体可参见《百年老桥外白渡桥

乍浦路桥:侨民的便利桥梁

图片

乍浦路桥,也称“二摆渡桥”,此地原来曾先后有过传教士文惠廉建造的浮桥及工部局于19世纪70年代时建造的木桥,为侨民前往苏州河北岸的公济医院提供便利。现此桥为1927年时竣工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因该桥身较陡,故而过去在行走于乍浦路桥时常会看到“推桥头”(“好心人”或“以此谋生者”帮助人力车夫推车上桥)的景象。《三毛流浪记》里三毛在桥头帮黄包车夫推车挣小费不仅没挣到,反而挨打的镜头就源自于乍浦路桥。现每逢晴好天气的下午,许多摄影爱好者总会来到此桥拍摄浦江两岸美景。

四川路桥:邮政局桥梁


四川路桥,也称“里摆渡桥”,此地原来曾先后有过浮桥及工部局于19世纪70年代时建造的木桥,后木桥因损坏或倾斜等原因在19世纪后期曾被多次重建,现此桥为1922年时建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桥梁,因桥北堍有1924年竣工的邮政大楼,故此桥也被称为“邮政局桥”。

浙江路桥:老垃圾桥的变迁

浙江路桥,即如今的老垃圾桥,始建于1879年,最初为一座简易木桥,1887年曾拆除重建。随着桥北在19世纪末被划入公共租界,人员往来日益增多。20世纪初,该桥被改建为钢桁架结构,并铺设了轨道共有轨电车通行。它也因此与外白渡桥一起,成为了近代上海苏州河上少有的几座钢桁架桥之一。

其实苏州河上的桥并不只这些,还有很多老桥。譬如江宁路桥(连接江宁路和西藏路。江宁路桥始建于1929年,当时称为“江宁路浮桥”,是苏州河上的一座浮桥。1949年,浮桥被拆除,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桥梁),西藏路桥(也称新垃圾桥,南接西藏中路,北接西藏北路,南起北京东路,北至蒙古路。著名的四行仓库即位于该桥北端的晋元路上)。当你漫步在苏州河畔的时候,其实也是一场上海历史的穿越,古吴淞江现在的苏州河一直在静静地流淌,还将继续自己的故事。而架在两岸的桥更是记录着上海的历史和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