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教师的建议(八十五)

 liuhuirong 2024-05-13 发布于湖北

突出学生 淡化自己

贾志敏

    上世纪80年代初,某省一个教育代表团到上海考察。他们找到上海师专的语文教学专家张平南老师,希望观摩一节优秀教师的语文课。

张平南思忖:一师附小的特级教师臧慧芬教学经验丰富,她班上的学生自学能力特别强。于是,带着他们来到一师附小。

    那天,臧老师上的是课外阅读指导。臧老师的开场白仅寥寥数语。之后,便由学生介绍各自的读书习得。孩子们互动交流,踊跃发言。其间,有提问,有抢答,有补充,还有争论,气氛颇为活跃。课堂俨然成了孩子交流、学习的天地。而臧老师则适时点拨、引导,连总结也言简意赅。话语虽然不多,却句句都说在点子上。

课毕,听课者大惑不解:“这算高水平的课?”因为他们认为臧老师话语不算多,形象不光鲜,语言不出彩,连普通话也不地道……张平南老师问:“这班学生怎么样?”这一问,大家情绪高涨:“好,好!学生个个能说会道!我们的孩子无法相比!”

    “这就对了,臧老师留出时间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就得以提高。今天课上学生的表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张老师说,“我们看课,是要观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臧老师的经验也许就是'突出学生,淡化自己’。”

    众人不语,似乎都认同张老师的意见。

提起旧事,引出老话:我们该怎样上课?该怎样听课?

课改以来的成绩有目共睹,但问题也伴随而生: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泛语文”活动以及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等,都或多或少地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

    时下的一些教学观摩活动正趋向于商业化操作,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课堂变成舞台,执教者由于在意听课者的反应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课堂表演”。

   小学阅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注重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教语文,要讲“字、词、句、篇”;要讲 “听、说、读、写”。语文课是学生“学'语’习'文’”。他们理所当然是课堂的主人。

   课堂教学和舞台表演不同:前者,追求“真”,后者,追求“美”;前者,表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后者展示演员排练的结果。教学不是表演,不能变味,更不能异化。课堂上,要关注的始终是学生。

    在T型台上款款独步的时装模特儿,为何脸无半点表情?显然,她要展示的是艳丽的时装,而不是姣好的面容。同样道理,教语文,则要在“语文”上下工夫;培养学生,则要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观者要关注人家如何处理教师、文本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关注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不能“走错了门”,也不要“看花了眼”。

张平南老师在20多年前说的话,今天听来,我们仍然感到非常中肯、亲切。

[转载]突出学生 <wbr>淡化自己 <wbr>贾志敏

童心未泯!大爱无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