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介入指南】肺癌介入指南

 银缕一瞬 2024-05-13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支气管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和生命。多发生于40~75岁,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均比较困难,是当前最为迫切解决的课题之一。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目前公认的危险因素有吸烟、化学因素、空气污染、电离辐射、饮食与营养以及遗传因素等。

临床与病理

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上皮、细支气管肺泡上皮及腺体的恶性肿瘤。有4种常见的病理组织类型,即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及小细胞癌,鳞癌为最常见的类型。肺癌的大体病理形态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弥漫型。根据生物学行为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包括除小细胞癌以外的其它上皮癌。

临床表现同肿瘤发生的部位、组织类型以及发展速度等因素有关。常见的早期症状有咳嗽、咯血和血痰、胸痛、胸闷或发热,其中以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丝为特征。晚期表现有声音嘶哑、膈神经麻痹、上腔静脉综合征、Horner综合征以及转移征象,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骨转移、肝转移、脑转移以及心包受侵和胸膜转移等症状和体征。肺癌也可出现内分泌表现,如骨、关节肥大,杵状指(趾),男性乳房肥大和柯兴综合征等。

影像学诊断

一、X线、CT、MRI:在影像学上肺癌的共同表现有:1、直接征象:形态不一的肿块、结节影像。在CT上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肿块边缘轮廓及内部结构。边缘多呈分叶状,有长或短毛刺,其内可见空泡征及细支气管充气征,还可显示细小点状钙化及坏死空洞等。瘤周的征象主要有胸膜凹陷及血管纠集征。2、间接征象:肿瘤所造成的肺不张、肺气肿、肺部炎症等。3、转移征象:肺内转移瘤、胸膜转移(包括胸腔积液)、肺门纵隔淋巴转移以及其他部位的转移。

二、血管造影:肺癌的各组织类型在支气管动脉造影和肺动脉造影中无明显差别。肺癌的血供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部分尚有肺动脉供血。靠近内侧的肺癌以支气管动脉供血为主,越靠近外围的肺癌肺动脉供血成分越多。

1、支气管动脉造影

富血型:支气管动脉主干增粗,肿瘤内小血管分支明显增多,肿瘤血管不规则扩张或呈纺锤样,粗细不均、分布紊乱、走向不一,扭曲呈簇状或网状。支气管动脉分支血管因受压和侵蚀而发生移位,或可显示包绕征,僵直、不规则狭窄。实质期肿瘤染色可均匀或不均匀。有时可见支气管—肺血管分流血管。当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时,在相应区域,也可见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

乏血型:支气管主干增粗,分支增多,在肿瘤周边形成包绕,有细小分支伸入肿块边缘,肿块区未见明显血管影,肿瘤染色不明显,部分支气管动脉有截断、闭塞和推移改变。

2、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分支包绕肿瘤,肿瘤内有染色;肺动脉在肿瘤周围截断、狭窄;参与供血的肺动脉按其形态可分为树支状、细网状和血窦状。

三、经皮针活检:一些影像学难以明确性质的病变,通过活检取得细胞学、组织学资料可作出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制定以及治疗后随访、预测预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

常规治疗

1、外科治疗:手术切除肿瘤肺与所属淋巴结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多数病例已属中晚期,完全切除肿瘤的可能性已较小,所以肺癌手术治疗的效果不太好。

2、放射治疗:肺癌病人大都可以接受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可采用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术前放疗和术后放疗。对小细胞肺癌应结合全身化疗。

3、化学治疗:化疗是肺癌治疗中重要的治疗方法,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病例,特别是不宜手术或放疗的病例及小细胞肺癌。化疗可为手术、放疗创造条件,补充局部治疗的不足,延迟或减少局部复发和转移。

4、其他治疗方法:生物治疗、光动力学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均可用于肺癌。

介入治疗

一、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

1、正常支气管动脉解剖:支气管动脉解剖变异较大,多直接发自胸主动脉,起点主要在降主动脉腹侧相当第5胸椎上缘至第6胸椎下缘水平范围内,直径1~2mm,一般2~4支。右侧多为一支,并多与右上肋间动脉共干,左侧常为两支。自主动脉发出后,从肺门开始,沿两侧支气管进入肺内,分支供应各级支气管、脏层胸膜、肺血管壁及肺间质结构。同时。亦分支到肺门淋巴结、食管中段及纵隔等结构。少数支气管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

2、适应证

⑴肺癌手术切除前局部化疗以增强疗效者。

⑵不能切除的肺癌,术前灌注化疗后欲行再切除者。

⑶肺癌并大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止血。

⑷不能手术的肺癌患者,病变局限于胸腔内无远隔转移者。

⑸手术切除后行术后局部化疗。

⑹与放疗相结合者。

⑺肺癌手术后复发或肺内转移者。

3、禁忌证

⑴恶液质,肝肾心肺功能严重损害;

⑵肺癌全身转移;

⑶严重出血素质;

⑷严重动脉硬化,插管困难者;

⑸有重度感染,粒细胞、血小板减少等化疗禁忌证的患者。

4、抗癌药物的选用

研究表明,DDP或卡铂,MMC,ADM,5-Fu等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有较好的疗效。有些生物调节剂如如LAK、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等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后也有一定的作用。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或生物学类型、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患者的耐药性与灌注方法等来合理选择化疗药物,决定其用量。目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常用的药物及一次剂量为MMC 10~20mg,PDD 50~60mg,ADM 30~40mg,5-Fu 500~1000mg,氨甲喋呤50mg。一次用2~3种药物。化疗栓塞剂有PDD微囊、ADM微囊以及MMC微囊。

5、技术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一般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所用导管的头端方向应与支气管动脉的走向一致,多用Cobra导管,导管外径5~7F。在荧屏透视下,在第4~9胸椎间寻找支气管动脉。若感觉导管头端嵌顿,不随动脉搏动而跳动,此时导管可能已进入支气管动脉开口,即可手推1~2 ml造影剂观察。当导管进入肋间动脉时,可见血管沿肋间走行,患者在造影剂注入时常有胸背部肌肉、皮肤烧灼样疼痛,停止注射即消失。导管进入支气管动脉时,造影剂充盈血管向外向肺门方向行走,深人肺野内并有较多分支,同时患者有喉部发热、异味感或刺激性咳嗽。确认导管位置无误,行支气管动脉造影。

6、灌注化疗

灌注化疗药物前经导管给予止吐药,如枢复宁、康泉等。灌注化疗药物时,每种药物用40~50ml生理盐水稀释,以2~4ml/分的速率以自动滴注泵将药物注入支气管动脉内,灌注时间20~30分钟,灌注过程中注意病人反应及肢体功能状况,如果病人咳嗽严重,应放慢灌注速度或暂时停止;如果病人胸背部有明显疼痛,说明药物进入肋间动脉较多,应注意观察导管位置是否正确。

7、术后处理

灌注后拔管,压迫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如果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灌注药物不能避开肋间动脉时,灌注化疗后及时给予激素和扩张血管药物,以预防插管中损伤血管引起血管痉挛、狭窄和闭塞。灌注后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地塞米松10 mg和烟酰胺100mg,效果较好。若用DDP,除术前水化外,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后4~6小时给予速尿肌肉注射。

二、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

1、栓塞剂的选择:可使用明胶海绵剪成1~2mm的碎粒、带药微囊、微球、PVA微粒和碘油等。使用液体栓塞剂时应采用微导管避开肋间动脉后再注入栓塞剂。

2、栓塞方法:支气管动脉造影后,将导管头深入1cm,试注射造影剂,无反流后即可缓慢推入栓塞剂。栓塞剂注射时需混合造影剂以便观察,当流速明显减慢时应立即停止栓塞。最后使用盐水冲洗导管并退出至支气管动脉开口造影复查栓塞情况。

3、栓塞注意事项:导管头最好不完全阻断支气管动脉和肋间动脉血流,利于栓塞完全和避免脊髓损伤;有多支供血动脉时应分别栓塞;不能避开肋间动脉脊髓支时,不能使用100μm以下微粒和碘油栓塞,以免栓塞剂直接进入脊髓分支。

三、肺动脉灌注和栓塞化疗

周围型肺癌支气管动脉供血较差,又无其他动脉供血时,可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如果证实由肺动脉供血,即可行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化疗。

栓塞剂选择除以上栓塞剂外,碘油化疗药物乳剂应用较多。

栓塞方法经股静脉插管,行选择性患侧肺动脉造影,发现肺动脉供血支后进一步超选择插管,造影证实避开正常肺动脉分支后即可行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化疗。

注意事项因导管沿途经过心脏瓣膜、右心室和肺动脉瓣,有时易引起心律失常,所以操作要轻柔、迅速,并做好急救准备。

四、经皮直接穿刺治疗

周围型肺癌在肺野仅有少数孤立的病灶,直径5cm以下,均可在X射线透视下直接经皮穿刺治疗。局部淋巴结转移癌也可采用直接穿刺注药治疗。

术前准备:完备的影像学检查,包括正侧位胸片、CT或MRI,可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与邻近组织特别是肺血管、心包和胸膜的关系,并设计穿刺路径。测定凝血参数。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治疗过程。对精神紧张的病人可给镇静剂。

穿刺注射:在透视或CT导向下,穿刺病灶,刺中后注射无水乙醇、超液化碘油乳剂、化疗粒子、放疗粒子等,使药物弥漫至整个病灶。剂量以病人耐受为准,首次剂量应给足够。注射后应观察有无并发症,其后应定期复查。

五、物理治疗:包括电化学治疗、光辐射和光动力学治疗、微波、射频、冷冻治疗等。适用于原发性肺癌、肺转移性肿瘤,肿瘤直径在5cm以下,数量在4个以下者。

操作方法有些类似于经皮肺活检。先行影像学定位,并在影像学导向下操作。消毒、铺巾、局麻,经皮插入一电极至肿瘤中心,然后尾部接上发生装置,进行治疗。

六、肺癌并发症的治疗

1、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如有严重高热及中毒感染症状,应先控制感染,再行动脉灌注化疗。如果感染较轻,可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同时灌注抗生素常有较好的疗效。

2、一侧胸腔积液:应先抽出积液,注入胸腔内抗癌药物控制恶性积液的生长,常用的有DDP、ADM、VP-16等。必要时可注入硬化剂使壁层和脏层胸膜粘连闭塞胸膜腔。

3、大咯血:肺癌并发大咯血内科治疗常常无效,这时可采用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出血部位后,注入明胶海绵或化疗药物微球进行栓塞,可有效地控制出血,挽救病人生命。

4、气管狭窄: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时可压迫气管、主支气管造成严重狭窄,病人发生吸气性呼吸困难,气管内支架置入术可有效解除狭窄,缓解病人症状。

5、上腔静脉综合征:肺癌纵隔转移可压迫阻塞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危及病人生命,上腔静脉内置入支架可立即解除狭窄和梗阻。

七、疗效评价

多数学者认为无论单、双或多药联合动脉灌注化疗,小细胞未分化癌疗效最好,其次为鳞癌、腺癌。也有学者认为各种类型差别不大。一般多血管的肺癌疗效高于少血管型,单支供血动脉高于多支供血动脉;中心型肺癌疗效高于周围型。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近期效果显著,缓解率为51.5%~61.5%,有效率为68%~93.4%。但病人往往在停止治疗3~5个月后肿瘤复发长大。因此应积极并用其他治疗措施如灌注后外科切除、放射治疗、免疫治疗等,以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八、并发症: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并发症较少,除常见与导管操作、化疗药物毒有关并发症外,最严重者为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可发生于支气管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或栓塞止血之后,表现为术后数小时开始出现横断脊髓损伤症状,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减低或消失以及尿潴留等。其发生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支气管动脉与脊髓动脉有吻合,高浓度的造影剂或化疗药物经吻合流入脊髓动脉,造成脊髓损伤。这种情况特别见于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者,因为胸腰段脊髓动脉均起于肋间动脉与腰动脉。

因此灌注化疗药物前,应在造影片上仔细寻找有无脊髓动脉显影。当用带药微囊行化疗栓塞时,微囊最小直径一般控制在100μm以上,因为脊髓的中央动脉直径约在60~70μm,100μm以上微囊即使经吻合支由支气管动脉进入脊髓动脉,也不会栓塞脊髓中央动脉,否则会造成脊髓永久性损伤。使用非离子造影剂时浓度不能超过50%,用量不宜过大,有条件者尽量选用非离子造影剂,减少脊髓损伤的可能性。如果注射造影剂时病人后背明显疼痛,应立即停止注射,并使用肝素牛理盐水冲洗,防止血栓形成。抗癌药物应充分稀释,缓慢注射。插管灌注应轻柔迅速,减少对动脉的机械性损伤。

一旦发生发症,要积极处理,多数患者可在2~8周内部分或完全恢复。早期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以减轻水肿。在完成灌注化疗后给地塞米松10~20mg,减轻局部炎症和神经损伤,同时应用血管扩张剂如烟酰胺、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酐和丹参等改善脊髓血液循环。 

图片 

关爱介入医师

从关注龙口三益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