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讲《道德经》之“心善渊”

 我的学习文库 2024-05-11 发布于四川

第五讲  《道德经》养生智慧之“心善渊”

 

一、“心”之地位——养生首在养心

1、在人体脏器中的地位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素问.灵台秘典论》”。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素问.六节藏象论》”。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宣明五气》”。

2、在修练人眼中的地位

“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楞严经》。

“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地法门经》。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宗杲禅师)。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心若不生,境自如如”(印光法师)。

气是添年药,心为使气神;能知神气祖,便是得仙人”(长春子《大丹直指·论呼吸》)。

“神为心所主,养神先养心。心静则神安,心动则神疲”(道家养心诀)。

3、在哲学家心中的地位:

“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宋.陆九渊)”。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明.王阳明)”。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

二、“心善渊”之字面理解

心——志、怀、性。渊——深远、宏阔、明了。

归结起来——心志高远、心胸宽广、心性明了。

三、“心善渊”之养生涵义

1、心志高远——不因困局而气馁——笃定。

普通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常识——“见远者不视近”。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

故事——司马迁忍辱成《史记》;毛主席面对多次处分而能咏出“踏遍青山人未老”、“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千古名诗句。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吕纯阳)的良好感觉。

2、心胸宽广——不因狭隘而迷失——坦然。

俗语:“心胸宽广的人没有痛苦”,“宰相肚里能撑船”。

典型人物:刘禅,洪学智,周瑜,孟昶,李煜,(丹麦)没鼻子第谷,(法)伽罗瓦,(俄)普希金的人生结局对比。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百字铭》的教诲。

“世事千般俱不真,俗缘恩爱最伤身,一刀两断无牵扯,解脱场中作个人”——清.刘一明的《象言破疑诗.离世》。

3、心性明了——不为变起而惊惶——从容。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苏洵《心术》)。

古代特殊的选将之法。

故事——“空城计”中的诸葛亮,淝水之战中的谢安,转战陕北的毛泽东,代齐向楚献鹄的淳于髡,对阵中箭后的刘邦。

“腹中贮书一万卷,心轻万事如鸿毛”—唐.李颀。“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高亨《读毛主席诗词》。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的吕洞宾。

 

2024.4.24日于广元欢喜地茶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