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自历史名师的醍醐灌顶

 东海之子 2024-05-11 发布于浙江

        聚焦主题    形散神聚
             ————  听名师李树全讲座有感

      曾经,我在网络上了解过李树全老师的教学理念,也看过李老师的优质课件。可谓崇拜已久,今日有幸面对面聆听陕西历史教学名师李树全老师题目为《追寻有意思有意义的历史教学》专题报告,深受启发,略记如下,以求自省。
       一:坚守有政治底线的历史教学

       历史教育的宗旨就是史学育人,如果历史教育观站位有问题,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就触碰了自政治红线,那不仅仅是误人子弟,更是害人害己。李老师举了一个案例:有位历史老师上《第二次世界大战》这节课,首先在黑板上画了个精美标准的二战军事地图,然后让学生动脑思考:如果你是希特勒你会怎样部署战略进攻路线。课后说课时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落实时空观念,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战略思维。首先这节课的历史站位就有偏差,教师讲得再好,课堂组织活动再好也是劣质课。历史学科体现国家意志,具有很强的政治导向性。所以我们历史教师必须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好和平、爱社会主义、爱传统文化的正确历史教育价值观,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开展教学,千万不敢信口开河、放飞自我、口无遮拦 。

        二:追求有教学主题凝聚的历史教学

        李老师提倡“主题式教学”,我也学习并实践过,我非常认可和喜欢李老师的教学理念。如:《罗斯福新政》这节课,根据“主题式教学”理念,我以前是这样设计的:危机困局(经济危机的原因和危机现状)——扭转困局(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特点)——开创新局(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反思当局(反思今日中国经济如何健康发展),可以说整个课都是围绕“局”这个字展开,这样设计可以达到形散神聚,思路清晰,逻辑顺畅的教学效果,不至于东打一枪,西放一枪,七零八落。这样设计暗含的逻辑主题是“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效果——积累经验”。

       我们该如何来设置教学主题,首先,必须熟悉教材,找出教材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主题暗线,如《三大改造》这节课逻辑主题我设计的是:“为何改——如何改——改之果”,主题暗线就是:“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其次,还要找出本节课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以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迁移生活、借鉴生活的能力和素养。也就是说主题不仅是落实德育的一个载体,还是迁移生活的载体,再次,每节历史课的课题就是本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浓缩,当我们设置主题出现困惑时,我不妨静心观看课题几分钟,可能会豁然开朗。最后,李老师经常用的一个方法是运用数字提炼法设计主题,李老师被人家惯称“数字名师”的美称,如:《鸦片战争》这节课设计“两份礼单——两封国书——两种现象——两种认识——两种命运”。

        三 :追求有效果有意义的历史教学  
       李老师对历史教学价值也做了自己独特的论述,如“价值一:掌握基础知识;价值二:发展学习能力:价值三:培养历史思维:价值四:落实价值判断:价值五:提升历史素养”,这也给我指明了历史课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努力。

       四:提炼有思考着力点的问题设置

       李老师在主题框架之下讲解设置问题对我的启发就是:“小切口大深入少而精”,我以前设置问题感觉很大而空,学生思考没有着力点。比如在讲罗斯福新政措施时,我以前设计的问题是: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那他是如何干预经济扭转经济危机的?这样学生可能在书中查找措施,然后学生一条一条地展示出来,老师再推导每条措施的影响。这样设计的问题大而空,没有任何思维含金量,也达不到培养学生智商的效果,按照“小切口大深入”的理念,我可以用“以工代赈的典型工程田纳西水电站图片”为切入口,问学生美国此时正在发生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接踵而来,修建如此浩大工程目的何在?然后追问……。总之,我们在大主题背景下,围绕主题设计问题,要考虑清楚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在哪?这个问题有没有思维训练意义?要是设计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书中找句子,那太小儿科了就没有必要了。

      五:探索有方向指引的教学设计

     李老师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为我们提出了“五条思路”,即:确定什么主题?选取什么材料?建构怎样逻辑?中外能否关键?价值如何落地?尤其是价值如何落地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已有“落实史学育人价值”的意识,但是很多时候育人假大空,感觉有点说教,最多感动了自己,这种育人没有血也没有肉。原因在于没有找到育人点,也就是没有找到切合的育人历史资料,以后在方面尤其要注意!

      六:有大脑参与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最后交流阶段,我向李老师提出了一个困惑已久的问题:“李老师您刚才说你上课自己讲得多学生讲得少,您还说陕西还有个名师上课基本上不让学生说,我也感觉自己上课讲得太多,每次评课时其它老师说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您是怎样看待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这个问题的?”李老师的回答颠覆了我的教学观:“这要根据知识理解难度而定,比如说我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节课,如果让学生说,他们能说个啥?判断一节课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看学生说了多少、写了多少、也不看学生活动时间多少,关键要看学生脑子动了多少?学生思考了多少?我们不能被表象所迷惑。我想这个回答并不是让我们从头讲到尾,把学生当空气,而是提示我们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大脑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嘴、手、腿的主体地位。这是我教书这么多年,见到对学生主体地位最深刻的理解。
     李树全老师追求有意思有意义的历史教学,我该追求怎样的历史教学呢?目前我追求培养智商和滋润德商的历史教学。

      (备注:旧文新改,醍醐灌顶)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