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中医~阴火

 昵称14945998 2024-05-10 发布于山东

问:什么是阴火?

   答: 阴火俗称假火,是体内阴寒之气太盛,逼迫阳热之火跑到外面,是病理状态下的火。寒盛阳越,或阳虚火浮,是实寒或阳虚证,但根本是肾阳虚为前。

    阴火最通俗讲就是:里寒像热,体内真寒外表出现假热。

    阴火与阴虚火旺都是虚火,但本质不同,与实火更是相反。

问:什么元阳真火?

    答:元阳即肾阳,又称真阳、真火、命门之火、先天之火。来源于先天父母,充实于后天饮食,潜藏于肾中。是人体阳气的源头,具有温煦与推动的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力的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

问:阴火是如何形成?

答:饮食不节制,过食寒冷,脾胃阳伤,寒从中生;病后用药不当,过用寒冷,损伤脾肾阳气;房劳、劳累过度,损及肾阳;或素体阳弱,贪凉喜冷,寒邪直中。最终使脾胃虚弱、损伤元阳、虚阳外游。

问:阴火病理?

    答:阴火的形成是疾病发展过程中阶段性的病理现象,本质是肾阳虚为先。体内阴寒过盛真阳被逼外游,或是肾阳虚哀火不归元外浮,成为一种外表假热(假火)的病理现象。

问:阴火有几种形式?

    答:有三种,

    1、无根之火。肾阳虚衰,阴寒内盛,弱阳无所附,浮越于头面上部。或阴寒内盛,真阳被迫上越。《伤寒论》称为“戴阳”。

2、格阳之火。肾阳虚衰弱阳无所附,或阴寒内盛阳气被迫外越,浮越于身体外表,《伤寒论》称为“格阳”。

3、失位之火。肾阳虚衰或阴寒内盛,弱阳不归元或寒迫阳下陷于二阴下肢。

图片

问:阴火有何症状表现?

    答:归纳有以下三种表现。

1、戴阳于上。

阴寒过盛,迫阳上越,郁积于头面的病理变化。

上见:头面发热、面红如梳妆打扮、咽喉干痛、口腔溃疡、牙银出血、牙齿浮肿、烦乱不安、手足躁扰,等等,假热的表象,以面赤如妆为主要矛盾

又见:或热反欲近衣被、腹胸不热;或口不渴或口渴喜热饮或口渴不多饮;或气短懒言、声低息短、神疲乏力;或手足躁扰但心神安宁或目瞑倦卧;或小便清长、大便溏稀或下利清谷;或舌淡黑润或舌苔滑润、脉细或微欲绝或洪大按之无力,等等,本质寒的表现。

2、格阳于外。

阴寒内盛,格拒阳气,使阳气不入肾潜藏而外越弥散,郁积体表的病理变化。

外见:发热不恶寒、面红、潮热、心烦、口渴夜半尤甚,等等,假热的表象。以体热反不恶寒为主要矛盾

又见:身热但腹胸不热;或口不渴或口渴喜热饮或口渴不多饮;或气短懒言、声低息短、神疲乏力;或手足躁扰但心神安宁或目瞑倦卧;或小便清长、大便溏稀或下利清谷;或舌苔滑润、脉细或微欲绝或洪大按之无力,等等,本质寒的表现。

3、陷阳于下。

    阴盛于中焦,阳被下迫,郁结二阴下肢的病理变化。

    下见:或腰骶部、前阴腹、足发热,或足心多汗,或阴囊肛门潮湿,或小便浑浊或尿短黄赤,或大便干结或甚如羊屎,等等,假热的表象。以前后二阴假热象为主要矛盾。

   又见: 或口不渴或口渴喜热饮或口渴不多饮;或气短懒言、声低息短、神疲乏力;或目瞑倦卧;或下部热而胸腹怕冷;或胃腹胀满;或大便干几日一次而无不适;或舌苔滑润、脉细或微欲绝或洪大按之无力,等等,本质寒的表现。

问:阴火如何调理治疗?

    答:阴火有虚实之分,有实寒,有阳虚而寒,见于危重病人,也见于疑难杂症,错综复杂,因此在治疗上得因证有异,辩证论治。病机是阴寒内盛,迫阳游离,治疗总则是温补肾阳,引火归元。

如:回阳通脉,通脉四逆汤。

如:破阴回阳,白通汤。

如:回阳救逆,四逆汤。

如:益气回阳,参附汤。

饮食上当少食或暂忌生冷寒凉,如:冬瓜、茄子、笋、苦瓜、藕节、丝瓜、萝卜、绿豆、薏米、油菜、波菜、西瓜、梨、火龙果、香蕉、橙、柑、冷饮、鸭、兔、鸭蛋、生鱼片、生虾、蟹、甲鱼、牛奶小米等等。

多食温热食品,如:茴香、花椒、扁豆、韮菜、辣椒、南瓜、河虫、黄牛、羊肉、鲫鱼、黄鳝、葱姜蒜、桂圆、桔、葡萄、栗子、橘子、荔枝、桃子、杨梅、等等。

问:阴火的变化预后?

    答:若及时得到正确治疗调理,预后良好基本全愈。

    通过“热因热用”反治法,调理治疗,使寒去阳复,症状消失,得予痊愈。

    若误治失治,调理不当,采取“热者寒之”正治法,使元阳耗竭,真阳衰微,病情加重,甚至出现阴阳离绝而危及生命。

图片

附:肾阳虚主要症状

面色白㿠白,眼圈黧黑,或面色黧黑,须发早白,发无光;

畏寒喜温,四肢不温,尤以下肢为甚;

神疲乏力,头昏健忘,昏昏欲睡,腰酸膝软;

男子阳痿、不坚、早泄、精冷,女子宫寒不孕,闭经,性欲减退;

大便稀溏,五更泄泻,腹胀便溏,下利清谷,痰涎、白带等分泌物清稀;

小便频数,色白清长,小便无力,夜尿多;

舌淡,质胖大,苔白。脉沉细无力,迟部弱甚。

参考资料

1、《伤寒论》“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

     2、 张景岳:虚火之病源有二,一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元也,此病原之二也。寒从中生,则阳气无所依附而泻散于外,即是虚火,假热之谓也。   “阳虚之火有三,曰上、中、下者是也。一曰阳戴于上,而见于头面咽喉之间者,此其上虽热而下则寒,所谓无根之火也;二曰阳浮于外,而发热于皮肤肌肉之间者,此外虽热内则寒,所谓格阳之火也;三曰阳陷于下,而见便溺二阴之间者,此其下虽热而中则寒,所谓失位之火也。”

    3、陆懋修:若夫虚火、实火之外,别有一种阴火者,则不予人以易见,故即为人所罕见。此为龙雷之火,不燔草木,得雨而炽,即阴盛格阳之火,亦即阴极似阳之火,火之最大者也。此则既非实火,又非虚火,而独为阴盛之火。其于病也,虽见种种火象,如面赤戴阳,除中能食,手足燥扰,欲入泥水中坐,而用药则唯大辛大热之剂,一剂可以回阳。

    4、李时珍:五行皆一,惟火有二,二者,阴火、阳火也。诸阳火遇草而炳,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诸阴火不焚草木而流金石,得湿愈焰,遇水益炽,以水折之则光焰诣天,物穷方止。以火逐之,以灰扑之,则灼性自消,光焰自灭。

图片

治疗方法:温补肾阳、引火归元,兼滋阴利水,非清火降火。温补肾阳中加入滋阴,一可阴中求阳,二可防温热辛燥伤阴,三可壮阴以制火。降火归元当利水降浊,使虚浮外越之火下降归元,入肾封存,以温养温煦全身,浮游之火亦自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也

用法方法:辛辣温热药杂于壮水药之中。

肾为水脏,阳虚水不化内留。引药入肾直到无所。

学习笔记,图来源百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