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犁光复:清军收复新疆的最后一战,晚清外交史上的奇迹

 黑龙江波涛 2024-05-10 发布于广东

"伊犁光复:清军收复新疆的最后一战,晚清外交史上的奇迹"这场战争不仅决定了新疆这块璀璨明珠的归属,更是晚清时期国力尚存的最后一次绝地反击。当时,沙俄如饿狼般垂涎新疆的肥沃沃土,趁阿古柏之乱占领了伊犁。面对沙俄的胁迫,清朝会束手就擒,还是奋起反击?左宗棠那个恩师济世的老人家,又将施展何种神功?舆论的风暴如何在两国间肆虐?曾几度,命悬一线......这一切的缘由,都将在下文揭晓。

伊犁光复:清军收复新疆的最后一战,晚清外交史上的奇迹

一. 沙俄占领伊犁,清朝陷入内忧外患

1871年同治十年,大清帝国陷入了重重危机。自1862年新疆爆发了由疆臣卓克楚所引发的阿古柏起义后,新疆地区一直笼罩在战火硝烟之中。卓克楚联合英国勾结当地部落,令新疆局势一度陷入僵局。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沙俄趁虚而入,悍然侵占了伊犁重镇。

伊犁位于新疆西北部,与俄国相邻,素有"新疆锁钥"的美誉。这里不仅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更是连接中亚与新疆的咽喉要道。一旦伊犁失守,新疆就会受制于沙俄,清帝国在新疆700年的统治也将就此终结。

沙俄占领伊犁振振有词,宣称"俟关内肃清,乌鲁木齐、玛纳斯各城克复之后,即当交还"。可谁也没料到,湘军出身的左宗棠统帅清军,在短短两年间就摧毁了阿古柏叛匪的根基,新疆除伊犁外已全部光复。

眼见形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沙俄开始狡辩推诿,对清朝施加极大压力。清廷决定先礼后兵,派崇厚启程赴俄谈判。可谁也没想到,沙俄狮子大开口,崇厚却签下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清朝不得不以失去大片领土和赔款为代价"收复"了九座空城。

伊犁光复:清军收复新疆的最后一战,晚清外交史上的奇迹

条约一经签订,轰动全国。各地热血青年纷纷响应"扳回伊犁"的呼声,清廷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原本打算卸任隐居的老左座,再次奉命重操旧业...

二. 清朝蓄力反击,严阵以待

收到崇厚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后,慈禧太后大怒,立即命令左宗棠亲自主持收复伊犁大计。作为复立新疆功臣,左宗棠对此次战争胜算甚高。他首先着手加强清军实力,严阵以待。

左宗棠上任后,即命左右手人马分进三路,沿不同路线开拔新疆。北路军由广西勇将金顺统帅,自热河出发;中路军由湘军名将张耀领衔,从山西进发;南路军则由前任陕甘总督刘锦棠指挥,沿古丝绸之路向西推进。三路大军共计五万精锐,誓要夺回伊犁。

除大军压境外,左宗棠在外交上也有精心谋划。他看准了当时英俄两国角力对垒的关键时机,暗中运作请求英方介入事件。果不其然,英国为了遏制俄国在中亚一家独大的局面,警告沙俄不得在海上阻挠中国通商,否则将不袖手旁观。

为进一步施加压力,清廷还命令李鸿章重兵驻守沿海,重新招募湘军名将鲍超驻防天津,并启用淮军名将刘铭传东北设防,以示决心。左宗棠亲自率兵增援,尽管年过花甲,但仍斗志昂扬,对夺回伊犁志在必得。

面对清军的铁腕态度,沙俄亦火速增兵备战。该国当时已有12000人驻伊犁,黑龙江另有12000人,并向西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分别调遣15000人和3000人增援。太平洋舰队也获得2000人增兵,最大一艘铁甲舰即刻开赴海参崴。沙俄还募集了8000名极端穆斯林,加强伊犁防守。双方均做足了决战准备,一触即发。

伊犁光复:清军收复新疆的最后一战,晚清外交史上的奇迹

三. 幕后英雄的神机营救

在清俄对峙的幕后,还上演着一出精彩的外交大戏。左宗棠作为缔造新疆收复奇迹的核心人物,除了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安排外,还运筹帷幄,悄然策动了一场影响战局走向的秘密行动。

左宗棠深知,如果只是单纯的陆地争夺,清军难以全胜。为扭转被动局面,他秘密指示驻日使节秉缉,暗中游说日本政府施加压力。作为区域强国,日本一旦参与其中,勢必影响沙俄在东北和海上的兵力部署。

秉缉奉命潜赴东京,与日本政要秘密接洽。他ескрочg日俄在1875年曾就库页岛等地交火,矛盾重重。只要日本在此时怒目相向,直接针对俄国在远东的利益,沙俄将陷于多线作战的被动境地。

果不其然,秉缉的说辞令日本心动。日本政府意识到,一旦俄国在中亚扩张,势必加剧两国在远东的矛盾对峙。为此,日本悄悄向俄国示威,令远东地区的军事气氛骤然紧张。

沙俄政府对此自然高度重视,随即命令远东军马上进入戒备状态。在如此军事压力下,沙俄只能调离部分兵力,并向日本作出口头上的让步,以确保其在远东的根据地不受威胁。

这一幕后的秘密行动,直接令沙俄在伊犁方向的兵力遭受削减。当时沙俄虽在伊犁、西西伯利亚等地已集结重兵,但眼下只能勉强维持中立。左宗棠这一神机营救,为清军创造了战略契机。

伊犁光复:清军收复新疆的最后一战,晚清外交史上的奇迹

四. 谈判智胜,收复伊犁

在军事力量的施加下,清朝与沙俄的外交谈判也陷入了一场智慧较量。此前崇厚的失利教训让清廷深有体会,决不能再次在谈判桌上吃亏。

清廷此番谈判由驻英公使曾纪泽全权负责。曾纪泽是位极为老到的外交家,他深知若想彻底解决伊犁问题,单凭武力是不够的,必须在谈判桌上智胜于人。

1879年2月,曾纪泽携全权公使印信抵达俄国首都圣彼得堡。他先是试探性地向沙俄政府发出照会,要求立即无条件退还伊犁。不出所料,沙俄政府对此予以拒绝。

曾纪泽见状,随即改变策略。他先是指出《里瓦几亚条约》是在武力相逼之下签订的,并不具备法理效力。接着他又引用中俄历年条约,证明伊犁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最为关键的是,曾纪泽在谈判中频频暗示,清军实力雄厚、决心坚定,一旦开战必将全面打垮沙俄军队。而当时,清军正在三路并进,已逼近伊犁城下。

面对曾纪泽坚硬态度以及清军的军事压力,沙俄政府开始动摇了。它本以为清朝募兵无力,料想不到短短数年,清军已焕然一新、重整旗鼓。眼见形势对它越来越不利,沙俄不得不于1881年妥协,同意签订《伊犁归还琏议》。

伊犁光复:清军收复新疆的最后一战,晚清外交史上的奇迹

这份全新条约彻底废止了《里瓦几亚条约》,沙俄将在一年内完全撤出伊犁,但可在帕米尔同时获得少量土地作为补偿。经过艰难周旋,清廷终于基本收复了失地。

五. 光复伊犁,晚清最后辉煌

《伊犁归还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朝基本收复了失去的国土。1884年,清军最终全面夺回伊犁河谷,新疆全境重新归于大清帝国的版图。

随着战事的彻底结束,左宗棠亲自统帅大军,在伊犁城下接受沙俄将领的投降。这位恩师济世的老人家功勋卓著,被誉为"五百年来第一名臣"。清廷册封他为"靖国恭勤公",并拨赐黄马褂以示嘉奖。

左宗棠之所以能够打赢这场战争,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智勇双全。一方面,他运筹帷幄、精打细算,在军事、外交和谍报方面精心布局。另一方面,他亲临战场,身作则、鞭策将士,令清军士气大振。正是这双管齐下的努力,才最终扭转了战局,收复了伊犁这块重要关隘。

伊犁之役的成功,不仅挽救了新疆这块璀璨明珠的归属,更昭示着晚清时期,大清帝国国力尚存,仍可一争长短。这场胜利振奋了国人的精神,震撼了世界,被后人称为"晚清外交史上的奇迹"。

在之后的岁月里,清廷充分汲取教训,加快"自强"步伐,实行维新变法。新疆也随之改隶为省,由左宗棠亲任第一任总督。一时间,中外士绅纷纷谴责沙俄当初的侵略行为,誉为"不顾国际公法"。

然而就在这场辉煌的战役过后不久,中国便步入了动荡的战乱年代。左宗棠也因年事已高,相继卸任退休。伊犁之役,注定成为大清国力的最后一次绽放,而昔日的荣光也将就此黯然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