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教育的目的应该体现在教育过程本身,而不是预设一个固定的目标

 凌宗伟 2024-05-11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中有一段文字探讨了儿童教育中的统一性问题,特别是如何通过教材和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从儿童的立场来看,统一性取决于教材——这里所指的,是他总是只和一件事即家庭生活打交道的事实。重要之点是要连续不断地从生活的一个方面转向生活的另一方面,从一种职业活动转向另一种职业活动,从一件家具转向另一件家具,从一种关系转向另一种关系,等等;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隶属于建立同一种生活方式,尽管此时这一特征引人注目,彼时另一特征又跃入视野。儿童的工作一直处在一种统一性之中,他赋予不同的侧面以清晰性和明确性,让它们相互贯通,结为一体。当存在各种各样教材的时候,一般就只能在形式方面寻求连续性,也就是说,在序列的方案中,即'工作群’中,在发展每一主题的严格方案中,在作为工作指南的'日程思想’中。作为规则,这一序列是纯粹理智上的,因此只能为教师所领会,而不为儿童所了解。这样,一年、一个学期、一个月和一周等等的方案应该在对这一时段可完成多少总教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而不应该建立在理智或伦理原则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既有明确性,又富有弹性。”


儿童教育应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连贯的教学活动和教材来实现教育的统一性。他强调,教育应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利用其家庭生活的经验,逐步扩展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教育的统一性不在于形式上的连续性,而在于儿童生活方式的内在联系。教育应帮助儿童理解不同生活方面之间的关系,如职业活动、家具使用和人际关系等,以实现多样性中的统一。

教育活动应有计划和组织,以便于儿童在不同主题和活动之间顺畅过渡。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安排应基于儿童的实际生活,避免将社会生活肢解为孤立的学科。

杜威批评了基于抽象原则的教学序列,主张教育计划应基于实际可完成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儿童的需要和学习节奏。杜威提出的教育无目的论并不是说教育没有目的,而是强调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过程性的,即教育的目的应该体现在教育过程本身,而不是预设一个固定的目标。教育应该从儿童的立场出发,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实践和体验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他反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主张教育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过程。这与现代教育中的“学生中心”、探究式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等理念依然是吻合的。 教育即生活,教育应该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学习;教育即生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知识的积累;教育即经验,教育应该基于儿童的直接经验,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得知识和技能;教育即社会化:教育应该帮助儿童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即民主,教育应该体现民主精神,鼓励学生参与决策,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今天需要审视的是,在强调儿童中心的同时,需要确保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避免因过分强调儿童兴趣而导致知识学习的片面性。杜威提出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协助者,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的专业引导和知识传授依然不可或缺;在实施儿童中心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