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确的练习太极拳 ,每天15分钟就够了

 pyb5599 2024-05-13 发布于广东

正确的练习太极拳 ,每天15分钟就够了

太极论 2024-05-12 06:08 河南

图片

图片

郑曼青(中)

每天只练十五分钟,能练出功夫么?当然能。这是把太极拳推向世界的“五绝”老人,宋美龄的国画老师——郑曼青先生在他晚年的一个报告会上讲的。郑曼青号髯翁,是杨澄甫的嫡传弟子,李雅轩的师弟。他练拳的时间比我说的还少一分钟,早、晚各七分钟,总共才十四分钟。

髯翁是绝顶聪明的人,你我一般凡夫俗子,恐怕还是得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多花点时间练拳才行,尤其是在初学阶段,花费的时间将更多才对。但是,至少说明,勿需“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练来折磨自己。因为不正确的练功,只能是不断的重复错误,巩固缺点,尤其是苦练,结果将是积习难改,积重难返,这不是本文的话题。但“正确”的练习太极拳,则是这句话的前提。

几乎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是用数量来保证质量。听一位当过游泳教练的朋友讲,一个职业游泳动员,仅自由泳“打腿”就需要3000万次,这个数字恐怕会让许多人头晕。但太极拳界普遍流行“拳练万遍,神理自现”的说法,大家却习以为常了。

图片


若我们仔细算算,从时间上讲,每趟拳30——50分钟,一万遍该要多少时间哟。在时间已经换算成金钱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已经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牧歌了,飞速旋转的城市生活,能让你有这么多时间,耗费在“十年都出不了门”的太极拳上吗?那还真应了“等你学会了,到阴间打鬼去?”(台湾叶金山语)

太极拳是通过平和的运动,而获得高强度运动效果的。因此,太极拳的锻炼,先要收到体育效果,即肢体的酸胀感等。太极拳也是不断升华的过程,越接近正确,运动效果会愈来愈明显、越强烈,而且需要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髯翁对太极拳的理解达到了精深的程度,所以他只需要几分钟就够了,但这几分钟锻炼,效果确是高质量的。吾辈们的功夫尚浅,锻炼的质量还不高,需要一定的数量来保证,并非真正只练15分钟功夫就行了。但是应该相信,只要真正把握住太极拳的精髓,用正确的方法把太极拳味真正练出来,毫无疑问,每次15分钟真够了。 

图片

髯翁在练拳上花费的时间少,也是与他 “拳宜精简不宜贪多” 的主张有关;同时他强调“练拳一定要有恒,所以我的早晚只练七分钟,就是要把恒心拿出来,先使有恒了,时间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并且“那我饭可以不吃,拳一定要先练”。

髯翁前辈这种“少则得,多则惑”的观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发扬的。髯翁还举了他的学生龚作汉的例子:“一个小孩子练五、六个月即可悟到太极拳,你说太极拳难吗?”这说明太极拳是不受修炼时间限制的,也不是十年都出不到门的,关键是只要学习得法,练习有方,就可能“顿悟成佛”,一步登天。 

太极拳是要用心去领悟,用身体去感受的特殊运动,不能用常规的体育运动方式去理解。因此,我也是提倡 “不要苦练” 的,本人也把李雅轩传杨式115式精简为28式,都是平和的式子,每次13——15分钟,体悟太极拳精髓,好像也足够了。

图片

追求质量,还是追求数量,如何才划算,自己惦量惦量吧。

附:

“在练功夫方面,一要有恒心,不因有困难就间断;二不要贪多学快,不要以为会的多为能,而是要徐徐地吸取滋味,细细地思悟,如日子久了,万无不进步之理。如其只图学快,描画其表面,不体会内容,就不容易学好。 

太极拳的功夫,不是只吃些苦操练,叫筋骨皮肉受些痛苦,就会学好功夫的。 

每练功夫,要留有余兴,不要过于劳累。如果是筋骨皮肉过分疲劳,就会减少神经方面的灵感性,在将来学推手时,就会听劲不灵。 

拳是基本的功夫,是一辈子不能间断的,功夫之基础是要天天培养的。如果基础打得好,以后推手散手就很容易学好。如基础打得不好,推手散手发劲也会学得不太好,这是可以断定的。 

假如择师不慎,走错了门路,把身体弄僵了,或弄零散了,那功夫下得越大越久,反而离太极拳的技击功能越远,学者不可不慎。

总之,练真的太极拳功夫要有机缘,有福分,否则碰不见正宗的太极拳老师,或碰见了失之交臂,自己也不知道,或者自己不识真假好坏,遇着杂门左道的老师反以为是好,倾心学之,日子久了,错误越深,虽遇正宗老师,也难纠正。本有练好拳的决心,反而练不成了,这真是一件痛心的事情。所以说练好拳,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以上均李雅轩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