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怎么制作自己收益的钟形曲线图

 奔跑的蜗牛1jtx 2024-05-11 发布于甘肃

如果你们把你们全部交易分布到一个钟形曲线上,它看起来会是啥样子?结局会告诉你关于你的交易决策一切需要知道的东西。把你个人的收益分布曲线想象成一场拔河游戏,你希望“代表正确的右边”来赢得比赛。

马克的这张图放大一下:

这里我做了个统计,一共174笔交易,其中具体每个收益区间频率如下:

-22至-24%区间:1次    -10%至-12%区间:3次

-8%至-10%区间:5次    -6%至-8%区间:5次

-4%至-6%区间:17次    -2%至-4%区间:15次

0至-2%区间:32次         0-2%区间:16次

2%-4%区间:8次           4%-6%区间:7次

6%-8%区间:12次          8%-10%区间:7次

10%-12%区间:7次        12%-14%区间:5次

14%-16%区间:6次        16%-18%区间:4次

18%-20%区间:8次        20%-22%区间:2次

22%-24%区间:4次       24%-26%区间:3次

28%-30%区间:1次       30%-32%区间:3次

36%-38%区间:3次

这里先不分析这些数据,我们今天先讲讲关于制作这种曲线的准备知识。钟形曲线,又叫正态分布曲线,是一根两端低中间高的曲线。它首先被数学家用来描述科学观察中量度与误差两者的分布。:

统计员经常使用钟型曲线来进行统计工作,比如上学时,班上同学考试分数的分布也是利用这个曲线来说明的。曲线的中间是均值、平均数,也就是最普遍的分数。曲线的形状和钟一样——因此而得名。曲线中间最高是因为那里集中的分数最多——平均数。曲线离中间越远的部分也是分数最少的、最不典型的部分。(这段话很重要,回想一下马克的收益曲线哪个收益区间的分布最多?哪个收益区间最不典型?

我们了解完正态分布的一些基本概念就知道,它反映了数据在平均值周围的分布情况。正态分布有两个重要的参数,即平均值和标准差。平均值是曲线中心,标准差是曲线宽度。因此,标准差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正态分布的宽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离散程度。

说完了正态分布基本概念以后,我们现在就开始动手制作了,这里我们以北京炒家2018年9月17日-2019年3月12日,从20万到100万过程中的数据作为案例数据来演示一遍:

一共102笔交易,胜率53.92%,平均盈利7.01%,平均亏损3.27%。这里面绝大部分的交易都是满仓单吊一只票,有时候分仓半仓买一只票,因为占比较少,就不给它折算成整体收益百分比了。

这些数据真正我们要利用的就是最后一列,我们就是想把它制作成钟形曲线展示出来。为此,我们首先要对收益百分比那一列进行数据处理。

首先利用公式

=MAX(F60:F161)、=MIN(F60:F161)、=AVERAGE(F60:F161)

分别计算出收益百分比那一列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其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将会用来确定钟形曲线的X轴数据的组距和组数,比如求出来在该期间,北京炒家最高一次单笔交易收益为31.20%,最大一次亏损为12.65%,那么如果按照马克的每2%分一组,我们X轴的最小值就可以取-14%,依次累加2%得到其余每个区间,直至最大值,得到一组数。

这些数将来就作为我们X轴的坐标刻度,接下来我们就要求出这102笔收益数据落在这些区间的频率了。这里我们用到了一个函数:

=FREQUENCY(F60:F161,L60:L83)

它有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就是源数据列的数组,第二个参数是我们划分好的X轴区间数组,这个函数的作用是自动计算出源数据列中的数据,分别落到我们X轴区间数组中的次数。返回值也是一个数组。

正如示例中演示的那样,比如X轴为2%,它其实代表的是一个区间,这个区间收益率大于0,小于等于2%。再比如X轴如果为-2%,它也表示的是一个区间,这个区间大于-4%,小于等于-2%。

然后我们要计算出标准差:=STDEV.P(F60:F161)

参数是收益率那一列101个数据。

还记得我们前面说的什么是标准差吗?它表示数据集合的离散程度,即数据点围绕均值的波动幅度。

至此,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概率密度函数了:

=NORM.DIST(L60,J60,K60,FALSE)

第一个参数是X轴坐标,第二个参数是平均值,第三个参数是标准差,第四个参数是输出类型,这里我们不要选TRUE,而选False,否则输出的是累积分布函数,而不是我们希望的概率密度函数了。

到这一步,我们已经把所有的数据都处理好了,接下来就是开始作图了:

按照以上步骤,我们就把频率这组数据,以柱状图的形式显示到Y轴上了,接下来我们来修改X轴,使其变成我们前面分的收益区间,以及美化一下柱状图:

点击确定以后就可以得到下图:

当然了 你还可以在设置绘图区格式里面,对柱状图进行美化,包括缩小彼此间隙,不要显得那么突兀,紧凑一点,之类的,看个人喜好了。

下一步我们把概率密度函数搬到这张图上来,以次坐标轴进行显示:

至此,一个正态分布的收益曲线图就已经制作好了。

至于想要什么背景,怎么填充,间隙多大,都是可以个性化设置的,可以自行研究。

后话:

其实制作这样的收益正态分布曲线方法还是简单的,关键是我们能从这两位大神的收益分布情况中能学到什么?

①你们会发现,不管是马克还是北京炒家,他们频次出现最高的区间都是-2%-0这个区间,马克174笔交易中出现了32次,占比18.4%。北京炒家101笔交易中出现了17次,占比16.8%。这是何等的接近啊。马克在MTP中一个章节《Mind blowing math》中曾经这样说,“......你们如果看过我真实的交易的话,肯定会想,这家伙进进出出,反反复复承担这些微小的损失到底在干嘛。yeah,我在试着摆好自己的位置(i'm trying to positon myself)....."

把自己摆放在什么位置呢?

摆放到一个只有向上的潜力,向下亏损随时被截断的处境,其实就是为了精准地择时,买入就上涨,可以反反复复进进出出,承担一些摩擦成本。

②马克和北京炒家超过50%的交易都位于-6%-+6%这个区间,北京炒家101笔交易中,有77笔交易位于这个区间,占比76.2%。马克174笔交易当中有95笔位于这个区间,占比54.6%。两者都超过了50%。

这说明他们绝大部分的交易都是小胜或者小败,在绝大部分时间里,交易无聊极了,诸如赚1%、亏1%、赚3%、赚4%、亏4%、亏6%......这样交替的交易占据绝大部分时间。用马克在MPA里面的话说,交易大部分时间里你应该是boring的,如果你没有感受到boring,而是刺激,那么你可能没弄对交易。

③真正超过30%以上的交易是很少出现的,你看马克174笔交易中,30%以上的交易只有6笔,占比3%,北京炒家101笔交易中,30%以上的交易只有2笔,占比2%。不光光30%,即使是20%以上的交易也不常见的,马克101笔交易中只有4笔,占比4%,北京炒家174笔交易中只有16笔,占比9%。可见不论是波段交易,还是打板交易,50%以上的收益非常罕见,不但出现的机会少,而且出现了你全仓买入并持有的概率更低。所以以后看到某某朋友又跟你炫耀他吃大肉,某一笔交易获得了40%以上的涨幅,连续几笔交易20%,你就会会心一笑,心里明白,这只是统计学上的几次outlier而已,并不是交易的常态,而不是感受到fomo,冲进去胡乱操作一把。毕竟北京炒家会把交易记录晒出来,你的朋友并不会晒给你看他完整的记录。

④0-10%之间的收益最容易被忽视,却被高手所珍惜。我们通常的想法是买突破,然后像《笑傲股市》中说的那样,基底突破上涨20%以后卖掉。但其实20%的涨幅前面也分析过,不太常见的。北京炒家和马克的正收益,大部分还是位于0-15%这个区间,北京炒家101笔交易中有68笔,占比68%,马克174笔交易中有68笔,占比39%。

在马克所有正的收益里面,除了0-2%区间出现的概率最高之外,其次就要属于6%-8%这个区间了,而这恰恰大约是1R对应的收益区间。而北京炒家正收益区间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是4%-6%这个区域,这也大致对应他的1R(马克做波段交易,相对来说止损要比打板的炒家要宽泛一点北京炒家这101笔交易平均收益是7.01%,平均亏损是3.27%,胜率53.92%)可见,双方都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1R收益水平。

其实蛮有意思的,两位大神虽然属于不同派系,可是收益分布曲线竟然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可谓殊途同归,不谋而合。

(PS:别问我要电子表格,我最疼恨那些天下掉馅饼都不愿意弯腰去捡的伸手党,自己按步骤操作即可得到最终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