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调经论篇:经脉永远都是最重要的(十一)

 阴阳河图 2024-05-11 发布于广东

上一段学习,我知道了,人如果经常发怒而不加节制就会得实证。人过度喜乐或过度悲哀再吃生冷的饮食就会容易得虚症。

今天继续往下读: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如其所由然也。
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今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慄。

黄帝说,医经上所说阳虚则产生外寒,阴虚则产生内热,阳盛则产生外热,阴盛则产生内寒。我也听说过这种说法,但不知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岐伯说:诸阳之气,是受气于上焦,以温煦皮肤分肉之间的。如果寒气侵袭与外,就会是上焦之气不能宣通,阳气不能充分外达以温煦皮肤分肉之间,以至寒气独留在肌肤外表,因而发生恶寒战栗。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
歧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皇帝问:阴虚则产生内热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过度劳倦则伤脾,脾虚不能运化,必定会行气衰少,不能传输水谷的精微,这样上焦就不能宣发五谷气味,下晥也不能固化水谷之精,胃气郁而生热,热气上熏于胸中,因而产生内热。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
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皇帝问:阳盛则产生外热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如果上焦不通利,就会使皮肤致密,腠理闭塞,汗孔不通,这样卫气就不能发泄散越,郁而发热,所以发生外热。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
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皇帝问:阴盛则产生内寒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由于寒厥之气向上逆冲,寒气会积于胸中而不下泄。寒气不泻,阳气就会耗伤,阳气耗伤,而寒气独留,寒性凝敛,营血滞涩,脉行不畅,其脉搏必定会出现盛大而涩的脉象,所以成为内寒。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脾胃虚弱的原因找到了,我是因为下岗后自谋职业,开小吃店,又没帮工,成年累月劳累过度所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疾病已经形成,但现在想一时半会儿就好是不可能的。现在再慢慢调养呗。

有人怕热,有人怕冷,你对照着,原因找到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