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脾先祛湿,祛湿要温肾,一个中成药,上补脾、下温肾,湿除身轻

 怀宁都是好样的 2024-05-12 发布于海南

为什么说健脾先祛湿,祛湿要温肾呢?

平时在门诊上会遇到各种各样脾胃不好的人,像反酸、打嗝、腹痛腹胀、没胃口、稍微吃多一点就不消化、大便黏腻不成形、四肢困重、疲乏无力、面色萎黄、头上、脸上出油等等。

药也吃了,总感觉没多大用,可能是你补错了!

其实上面说的这些情况就是脾虚湿气重的表现,如果只是单纯的补脾而忽略了祛湿,那是肯定没用的。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是仓禀之本,是人体内的太阳,它喜燥而恶湿,脾喜温而恶寒。

湿乃阴邪,需要用温阳的药物去化掉。那这个时候就要温肾。

所以说健脾先祛湿,祛湿先温肾,那么怎么来温肾、祛湿、健脾呢?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款中成药:五苓散。

这个药方很简单,由猪苓、白术、泽泻、茯苓、桂枝组成。这个方子源自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名方。

歌诀

五苓散治太阳腑,

白术泽泻猪苓茯;

桂枝化气兼解表,

小便通利水饮除。

什么意思呢?来看看这个方子是如何温肾、祛湿、健脾的:

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想喝水,舌苔白、脉浮、喝不下去水。

痰饮:脐下胀满、头晕、呼吸上气不接下气。

水湿内停:下肢或全身水肿,拉肚子,小便不利。

方中的泽泻为君药,甘寒渗利,入肾与膀胱经,擅长利水渗湿消肿;茯苓、猪苓同用,利水消肿、又兼顾健脾而促进水湿运化为臣药;炒白术、肉桂两者结合既辅助君药、臣药利水除湿,又助膀胱气化而促进水液代谢,还制君药之寒性,共为佐药。

因此,以上这5味药合到一起,共同起到健脾、祛湿、温肾解决脾胃虚弱、湿气重的问题。

每个人情况不同,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如有需要请找专业医生指导,切不可自行盲目使用,以免适得其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