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诊改案例——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推动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愚然楼 2024-05-13 发布于湖南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1

背景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建立于 2014 年,经过八年的建设,2021 年被批成为本科专业。

根据专业建设总目标,制订了专业建设方案,划分为组织机构与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成效等七个方面实施,按照年度对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根据学院“五纵五横一平台”,构建专业层面“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通过“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计划)-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两个循环的循环运行,形成各自独立、相互依存的螺旋诊断改进机制,大循环一学期一个周期,小循环实施常态预警。

图片

图1 “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

该专业共103诊断点,其中1个不达标,达标率99%。未达标项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融入课程思政。

2

典型经验或做法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三个一”工程实施专业诊改,通过8字螺旋逐级递进推进专业诊改工作,依据平台数据,对标质量标准,通过“监测—预警—改进”及时进行专业常态纠偏。致力于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团队打造成国家级课程思政团队。

01

一个思政模式:五位一体互促共融,形成思政建设模式

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构建了“体系-目标-内容-方法-考评”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通过完善课程思政体系、明确专业思政目标、重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方法、突出课程思政考评,形成了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1.完善课程思政体系

通过几年探索,形成了多维度的“互学”“互融”“同行”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互学”,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建立联合教研室,互相学习;“互融”,线上课程资源与线下纸质媒体“互相融通”;“同行”,课程思政研究与实施,同向同行,打造了特色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图片

图2 课程思政工作体系

2.明确专业思政目标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属于工学,工学思政要求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将专业核心素养与关键职业能力有机融合确立专业思政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上,将专业思政目标细化到人才培养方案全程;在课程体系上,构建突出课程思政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化有形为无形,真正实现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的无缝衔接和无痕渗透。

3.重构课程教学内容

提升教学理念。全面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推动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深挖思政元素。专业课程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围绕行业发展、专业背景等深挖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通过对信息产业发展脉络的梳理和物联网相关产品开发过程的深入分析,我国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跟随标准到制定标准,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激发了学生爱国情怀;通过对信息产业发展脉络的梳理和物联网相关产品开发过程的分析,深挖了25个思政元素,剖析出“精通操作、科学严谨、勇于创新”等12个职业素养全程渗透课堂教学。

图片

图3 课程思政融入产品开发流程

强化实践育人。通过“老师请进来、学生走出去”的形式进行授课。通过聘请8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及时将企业的生产经验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到企业一线去,学生分批次在浪潮、深信服、东软等企业参观学习,了解到真实生产、接触到现场工人,体验到劳动价值,培养学生的工匠意识和工匠精神。

4.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开发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建有课程思政专题,专题有图片、有视频;有案例、有故事;有探讨、有理论;有历史、有现实;有作业、有试题,内容丰富,满足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让思政教学形成闭环,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5.突出课程思政考评

系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合作意识等思政点纳入课程考核指标,推进课程思政落实落细。课程团队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了人工智能教学评价系统,课程从素质、知识、能力、思政等四个维度进行考核,目前该考评体系已经全校推广。

图片

图4 课程思政纳入课程考核指标

02

一个培养路径:六步嬗变全程渗透,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计算机技术系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找到了一条进入校园“感”素养、课堂教学“知”素养、走入企业“看”素养、实习实训“练”素养、岗位实习“验”素养、步入职场“亮”素养即“六步嬗变”的有效养成路径,帮助学生在掌握技能同时养成了行业企业需求的职业基本素养。

1.进入校园“感”素养

“六步嬗变”培养路径实施以来,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素养之花开遍校园。

图片

图5 学生校园活动

2.课堂教学“知”素养

围绕课程育人目标,结合国家战略、“卡脖子”技术和“健康中国”新发展理念,深入挖掘知识内容、技术前沿和课程实践中蕴含的科创精神等思政元素,将其企业中的职业素养、岗位意识、忠于职守等思政元素转化,建立课程思政库,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劳动、有担当、强自信、精匠心”的职业素养。

3.走入企业“看”素养

学生分批次前往浪潮、深信服、东软等企业参观学习:

参观考察前,教师简单介绍企业的基本信息、获得荣誉等。

参观考察中,学生跟随企业讲解员详细了解企业历史、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企业荣誉、科技创新等,亲身感受企业文化氛围。

参观考察后,学生在课堂上讲述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交流体验感悟。

最后,教师结合学生参观与交流情况总结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经营理念、发展历程等,近距离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社会责任与使命。

4.实习实训“练”素养

校企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企业工程师讲项目需求、讲案例、讲经验,把握项目进度,在真实开发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培养学生识岗位、明职责、懂规范、会操作的职业素养;团队教师讲理论、讲技术,把控教学进程,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融通教学之中,通过“大水漫灌-精准滴灌”的方式学生做到思政真正的入耳、入眼、入脑、入心,使思政工作落地见效。“学校教师 企业工程师”有效提升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

5.岗位实习“验”素养

岗位实习是培养高等专业技术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涉及本专业所学的所有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了解工作岗位,将学校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通过岗位实习检验并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

为充分实现这一功能,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在学生岗位实习的实施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制度,认真选择实习岗位,精心设计岗位实习项目和情境,加强岗位实习的指导与监督、考核与评价等一套精细的运作流程,为学生岗位实习提供保证搭建平台,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为岗位实习提供保障。

6.步入职场“亮”素养

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就业率高,连续多年就业率、就业质量名列河北省前茅。学生荣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20余项。毕业生获高校百强创业社团、大学生创业英雄100强。第三方调研学生就业薪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百分点,学生受到社会、企业一致好评。毕业生多人进修硕士、博士。我系被河北省命名为“河北省先进集体”,河北省人事厅命名为“河北省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先进集体”。

03

一个诊改平台:常态纠偏阶段改进,助力专业信息化诊改

按照智能化整体框架进行设计部署,建设形成能够实时采集、融合共享、预警诊断的教学诊改信息化平台。

1.实时数据采集

教学诊改信息化平台能够与多平台的数据进行互联,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过程采集,为常态化诊断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2.数据融合共享

教学诊改信息化平台将采集的多平台数据进行整合,再将这些数据推送至统一的数据中心,由数据中心再推送至内部的评价系统,最后评价系统将评价结果传送至诊改工作小组、诊改鉴定小组、专职教师及学生,实现数据流动,有效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充分实现了一次采集,反复使用的共享需求。

3.实现预警诊断

实现对专业诊改中的103个诊断点进行数据抓取、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为诊断工作提供详实数据,根据预警信息及时改进,调整发展方向,确保发展成效。探索多元评价标准,形成 44338评价体系,一键助力教学诊改。自主研发的评价系统将融合后的多平台数据统一管理、智能分析。形成学生行为分析对比图和学生学习自画像,助力教学全程科学评价、实时反馈、精准分析、横向对比、趋势挖掘和改进跟踪等深层次分析。

图片

图 6  44338 课程评价体系

3

工作成效

01

教学诊改与思政挖掘同频共振,教学创新成果丰硕

团队专任教师有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1人,国际级教书育人楷模预选人1人,河北省模范教师2人,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1人,河北省德育标兵1人,深挖专业思政元素与思政案例,建立思政案例库1个,获得众多教学创新成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荣誉情况

图片
图片

图7 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图片

图8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得者

02

教学诊改与思政融入相辅相成,师生携手共创佳绩

通过教学诊改,教学比赛的成果有了显著提升,获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能力一等奖2项。国家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河北省技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大赛一等奖8项、三等奖1项。

表2 师生获奖部分情况

图片

03

教学诊改与思政评价合力攻坚,形成智能评价系统

深挖专业中的思政案例与思政元素,全程跟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全要素采集,构建四结合、四维度、三主体、三阶段、八方面考评体系,生成自画像,并在教学全过程中实施。在结果评价中,加入对课程思政的考核内容;在过程评价中,加强对课程思政的培养;在增值评价中,重点关注课程思政的发展情况,在综合评价中精准判断课程思政的考核结果,从而形成多维度的智能评价系统。

4

存在困难

教学诊改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 升,通过院校内部的诊断和改进,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在诊改过程中,目前存在以下困难:

困难1: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效应需要进一步加强

困难2:课程思政点融入教学全过程需要更加深入

困难3:课程思政育人效果需要提升

5

存在困难和改进建议

针对困难1改进措施如下:

改进措施1:专业课与思政课同样服务于思政教育,两者需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协同效应。在备课过程中,加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联系,进行集体备课。

改进措施2:从师资能力培育出发,建立联合教研室,加大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的互动力度。

针对困难2改进措施如下:

改进措施1:围绕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团队将进一步挖掘思政点,使课程思政点作为重要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编制、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案编写和教学考核制度指标的全过程,真正将课程思政工作推向实处、推向细处和推向高处。

改进措施2: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围绕专业特点、行业发展等,深挖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

针对困难3改进措施如下:

改进措施1:课程团队将紧紧围绕教师的“育人意识、育人理论、育人能力、育人效果”等关键环节,加强课程思政能力的再培训。

改进措施2:加大新进年轻教师的培训力度,形成合理的课程教学团队梯队建设,确保将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理念和举措真正落到实处,通过教师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受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