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要走很远很远的路,才能找到自己

 滕大卫 2024-05-12 发布于河南

(一)

不过,实话说,我挑战失败了。

我没有做到日更千文,而且,最近我写不出文字。是否能够日更,其实我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况且别人也不会在意我是不是做到了日更千文。

我在意的是,我为什么写不出文字了?

这个问题令我很痛苦,我却找不到原因。因为和往常一样,即使每天再忙我也会读一会儿书,也会在手机备忘录里记录一点点的感受或者发现,但是毫无缘由地,就是写不出一篇文章。

我好像失去了书写的能力,似乎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我越想越怕,越想越着急。我一次又一次点开微信公众号,看到里面确实存有六百余篇原创文字,焦虑这才会略有缓解。

可是,一个更大的问题闪过我的脑海:写了六百多篇,真得有价值吗?这是致命一击的追问,令我瘫倒在地、奄奄一息。

这个问题就像是有人掷地有声地质问你:活了这么多年,你对这个社会或者对一个家庭有什么价值吗?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一路走过来,除了渐增的年龄和渐多的皱纹,似乎什么都没有。

很残酷,很痛苦,也很真实。

(二)

痛苦,可以选择逃避也可以选择直面。但是这是理论上的,因为痛苦来临的时候人根本就没有选择不得不面对。

因此,我带着这个痛苦的疑问继续着阅读,所幸的是,我在书籍之中找到了答案。我再一次真切地感觉到:在书中你会看到更真实的世界和更真实的自己。

就在前两天,偶然间看到了黎明在线公众号的一些文字:书写当然是成长的最好方式之一,写当然也比不写要好得多(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但是,不停地写并不意味着不停地成长,这是成长的一个悖论。

是的,写得多或者写到一定水平,很可能会原地踏步一直重复昨天的故事,这样写下去即使再写一千万字也不会有质的提升。

无独有偶,新网师大咖何刚老师曾经也表达过同样的观点。化用魏智渊老师的话来说,要谨慎写作可能会让人变得虚弱。

曾经有一天,我为自己发现了写作的浩瀚天空而兴奋不已;可是现在,我却发现天际虽浩瀚,我却难以找到立锥之地。

我更是在魏智渊老师《茧子厚了,心才会变得柔软》这里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玻璃心,导致了太多不必要的冲突,因为在非本质的事物上,我们过于重视自己的感受。结果导致了不安,导致了为摆脱不安而采取仓促的行动,导致了对深层事物的伤害。

是的,我们走着走着就会被周遭环境中那些鸡零狗碎所包围,从而迷失了方向,也迷失了自我,进而失去对生命本质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三)

王尔德说过,痛苦或者引发痛苦的苦难并非都有价值,除非你能在痛苦中开辟出新的大道。

因此,要么淹没于自我否定的大海之中,要么跳脱到新的汪洋大海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风帆。

魏智渊老师的一句话令茅塞顿开:你要走很远的路去参加华山论剑,就不要在路上随便跟人动手,哪怕是仅仅为了脆弱的自尊。

不被繁琐庸常的事务遮蔽双眼,就需要有洞察事物或者生命本质的“第三只眼”。用自己的天眼与事物对话,与生命对话,与自己对话。这需要投入时间,需要投入精力。

这个过程,应该正如阅读魏智渊老师的文字的感受一样。第一遍读他的书不觉得有什么(实际上根本没有读懂),第二遍读有了一点点的感觉,直到第三遍读才知道这本《高手教师》或许会成为自己生命中的根本书籍。

人要走很远很远的路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之寓所,而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也找不到。明白这一点,我们也许就会放下焦虑,摒除生活、工作中的非本质的非必要东西。要努力让自己的思维在云端,在更高处,在更有意义的地方,而不是趋之若鹜奔向世俗界定的是非成败之中。

回望过去是探索未来的唯一路径,这是我昨天读到的一句话。是的,只有回望来时路才能更加坚定往何处去。

2024.05.12

滕大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