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园林】皇家园林巅峰——北京三山五园

 minru 2024-05-11

图片

图片

10th
/
May.

在北京西郊,有一片被称作“三山五园”的古典园林,清朝时期,作为皇权象征和与紫禁城并重的政治中心,“三山五园”皇家园林具有极高的地位,一直是民间难窥一二的“禁地”。

“三山五园”目前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经过历代变迁,现指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图片

▲清“三山五园”图景

西山以东层峦叠嶂,湖泊罗列,山水衬映,颇具江南水乡的山水景观特色,造园活动自辽金时期便已开始。及至清代,从康熙皇帝开始,在前朝私家园林的基础之上大规模建造皇家园林,从而形成今天所谓的“三山五园”整体皇家园林景观。

图片

▲“三山五园”分布图


圆明三园

▲圆明园遗址

三园“名虽三而实则一”,彼此之间都互有门径相通。圆明园在圆明三园中最大,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圆明园开始兴建。据说乾隆皇帝弘历曾六次南巡江浙,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中国亭台楼阁,西方的柱式水景,均可以在圆明园中找到。

图片

▲圆明园西洋楼遗址

圆明园西洋楼景区位于长春园以北,是中国首次仿建西洋建筑和花园的一座园林,引进了一批欧式园林建筑,俗称“西洋楼”。建筑形式是欧洲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但在造园和建筑装饰方面也吸取了中国不少传统手法。

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西洋楼的主体,其实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特。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

图片

图片

长春园在圆明园东侧,始建于1745年(乾隆十年)前后,占地70余公顷,有园中园和建筑景群约20处,包括仿苏州的狮子林、南京瞻园的如园和杭州的西湖的小有天园等园林胜景。

绮春园原是康熙帝十三皇子怡亲王允祥的赐园,从1795年(乾隆六十年)起,进行大规模改建和增建。至1805年(嘉庆十年)共约建成十余处园林风景群,嘉庆帝题咏'绮春园三十景'。

1860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遭到彻底毁灭,珍贵的文化遗产消失殆尽,是不能被抹去的历史记忆。建国后,开始了圆明园的保护整修工作。如今圆明园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

图片

▲万寿山佛香阁

图片

▲十七孔桥

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圆明园毗邻。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大的及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图片

▲知春亭

图片

▲谐趣园

图片

▲苏州街

园内广泛仿建江南园林及山水名胜,如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谐趣园仿网师园等等。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颐和园如今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畅春园

畅春园曾被称作五园之首,康熙二十九年(1690)建成。取名畅春园,意为:“四时皆春”。畅春园为康熙在西郊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康熙在《御制畅春园记》说:“秦有阿房,汉有上林,唐有绣岭,宋有艮岳……朕匪敢希古人媲美。”在文中他虽说不敢与历代王朝兴建的园林相媲美,实际却不然。畅春园的建筑规模、殿堂豪华并不逊色于前代名园。

图片

图片

图片

▲畅春园现存建筑遗址

畅春园全园坐北朝南,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为议政和居住用的宫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部分。据说,康熙非常喜欢这个园子,每年来园驻跸,要在园中居住七八个月之久,在园中处理朝政。康乾时期著名的“千叟宴”就是发生在畅春园。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畅春园也被烧毁,一代皇家名园至此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畅春园遗址范围内分布有北达资源中学校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区,以及北京大学畅春园新宿舍区。北京修建北四环路时曾发现了园门地基遗址。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门于1981年被列为北京市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


静宜园

明、清时期,每年夏季皇帝都会来香山狩猎纳凉。康熙十六年,以香山的香山寺为中心建造的“香山行宫”成为皇帝临时驻跸的行宫御苑。乾隆十年,乾隆皇帝在此基础上加以扩建,翌年竣工。乾隆皇帝将自己亲手打造的香山园林定名“静宜园”,钦题并赋诗二十八处,被称为静宜园二十八景。

图片

图片

▲香山寺

图片

图片

▲静宜园现存建筑遗址

静宜园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全园结构沿山坡而下,分为三部分,即内垣、外垣、别垣。内垣接近山麓,为园内主要建筑荟萃之地,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如宫殿、梵刹、厅堂、轩榭、园林庭院等,都能依山就势,成为天然风景的点缀。外垣占地最广,是静宜园的高山区,建筑物很少,以山林景观为主调;这里地势开阔而高峻,可对园内外的景色一览无遗。外垣的“西山晴雪”,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别垣内有见心斋和昭庙两处较大的建筑群。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西北郊诸园遭到焚掠,静宜园建筑物大部分被毁。导致了它逐渐走向衰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静宜园又惨遭焚毁。静宜园虽然没有颐和园和圆明园那样出名,但是它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图片

▲璎珞岩

图片

▲致远斋

图片

▲正凝堂


静明园

静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小东门外、颐和园昆明湖西。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建行宫,初名澄心园,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更名静明园。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形成“静明园十六景”,时为静明园鼎盛时期。

图片

静明园占地面积约0.65平方千米,有六座园门,园内建有大小建筑群30余组,4座不同形式的佛塔。全园分南山区、东山区及西山区。南山区是精华所在,有宫殿区、玉泉湖及系列精品景点,西北两面以山为屏,山峰上点缀华藏塔及玉峰塔。东山区包括玉泉山的东麓及若干小湖泊,以构筑的小型水景见长,最北部以北峰的妙高塔为结束。西山区地段开阔平坦,布置有东岳庙、圣缘寺、清凉禅窟等,形成以宗教建筑为主导的景观特色。

图片

图片

▲玉峰塔

图片

▲妙高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