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苓桂术甘汤的十个临证加减应用

 醉青YPS 2024-05-13 发布于江苏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写道:“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这两段论述,一方面揭示了治疗水气上冲的可靠途径,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苓桂术甘汤的重要地位。

苓桂术甘汤,四味药的精妙组合,像是自然界的一支和谐乐章。茯苓的淡渗特性,如同大地的清泉,帮助利水邪的泛滥;桂枝的温通之功,像是春日的暖风,抑制水气上逆;白术与茯苓相得益彰,协同作战,补脾以利水;甘草则如同夏日的阳光,温暖而甜蜜,助桂枝扶心阳以消阴。

这四味药的和谐共舞,成就了苓桂术甘汤的卓越疗效。它如一位中流砥柱,引领着苓桂诸剂的潮流,让每一个从这张方子演绎出来的加减证都充满了生命力。

(1)苓桂杏甘汤证:若水气上冲,迫使肺气不利,上见咳喘气逆,下见小便困难,因而面目出现浮肿。应于苓桂术甘汤减白术之守中,加杏仁以利肺气。俾津液下行,小便自利,则诸证自解。水气上冲,迫使肺气不利,上表现为咳喘气逆,下表现为小便困难,面目出现浮肿。此时需要使用苓桂杏甘汤进行治疗。该方剂是在苓桂术甘汤的基础上减去白术的守中作用,加入杏仁以利肺气。通过这样的加减,可以使津液下行,小便自利,从而解决各种症状。

(2) 苓桂杏苡汤证:水邪上逆,每多挟湿,水与湿不同性,但常相因发病。症见:咳嗽痰多,头重如裹,胸满似塞,小便不利,周身酸楚,以及不欲饮食等。于苓桂术甘汤减去白术、甘草,恐碍于利气,加杏仁、薏苡仁上开肺气以治咳,下利州都以去湿,务使三焦无阻,则水湿之邪自可外出。此方又治“阳气微漓,浊阴上泛,高年久嗽,寤不成寐”之证,叶香岩有案可稽,此处从略。

(3) 苓桂味甘汤证,此乃因下虚,肾气不摄,气从少腹上冲于胸,甚或为上厥巅疾,头目眩冒,面赤如醉,心悸,脉结,少气而喘。于苓桂术甘汤减白术,加五味子。五味子性味酸温,摄纳冲气下归于肾,又有敛肺治咳、补心理脉等作用,此证亦可见于肾元素虚之人,误服小青龙汤发肾气引发上冲等证。叶香岩用本方加生姜、大枣,治老人下虚,不主归纳,饮从下泛,气阻升降,而为喘咳之变,他从脾肾温养定论,深得仲景用方之旨。犹如水寒成冰,冰裂而水散,此证亦如此。唯有温肾化气,才能使散者复聚,此为治疗之关键。

(4)苓桂芥甘汤证:水邪如狼似虎,往往从下而生,然而有时却会逆流而上,这多是由于肝气的激扬所致。清代的医学家张令韶和陈修园在注释苓桂术甘汤证时,提出“脾虚而肝乘之,故逆满”的观点,颇具见地,值得我们参考。余在临床实践中,凡遇到气冲作嗳、头晕目胀,尤其在夜晚更为严重,脉象沉弦的患者,便在苓桂术甘汤中减去白术的壅滞,稍加白芥子协助桂枝疏肝下气,开凝消阴,每每收效显著。

(5)苓桂姜甘汤证:此证为中阳虚衰,水饮潴留于胃,胃气与水饮相搏,则以心下悸动不安为主证。若胃中水寒阻遏清阳,不达四肢,则见手足厥冷;若水饮逆其胃气,亦可兼见呕逆;若水饮下流肠间,则可兼见腹泻。此证应借用腹诊之法,以掌按于上腹部,上下振动腹肌,如有水裹囊中而漉漉作响,则可确诊胃中蓄水无疑。于苓桂术甘汤减白术之守,加生姜之散,使其健胃消饮,通阳行水则愈。

(6)苓桂姜夏汤证:此方即苓桂术甘汤减白术,加生姜汁、半夏。叶香岩用此方治饮邪内结为病,余读其案,取其义,用治水饮挟痰,脉弦而滑,痰多作呕,眩晕不支,临床效果极佳。

(7)苓桂枣甘汤证:心阳上虚,寒水下动,待发未发,先见“脐下悸”“欲作奔豚”,于苓桂术甘汤减白术,加大枣。此方治奔豚已发,同样有效。奔豚证为气从少腹上冲咽喉,憋闷欲死,使人精神紧张,而气冲所经之处,或胀,或悸,或窒,皆历历有征,少顷气往下行,其证则减。

(8)苓桂茜红汤证,此方即苓桂术甘汤减白术,加红花、茜草而成,堪称一剂治疗冠心病的巧妙方剂。冠心病患者体内水气上冲,如洪水泛滥,苓桂术甘汤则能通阳化饮,化解水湿,加红花、茜草则能活血脉、行瘀滞,如春风拂面,化解冰冻,令血脉畅通。

患者心前区疼痛控背和手麻等症,其脉弦迟,舌边有瘀斑,这是瘀血阻络的表现。苓桂通阳以化饮,加红花、茜草活血脉而行瘀,服药后效果显著。若患者血压高,头目胀痛不已,于苓桂茜红汤方中再加一味牛膝,也有较好的疗效。牛膝能引血下行,减轻头目胀痛,同时也有利于血压的控制。

此方的运用得当,将为冠心病患者带来福音。掌握此方的运用技巧,将为临床治疗冠心病提供宝贵的经验。

(9)苓桂龙牡汤证:此方源于苓桂术甘汤,去除了白术,添入龙骨与牡蛎。它主治水气上冲,同时伴有惊悸,睡卧难安,头晕耳鸣,夜不能寐等病症。

本方意在平和心气,调理身心,破除水气,安稳心神。苓桂术甘汤原为温阳化饮,健脾利湿而设,加入龙骨、牡蛎,则增强了镇惊安神,平喘止嗽之效。

水气上冲者,心下悸动不安,胸中满闷,咳喘不得平卧。龙骨、牡蛎镇惊安神,平喘止嗽,故能治水气上冲。惊悸者,心中不安,睡卧不宁,头晕耳噪,夜不成寐。方中药物相互配合,使水气化饮下行,心神得安。

此方不仅可治水气上冲兼见惊悸等症,还可用于治疗因心阳不振、心神不宁所引起的失眠、焦虑、抑郁等病症。在临床应用时,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药物,以更好地发挥疗效。

(10)五苓散证:五苓散是由苓桂术甘汤减去甘草,再加上猪苓、泽泻组成的。它能够治疗“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的水逆证,以及“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的癫痫证。

五苓散的作用在于化气利水,使体内的水湿得以宣泄,从而消除水逆证和癫痫证的症状。其组方中的药物各具特色,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剂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良方。

在临床上,五苓散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水湿内停的疾病。无论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还是因为肾脏气化不利,只要出现“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脐下悸动、吐涎沫而癫眩等症状,都可以使用五苓散进行治疗。

此外,五苓散还具有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作用。当人体水液代谢出现异常时,五苓散可以促进水液的排出,使体内的水湿得以宣泄。同时,它还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机体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水分。

总之,五苓散是一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中药方剂。它不仅能够治疗水逆证和癫痫证等常见疾病,还能够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维护身体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