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习一个方剂《柴葛解肌汤》清热解肌

 濒湖后人 2024-05-11 发布于湖北

柴葛解肌汤是一种辛凉解表剂,具有解肌清热的功效,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
【组成】柴胡(6g) 干葛(9g) 甘草(3g) 黄芩(6g) 羌活(3g) 白芷(3g) 芍药(6g) 桔梗(3g)
【用法】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槌法加石膏一钱(3g),煎之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方解】方中葛根味辛凉入阳明,外透肌热,内清郁热,《本草经疏》谓其为“解散阳明温病热邪之要药”;柴胡味辛性寒入少阳,“为少阳经表药”,善于祛邪表退热。二药相须,解肌清热之力著,共用为君。
羌活、白芷助君药辛散发表,并止诸痛;黄芩、石膏清泄里热,俱为臣药。
其中葛根配白芷、石膏,清透阳明之邪热;柴胡配黄芩,透解少阳之邪热;羌活发散太阳之风寒。如此配合,三阳兼治,治阳明为主。桔梗宣畅肺气以利祛邪外出;芍药、大枣益阴养血,既防热邪伤阴,又制疏散太过;生姜发散风寒,均为佐药。
甘草调和药性,为佐使药。诸药相伍,温清并用,三阳同治,表里兼顾,重在疏泄透散。
【运用】本方为治疗太阳风寒未解,入里化热,初犯阳明或三阳合病之常用方。以发热重,恶寒轻,头痛,眼眶痛,鼻干,脉浮微洪为辨证要点。原著强调:“本经无汗,恶寒甚者,去黄芩,加麻黄。冬月宜加,春宜少,夏秋去之,加苏叶。”
【附方】柴葛解肌汤《医学心语》:柴胡6g 葛根6g 黄芩6g 赤芍6g 甘草3g 知母5g 生地9g 丹皮3g 贝母6g 水煎服。心烦,加淡竹叶3g;谵语,加石膏12g。功用:清热解肌。主治: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症见不恶寒而口渴,舌苔黄,脉浮散。
温馨提醒:中药方剂请遵循医生面诊开方,请勿私自抓药煎服
本文来源于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