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经方:芩桂术甘汤

 醉青YPS 2024-05-13 发布于江苏

1、组成:芩桂术甘汤方:茯苓四两,桂枝(去皮)三两,白术、甘草(炙)各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2、方解:本方是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白术而成。苓术功在利尿逐水,加于桂枝甘草汤中则解表同时利水,故本方用于桂枝甘草汤证而里有水饮,小便不利者。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盖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功能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用于本方体现了调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3、歌诀:苓桂术甘痰饮主,桂枝甘草加苓术。气冲胸满头眩晕,解外化饮同时除。

4、病机:外寒内饮或者里饮。

5、治则:解外邪(风寒湿)、降气冲、逐水饮(温化水饮或者里饮)、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6、出处: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伤寒论》第160条: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16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17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金匮肾气丸亦主之。

7、病性病位:表阳证、里虚寒证

8、六经辨证:太阳太阴合病。

9、临证思辨:本方的辨证要点:为外寒内饮的头晕目眩、短气、小便不利气上冲者。本方治疗头晕、目眩者确有良效,但如果无气冲之候者则不验。心下逆满、气上冲咽喉、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胸、胸胁支满等皆气冲之候,宜注意。当然眩晕属实热者更不能用本方。

10、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11、鉴别方证:

苓桂术甘汤与五苓散均为温阳化饮之常用方,组成中同有茯苓、桂枝、白术。五苓散以泽泻为君,臣以茯苓、猪苓,直达下焦,利水渗湿为主,主治饮停下焦之头眩,脐下悸,或吐涎沫等证。苓桂术甘汤以茯苓为君,臣以桂枝温阳化饮为主,四药皆入中焦脾胃,主治饮停中焦之胸胁支满,头眩,心下悸等证。

苓桂术甘汤与甘姜苓术汤两方在组成上仅一味之差,但是苓桂术甘汤以茯苓配桂枝一利一温,成温阳化饮之剂,以祛水饮为主,主治中阳不足,饮停心下之痰饮病,症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甘姜苓术汤以干姜温中祛寒,伍以茯苓、白术渗湿健脾,重在温中散寒祛湿,以祛寒湿为要,主治寒湿下侵所致之肾著病,症见腰重冷痛。

12、现代运用: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各种“水心病”,包括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等。“水心病”特征: 一是水舌,舌质淡嫩,舌苔水滑。二是水色,面色暗滞黧黑或有黑褐色斑。三是水脉,脉沉弦。

13、知识拓展:刘渡舟先生生平最喜欢用苓桂剂治疗一切痰饮水湿痞塞上冲之证。并把以茯苓桂枝为主药的一系列方剂,如苓桂枣甘汤,苓桂姜甘汤,五苓散等称为苓桂剂,特别阐述了苓桂相合之妙用。刘老云: 苓桂作用有四,甘淡利水,养心安神,行肺之治节,补脾厚土。所以茯苓一味有消阴利水、养心定悸、补脾以固堤坝之全权作用,而为本方之主药。桂枝在本方之作用有三: 通阳以消阴,下气以降冲,补心阳以制水寒。而与茯苓配合相得益彰,亦为本方之主药。假如本方有桂枝而无茯苓,则不能渗利水邪以伐阴气;如果只有茯苓无桂枝,则上不能补心阳之虚,下不能通阳以行津液。由此可见,桂苓二药相须相成,协作有方而缺一不可。至于方中的白术补脾助茯苓以运化水湿;炙甘草则助桂枝上扶心阳,中保脾胃之气,以缓水湿泛滥。以上药仅四味,配伍精当,大有千军万马之声势,临床疗效惊人,实为《汤液经》中水剂代表之方,而与火剂三黄泻心汤遥相呼应。

刘老苓桂剂加减七方:

苓桂杏甘汤:本方减白术,加杏仁。主治水心病咳喘重者。

苓桂杏薏汤:本方减白术、甘草,加杏仁、薏米。主治水心病痰浊重者。

苓桂茜红汤:本方减白术、甘草,加茜草、红花。主治水心病兼瘀血胸背刺痛者。

苓桂二陈汤:本方加半夏、陈皮。主治水心病呕吐重者。

苓桂术甘附汤:本方加附子。主治水心病后背恶寒酸痛者。

五苓汤:本方去甘草,加猪苓、泽泻。主治水心病兼下肢肿胀重者。

苓桂术甘参汤:本方加党参。主治水心病兼脉软气虚者。

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可看作是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白术而成。桂枝甘草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是以心悸为主证。茯苓、白术主治小便不利兼有浮肿者,是仲景常用的利尿剂。“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可知此方有利水作用。因此,本方主要用于以心悸、浮肿为主诉的心脏病,尤其多见于以风心为代表的心瓣膜病。这类疾病出现轻度心衰时可用本方。此时,既要用桂枝,又要加肉桂,心悸甚者还要加龙骨、牡蛎。心衰严重者加附子,或与真武汤合用。

苓桂枣甘汤,主治自觉腹主动脉异常搏动者。腹主动脉异常搏动多见于瘦人,大枣是营养安神剂,方中重用茯苓与大枣以加强镇静作用。

苓桂味甘汤:用于肺气肿、肺心病的咳喘。此喘为虚喘,多伴有心悸、汗出,多加麦冬、人参、山萸肉、龙骨、牡蛎。

黎展文,副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学士学位,推拿科三区科副主任。

师从广西推拿、针刀专家、广西名中医廖信祥教授。

师从广西中医骨伤、整脊、银质针专家安平教授。

师从广西钦州市名中医、胡希恕经方医学钦州传承基地负责人林佳明副主任医师。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善于运用纯中医药、中医经方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如:颈肩腰腿疼痛等痹症;同时眩晕、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头痛、消渴、咳嗽、发热、胃痛、胃胀、月经不调、痛经、心理障碍等疑难杂症。

擅长运用“脊柱平衡手法推拿”、“拱腰法推拿”、“反压法”、“六经辩证推拿手法”、“银质针疗法”、“四维牵引整脊调曲”、“针刀疗法”、 “功能锻炼”、“PRP”等特色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腰背肌筋膜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症伴病理性骨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胸椎后关节紊乱症、肩周炎、肩袖损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滑囊炎等脊柱及四肢关节疾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