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视频13.明朗乐观才能滋润思想的大河——贺滢茜领读《给教师的建议》第13条: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缪不可言行知录 2024-05-11 发布于江苏

【题记】

滢茜领读评分章,分量严肃需考量。

动态激励精准评,明朗心镜润思想。

【备注】从本讲开始,由于大多数老师已读过第一点,现放在文末,没读的看文末。

二、“第13条建议”的讲述视频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跨小人“100人讲100”——活学活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讲解视频。

【第13讲】《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讲述人】贺滢茜,跨塘实验小学,英语老师。

文末附有《给教师的建议》总目录,以及本讲的原文。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便于有志于学习的团队和个体学习与借鉴,希望更多的教育人士加入其中,交流分享,携手精进。

三、“第13条建议”的讲述图文

各位老师: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讲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13条: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评分犹如绘画,细腻调色,艺术之作。它不仅是简单的学业记录,更像画家在调色盘上挥洒的颜料,精挑细选,点亮画卷。在教学中,评分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表现,更需捕捉其学习动力与其他多样呈现。通过综合评估课堂表现、口头表达、书面作业、课外阅读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我们得以绘制出学生的完整画面,呈现其水平。教师利用评分帮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探索学习中更广阔的天地。

(一)评分的目的

评分是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学生内驱力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通过评分,可以了解学生对各门学科的掌握程度。帮助孩子和家长判断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通过评分,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方向。在我所教的班级里,学生期待老师的评分,每当看到自己的分数有了进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更加努力投入之后的学习,这就是评分的目的

(二)评分的分量

评分应是严格的,准确的,不可随意评价,不可有失公允。这就要求教师走近学生,对班级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态度,始终都有精准的把握,才可能对学生有精准的评分,让学生信服。在赋予学生评分之前,教师应尽可能把每个学生的表现都熟记于心,也就是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这样就可以判断学生的状态,和之前的对比,做到动态追踪。做到对学生的评分(评价)有分量、有意义。

(三)评分的技巧

评分要全面客观,看待一个学生不能只看他的学习成绩,还要看他的学习态度;不仅要看学习态度,而且要看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心理状态。要看他综合素质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评分(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人人都希望听到赞美的话语,对于小学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因为赞扬蕴含着老师的鼓励,蕴含着老师的爱与期望。教师可以常说:“今天你又有一点进步”、“老师看到你的努力了”等,用激励性的语言,善待每个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因此,我们不应轻易给予不及格分数,特别是当他们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掌握知识时。评分不应只着眼于学生的错误,更应关注他们的努力和进步。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我们可以营造出一片充满希望和动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渴望。这种温暖而鼓舞人心的评价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四)评分的艺术

评分宛如教育之精致画笔,细腻勾勒着学生成长的图景。在教育的舞台上,教师如画家般,以独特的触角,捕捉学生学习的每一个微妙色彩。

每一次评分都是一场精心编织的交响乐,不仅记录了学生的成绩,更凝聚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与指引。这如同一幅优美的画卷,教师用心描绘,学生用心感受,共同演绎出一曲动人心弦的乐章。

因此,评分不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更是教育之韵味,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艺术品,定格了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瞬间,烙印了教育之美好的印记。

四、点评与感悟

贺滢茜老师的领读第13条关于“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的讲解深入浅出,贺滢茜老师的领读突出了评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评分如何通过科学严谨、全面关爱和艺术化的方式去塑造和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她的观点反映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情感互动和鼓励成长的教学理念,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与实践。

1.评分的目的性:贺老师指出评分的目的并非仅仅作为学业成绩的记录,而是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内驱力的有效工具。她强调评分对学生心理的影响,认为评分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上的优点与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确定目标,持续进步。

2.评分的分量感:在这一部分,贺老师强调评分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指出教师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态度,才能给出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评分。她提倡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进行动态追踪和精准评价,使评分具有实质意义和教育价值。

3.评分的技巧与全面性:她倡导评分应该全面、客观,既要考虑学习成绩,也要包括学习态度、方法、习惯及心理状态等多个维度。尤其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采用正面激励的方式,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评分的艺术性:贺老师将评分比喻为精细的艺术创作,认为评分应如同绘画一般,细心刻画学生成长的过程,强调评分的温馨与鼓励作用,而非简单地评判对错。她主张教师运用赞许和肯定的语言,尽量避免否定性的评价对学生自信的打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总之,贺滢茜老师对“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这一主题的讲解中,她传达了评分在教育过程中的深刻意义与艺术性运用。她的观点强调评分不只是对学业成绩的衡量,更是对孩子内在动力的激发和全人发展的引导。

我们始终认为,明亮乐观的教育氛围和教师态度贯穿于评分原则之中,正如“明朗乐观才能滋润孩子思想的大河”,每个老师都应当提倡以积极、鼓励式的评价来激活学生的思想活力,让他们的求知欲望如江河般奔流不息。教师以细致入微的关注和公正严谨的评分,既照亮了学生的学习之路,也丰沛了他们内心的思想源泉,从而助力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旅程中自信成长,勇往直前。

这真是——

滢茜领读评分章,分量严肃需考量。

动态激励精准评,明朗心镜润思想。

五、《给教师的建议》第13条原文

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不应当把知识的评定作为某种孤立的东西从教育过程中分离出来。只有当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的刺激物。可以说,评分是教育上最精细的工具之一。根据学生对教师所给的评分所抱的态度,我们就可以准确无误地作出结论,断定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如何,是否相信和尊重教师。我想就知识评定的问题向教师提几点建议。

第一,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在我的漫长的教育生涯中,我教过中学教学计划里几乎所有的学科(制图除外),可是我从来没有凭学生在一节课上的回答(甚至所提的问题达2、3个甚至更多)就给学生打分数。我给的评分总要包括学生在某一时期内的劳动,并且包含着对好几种劳动的评定——包括学生的回答(也可能是好几次回答)、对同学的回答的补充、书面作业(不太长的作业)、课外阅读以及实际作业等。我用一段时间来研究学生的知识,学生也感到这一点。到了一定的时间,我就对他说:“现在我要给你评分了。”于是又开始了研究他的知识的下一个阶段。这样学生也很明白:他的任何情况都逃不出我的注意。也许读者中会有人提出疑问:难道教师能把这一切都记在头脑里吗?也许,有些人会感到,要把有关学生脑力劳动的一切情况都记住有困难,但是我总觉得记住这些是一件最重要的事。难道把值得注意的事也忘记了,还能够对学生在教育中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进行教育吗?

第二,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我是从来不打不及格分数的。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心情苦闷和精神抑郁,这种情绪会对学生的全部脑力劳动打下烙印,使他的大脑好像变得麻木起来。只有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才是滋养着思想的大河的生机蓬勃的溪流。郁郁不乐、情绪苦闷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使掌管情绪冲动和思维的情绪色彩的皮层下中心停止工作,不再激发智慧去从事劳动,而且还会束缚智慧的活动。我总是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就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这一步将成为他的思维的情绪刺激(认识的欢乐)的源泉。

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第三,如果你看出,学生的知识还比较模糊,在他们关于所学的事物和现象的表象中还有些不明确的地方,那你就根本不要给予任何评分。在我所教的第一个班里,都有一个学生,我对他的精神生活进行过精细的研究,我从他的眼光里就能看出,他对于我所提问的东西是否理解。如果这个学生的眼光表明他还没有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那么我就不评定他的知识——应当首先设法让学生学会知识。

第四,应当避免提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重复教师所讲的东西或者从书本里背诵的东西。在教育过程中有一样非常有趣的东西,——我想把它称之为“知识的转化现象”。这里指的是思维逐步地深入到知识中去的情况,即当学生每一次回头来看已经学过的东西时,都能在各种事实、现象、规律性中看到某种新的东西,研究和分析这些事实、现象、规律性的某些新的方面和新的属性及特点。应当把知识的转化作为复习的基础。关于这一点,拟另外提出单独的建议。

六、《给教师的建议》总目录读过此段的可忽略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3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

4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

5“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7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8关于获取知识

9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10第一次学习新教材

11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

12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

13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

14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

15怎样检查练习本

16学科教学中的学生积极活动的内容

17教给学生观察

18怎样靠阅读扩充知识

19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0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21兴趣的秘密何在

22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23怎样把思想同自尊感融为一体

24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

25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26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3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

33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

35怎样培养记忆力

36要爱惜和发展青少年的记忆力

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

38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

39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

40动手和智慧

41智育的真谛

42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

43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

44给复式教学的学校教师的建议

45教师应当写哪些计划

46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47怎样培养脑力劳动中的自我纪律

48要思考,不要死记! 

49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工具

50学生负担过重的奥秘在哪里

51要使知识“活起来”

52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53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

54怎样使小学生愿意学习

55逐步养成儿童从事紧张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习惯

56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

57带孩子们做环球“旅行”

58“思维课”——到自然界去“旅行”

59识字教学应当跟图画紧密结合起来

60必须教会少年阅读

61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62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63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中心

64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的脑力劳动

65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

66劳动和智力发展

67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

68—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71教学方法问题

72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3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74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75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77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

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79教育和自我教育

80要保持“水源的清洁”

81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

82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

83“思考之室”——我们的阅览室

84我们的“家长学校”

85农村学校的特殊使命

86致未来的教师

87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

88教师们的教育观点的一致

89怎样听课和分析课

90我怎样写教育日记

91我怎样领导教师集体的创造性劳动

92我的简单经历在职进修和我们办学的一些成绩

93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

94劳动教育和个性全面发展

95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

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

97怎样教育学生热爱劳动

98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

99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100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问题

一、缘起与期待(读过此段的可忽略

(一)缘起

《给教师的建议》是一部由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的教育经典之作。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为教师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教育建议。

跨塘实验小学历来重视教师读书与践行,自20231月起,推出“跨小100人讲100条”读书工程,旨在激发教师们对教育经典的研究热情,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该工程以《给教师的建议》为蓝本,精选其中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法,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讲解和研讨。通过这一工程,教师们能够深入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跨塘实验小学还将“跨小100人讲100条”读书工程与学校的特色课程、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紧密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还有助于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为创建高品质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

跨塘实验小学的“跨小100人讲100条”读书工程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全体教职工共同学习《给教师的建议》原著,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

第二阶段,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选取书中的一条或多条建议进行深入研究,撰写心得体会。

第三阶段,组织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分享研究成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第四阶段,将学到的教育建议付诸实践,观察其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教学方法。

第五阶段,书记校长带头学习与撰稿,并写成文字,做成PPT,拍成视频让其他人参考借鉴,有力地促进了“100人讲100条”视频拍摄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期待

跨塘实验小学“100人讲100”读书工程及视频录制工作,有如下期待

一是营建和谐教育氛围,构筑孩子幸福家园。苏霍姆林斯基坚信,优质的育人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核心。教师需倾力构建一种和谐民主、自由宽松的气氛,旨在建筑孩子们的幸福家园,使他们在愉快的情感氛围中学习进步与人格发展。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集体互动中学会有效沟通交流,并且密切关注心理健康,引导其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塑造健全人格特质。

二是深度关怀个体差异,适应个性精准施教。苏霍姆林斯基着重指出,教师须全方位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特长和潜在能力。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教学,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协助他们寻找适合个人的学习路径。教师应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密切跟踪其成长轨迹,敏锐洞察并发掘他们的优点,提供针对性的成长指导。

三是激活内在求知动力,赋能师生优势成长。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教师要擅长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在探索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为此,教师需精心设计启发式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同时,注重培育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勇于挑战、独立思考,发表独到见解。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有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珍视家长差异价值,协同构建和谐生态。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沟通桥梁,携手关注孩子的成长历程。教师需尊重每一位家长的观点,积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以便更深入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同时,教师还需向家长传授科学教育理念与方法,共同探讨教育议题,形成教育合力,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和谐幸福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