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盘十二势心意六合八法拳

 tjboyue 2024-05-12 发布于四川
心意六合八法拳又名“水拳”,全名“华岳希夷门心意六合八法三盘十二势拳”,简称“八法拳”或“六合八法拳”,是一种古老的内家拳此系根据俗成的“内外家”说法而言)。它以心意为主、六合为体、八法为用;内以养心益气,外可强身健体。
  源流
  相传,心意六合八法拳乃后唐至北宋初期的道家隐士陈抟所创。陈抟,被宋太祖赐号“希夷先生”,故陈氏创拳,称“华岳希夷门”。陈之传人为李东风,再传弟子有元通、王德威等。自元末始,此拳的延续过程由于资料空白,无法考证。直至清道光年间,有河北昌平县黄花镇人陈光第,拜心意六合八法拳正宗传人释达远为师,后又从学子李参一道人,将二人衣钵参合一体,功臻化境,事誉武林。从此六合八法中兴于世,东北、四川、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地均有流传。
  华岳希夷门中,另一位不可不提的大宗师是吴翼翚先生(1885-1958),吴翼翚原名养田,辽宁铁岭人,满族,是陈光第、陈鹤绍、阎国兴三人的入室弟子。其人博学强记、文武兼修,将历代师传之心法融会贯通,整理为实用性极强的六十六个拳式。
  30年代,吴翼翚星移居上海,1935年正式于沪传艺。后吴应张之江先生之聘,任其时“中央国术馆”教务处长兼编委会主任。解放后,吴先生 受聘于上海文史馆,暇余仍全力授拳,弟子遍布浙、苏、闽、粤等地。著名弟子有张长义、张长信昆仲等。
  动法要领试阐
  心意六合八法拳以“心意为主,六合为体,八法为用”。不尚拙力,注重整体,强调以腰为轴,尾闾为舵,步随腰动(即见骨定向),是一种很注重实效的拳法。下面我们就其名“心意大会八法三盘十二势”略为阐述其主要拳法要领:
  一、心意
  此处的“心”是我们传统医学中的概念,即神经系统。“意”则是指思维活动(无论意识或潜意识的活动均属思维活动)。《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心藏神,肺藏魂,牌藏意,肝藏魄,肾藏智”,并认为心(脑)是先天的全身之主宰,脾(意)是后天的根本。历代的儒释道武医五家也都非常重视心和意的作用。而各家对心意的诠注各有不同。现谨提出以下五条,以见“心意”之作用:
  1.调节神经系统“松静自然”,健康精神。
  2.发挥“心意”的思维功能,善 于运用思维,用脑子练拳。
  3.发挥“心意”双向信息传导功能,一是将体表感觉传导至脑的传入神经;二是传出大脑支配身体各 部位信号的运动神经(传出神经)。人在技击时,需要有快捷的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这就也需要在“心意”二字上下功夫。
  4.运用意念来诱导习拳者符合拳法内在要领。
  5.王梦斋先生曾说其初创“意拳”的本意是“举意字以概精神,乃承拳理之所在……无论动静,皆以意念领导,使意力合一,以尽拳功争力之妙用。”这无疑是对“意”字的一种更全面的解释。  
  二、六合
  六合的作用在于统一精神与肉体。古人认为,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这个“六合”的原意就是宇宙。拳学中的六合是内三合与外三合的统称,在形意、心意等拳术中六合也是极为重要的。但心意六合八法拳中的六合与别门不同,它的内容是:体合于心,心合于意,意合于神,神合于气,气合于动,动合于空。为了拓现此拳的原貌,我们特摘引张长信先生关于六合的介绍,以飨读者:
  体合于心:是指人的身体须由大脑来控制,也就是身体由大脑来主宰,听从指挥,并且做到要步调一致。
  心合于意:大脑所产生的意识,信念的思维必须取得一致。
  意合于气:将“意念”集中起来,以意去引导气,这时才能做到意到气到,同时到达,就是使得气血随着 “意”而进行的运行的意思。
   气合于神:就是提起精神来,可使气血在身体内能保持长久的运行,也就是使得气血随着精神在充足的情况下而进行的意思。
  神合于动:在精神振奋的时侯以神来引导着身体运动,也就是身体能在精神支配下被迫使运动而相随行动。
  动合于空:就是精神不受外界干扰,不分散的情况下,集中思想的时候按照拳路的动作,逐个连绵不断地一口气练习到结束。
   三、八法
  “八法”是技能要领,习拳者必须遵照这八种规律性的具体运用法则修炼,方能体用合一,真正地透彻所学。
  “八法”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气、骨、形、随、提、还、勒、伏。其拳诀为:“行气集神、骨劲内敛、象形模仿、圆通策应、顶拔虚空、往来反复、静定守虚、隐现藏机。下面依拳谱之原意略作诠释:
  1 行气集神(气)
  行拳之时要集中精力,用意念来调度“内气”以形成气动(关于“内气”的问题历来颐多争论,此处以前人之模糊概念而言。至于在当代原传拳法中“气”的含义容另文再述)。气动之后,身体也就随之运动了。拳谚所云“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等就是指人在神凝气足的状态下的情况。
  2 骨劲内敛(骨)
  心意沉着之后,要端正骨架,劲力稍为内敛,以蓄其势。如待放之弓,一触即发。劲力则如裹绵之铁,刚柔相济。
  3 象形模仿(形)
  我国传统拳术历来重视“象仿”,不提各种象形拳种,内家之中有形意之十二形、心意之十大真等,八法拳中也有十二势象形操,这种象形是指人通过模仿生物行为动态来汲取其优秀的内在本身生理特点,并非只求形似地学猴子抓睑、学狗就毗牙而已。
  4 圆通策应(随)
  行拳之时,动作要连贯而敏捷,腰迅速,变化要多端。演练过程不得停顿,不断劲,下式借上式之力,使之一式将尽,一式随生,如水流之滔滔。故本拳又名“水拳”。
   5 顶拔虚空(提)
   练拳人要“虚灵顶拔”“尾闾正中”,这样就可以保持较为得当的间架,以达到发力不滞,来力不受的效果。
   6 往来返覆(还)
身法和步法要纵横起伏,忽远忽近,忽左忽右。来如浮光掠影,去似惊鸿追月。另外,此决还要求劲力连绵反复,无止无尽。
  7 静定守虚(勒)
   勒住心神,镇定不躁,心无旁骛。行拳若实若虚:虚以引真,随机应变,寻隙进取。
  8 隐现藏机(伏)
  动作要变幻无常,忽隐忽现,令敌攻无可乘之机,防不胜防。而我之势却如波浪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急不躁,却又无休无止。这就是前人王德威将八法拳易名“水拳”的原因。
  八法是心意六合八法拳中的技能操作核心。有谱日:开合升降,螺旋伸缩,用意指挥。不使拙力,整劲内蓄,不露梭痕。有心者可以一悟。
   四、三盘
  三盘用来表示拳术姿势升降的幅度,一般有上中下三势。其划分标准是膝凹曲度。150度—180度为上盘,120度—150度为中盘,90度—120度为下盘。需要说明的是,人高低升降的幅度不仅仅是由膝凹曲度决定的,例如腰、髋、肩等处关节也有相应的变化,只是因为膝部的弯曲最为直观、明显,所以才选用膝凹曲度作为标准。
  心意六合八法非常注重动作的起伏升降,因此强调了三盘一说。
   五、十二势
  十二势乃心意六合八法拳中的单项统习动作,每势分为四法,左右均可单独操练,是综合机能与技能锻炼的基本功法。每式皆有击法(劲法),仿十二种禽兽鳞虫各自之内在技能特点用以技击。十二势中有二十种击法,如拳话所云:
   走避开会顺,翻腾定化粘。
   搬扣劈搂撑,截拿棚推缠。
  如果把这二十击(劲)法与十二势对应起来,可以简要概括为:
  龙战——推掠;虎喷——扑搓(拢搓);鹤列——摄引;豹掌——劈捉;猿肱——鞭击(长击);熊攀——撑拨;雁翼——旋翻(换影);蛇行——伸缩;鹰拍——挑打(鹞打);鸾趋——缠绕(缠托);鹏搏——翼抖;麟盘——扣锁。
  吴翼翚之活步六十六式心意六合八法拳虽有很多拳械套路,但由于吴翼翚先生将八法拳的十二势、二十劲法融进了活步六十六式中,因此这个套路最能够代表八法拳的风貌。它可以单式操习以修劲力;也可以从始至终、一气呵成,在连贯的动作中体会“八法”之妙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