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法易筋经精确解读:周潜川真传易筋经解读三

 万里河山一杆称 2024-05-13 发布于广西

今天继续介绍周潜川版易筋经第三部分,第八式到第十二式。

一、周潜川易筋经第八式:三盘落地练法解读

口诀:

上腭抵尖舌,张眸又咬牙,

开裆骑马式,双手按兼拿,

两掌翻阳起,千斤仿佛加,

口呼鼻吸气,蹲足莫稍斜。

这个口诀与通行版也不同,更细化,明确了呼吸法。

三盘落地是练习上、中、下三盘,其基本动作很简单,就是马步下按掌,再翻掌上托。

但周潜川解读易筋经将其中细节表达非常清晰,更易把握其中要义。

古法易筋经精确解读:周潜川真传易筋经解读三

通行版三盘落地

其动作要点为:

1.平肩一字形:顺九鬼拔马刀势,直立不动,两手分别从后脑和背心,各顺左右平伸,两手与肩相平成一字形,掌心向下。注意哦。顺势非常重要,要不然就把握不住其韵味。

2.马步裆:随即把左脚左侧跨步,成马步距离(大约两肩宽,每个人根据自己身高站),以两腿不觉蹩扭为原则。

3.蹲马步:大腿缓缓下完(屁股下坐),成“骑马裆”。大腿与小腿大约90度,与膝盖髌骨接近水平。身体弱者可以适当站高点。

4. 按掌:蹲马步同时,两掌随大腿下弯节奏,掌心向下缓缓下按,如压弹性物体,绵绵不断下沉按压下去,一直按到与膝盖平。

5. 翻掌:下按双掌一齐翻转,变阳掌(掌心向上),手心如拿重物。

6. 上托:双掌如托重物,随两腿上升,向上托起,两腿上升还原站立姿势,两掌也托与胸部平。左脚内收变肩宽站立,两手保持上托不动。

卫昌国学注:虽然只有几个动作,但做到位了,一次也可微微出汗。

古法易筋经精确解读:周潜川真传易筋经解读三

体育总局版三盘落地

二:周潜传易筋经第九式:青龙探爪练法解读

口诀: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

左掌纠行,蜷傍胁部,

右爪乘风,云门左露,

气周肩背,扭腰转腹,

调息微嘘,龙降虎伏。

周潜川解读青龙探爪的口诀也与通行版差别很大,练法也不同,没有“围收过膝”,意思是不用低头弯腰。周潜川版“青龙探爪”着眼“探爪”,动作全部采取站立式扭腰胯左右探爪。

周潜川老师说,这是专练肺脏、肝脏、胆脏和带脉的方法,是降龙伏虎的动功。

古法易筋经精确解读:周潜川真传易筋经解读三

通行版青龙探爪

动作要点如下:

1.左龙爪归肋:顺第九式两掌上托势,左手翻转变阴掌(掌心下),五指内抓变“龙探爪”(五指内抓分散,掌心空圆,可容一鸡蛋,气脉在掌心)顺势向左胁收回。收缩时,左肘尖领先倒退,肩、臂、腕、掌随着一齐向左后方缩去,不能紧张。

2.右爪左探:同时,右掌翻转变成阴掌“龙探爪”,借左掌后缩势,向左侧伸同时探爪抓,贴着身体,如乘风浪一般地。左右应一起运动,左侧“期门穴”(肋部肝经)“云门穴”(肩前肺经)张开,右边“期门穴”、“云门穴”闭着(意味着右爪左侧探出时,胳膊尽量贴着身体)。

3.腰胯扭动:上述左所右探时,腰腹部随肩、臂,相应地向左扭转,同时腰腹部放松,才能把腰间“带脉”锻炼得柔韧如丝,松紧合度。

4.撮唇发“嘘”:上述动作中,增加呼吸运动,右掌向左面伸,而又探爪向前一抓的同时,即撮唇发“嘘”音。微微探爪,如象波浪一个接一个向左探爪,同时微微发出“嘘”音相应。

5.头随左转:头颈也跟着掌、肘、肩、臂、腰、腹相应左转。

应特别注意,上面虽然分五个动作解析,但是动作是同时完成的。左探爪后,再照这种次第,反缩右掌,左掌向右侧方抓去,与右边交替练二三次。

这一式的韵律不易把握,但是把握住了非常舒服,腰腹放松是关键。

古法易筋经精确解读:周潜川真传易筋经解读三

体育总局版青龙探爪

三:周潜川易筋经第十式:卧虎扑食练法解读

口诀为:

两足分蹲身似倾,左弓右箭腿相更,

昂头胸作探前势,翘尾朝天掉换行,

呼吸调匀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

还将腰背偃低下,顺式收身复立平。

周潜川易筋经“卧虎扑食”式口诀与通行版细节差别较大,练习方法也更难,增加了一些往复运动,类似陶弘景传五禽戏“虎戏”法。

周潜川老师说,这式俯身低下,用矮架子锻炼经络,也可以变化为武功的各种地架,如少林派《击技谱》的“地趟招”。

其核心姿势还是弓步两手按地,抬头,细节变化很多。

古法易筋经精确解读:周潜川真传易筋经解读三

通行版卧虎扑食

动作要点为:

1.变右弓步:就青龙探爪右掌左探左掌内缩势,拾起右腿右前跨一步,右腿弯,左腿伸直,成右弓左箭步,同时胸、腰、臀顺势前倾。

2.右掌斜行:顺弓箭步变化,身子前倾时,右掌顺势从“左探爪”向右前变阴掌斜行削劈,正对右腿膝膑骨前面。

3.左掌下扑:左掌随顺右掌,从左胁肋下变阴掌,从左前向右膝盖斜行下扑,如老虎扑食,与右掌平整看齐。

4.按地抬头:随即双掌下扑掌心贴地(支持前半身),右腿弯缩左腿伸直(支持后半身),同时头昂起,两眼注视前方。注意,腰部放松,脊柱凹平,不可强硬,或凸起。

5.指撑踵抬:随把双掌掌心凹起,五指尖点地支持体重,分散成伞网。同时两脚后踵离地升起,只用足大趾尖点住地(无法支撑者,可五脚趾点地),配合指尖支持体重。

6.前伸后退:脚手支撑下,双手肘关节缓缓由上向下屈沉,同时胸部缓缓前进十多厘米;再肘关节升起,胸部后退到原位;如此一屈一伸,一沉一起,来回运动三五次。

7.翘膝小腿:增加难度右脚单独撑地,双手肘关节屈伸同时,把伸直的左腿用膝关节向上翘起,只翘起小腿。叫“虎尾腿”,脚心朝天,小腿与大腿成九十度。这个动作是与6同时,不能完成者可只做到6即可。

8.换左弓步:左腿上翘配合两手右脚运动二三次后,随即放下还原,起立,收回右脚。再变左弓步,重复上述动作。如手足指尖疲乏,可放平掌心和足心,松口气再升起来。

9.呼吸法:用“鼻吸口呼”法,双手肘关节屈胸部进时,同时呼气,而在肘起胸部退时候,同时吸气。

这一式难度较大,可从双掌按地抬头,逐步练习。

古法易筋经精确解读:周潜川真传易筋经解读三

体育总局版卧虎扑食

四、周潜川易筋经第十一式“打躬击鼓”练法解读

口诀为:

两掌持后脑,躬腰至膝前,

头垂探胯下,口紧咬牙关,

舌尖微抵腭,两肘对平弯,

掩耳鸣天鼓,八音奏管弦。

和通行版比,周潜川这一式增加了鸣天鼓。

周老师说这一式接卧虎扑食主要锻炼腰腿。

古法易筋经精确解读:周潜川真传易筋经解读三

通行版打躬式

动作要点如下:

1.弓步按地:就卧虎扑食架子,右足虎尾腿放下,还原成左弓步,同时手指、足趾完全放平,掌心、足心触地。

2.蹲地抱头:重心左脚收回右腿与左腿相平,变成蹲姿,把腰竖起两掌离地,反掌抱后脑“玉枕关”,掌心压两耳孔,掌中指尖微相接,两肘弯曲与肩平行。

3.起身鸣天鼓:慢慢立起,全身放松身直,用中指、食指、无名指轻轻敲击后脑的“玉枕关”。左右两手交互着动,频频敲击,发出鼓声即可。周潜川老师讲的击鼓和撞钟音律法初学者可以不管。

4.弯腰打躬:双手抱后脑,慢慢俯身弯腰,腰胯放松,头向两膝中间弯垂下去,向胯下弯垂,以不能再垂再弯为度。不可强求,双腿挺直。

5.起立敲鼓:弯腰与垂头后,慢慢直立起来还原,再度鸣天鼓一次。

6.呼吸法:弯腰与垂头时,牙关微微咬紧,同时呼吸大半闭着,只可微细用“鼻呼鼻吸”。功夫探了可以气闭着。直立后,则普通呼吸。

古法易筋经精确解读:周潜川真传易筋经解读三

体育总局版打躬式

五、周潜川易筋经第十二式:“掉尾摇头”练法解读

口诀为:

膝直膀伸,推手及地,

瞪目摇头,凝神一志,

直起顿足,伸肱直膂,

左右七次,功课完毕,

祛病延年,无上三昧。

周潜川老师讲第十二势即是调和经脉势,也是收功动作,通行版口诀中还有静坐法。

古法易筋经精确解读:周潜川真传易筋经解读三

通行版掉尾式

动作解读如下:

1.站立推掌:就打躬击鼓势,把两掌从后脑向正前方推去,胳膊伸直与肩平。

2.叉掌按地:两掌十指交叉轻扣,掌心向地,再向胸前收拢,约距胸两拳,即慢慢下推及地,腰部放松,两腿伸直。注:不能推掌到地的人,能推多少算多少,但腰部放松,随掌下推势,一齐下弯。

3.四面转头:双掌推到地上,头部四面微微摇转(即先左转,再右转)。

4.提掌站立:缓缓伸腰,两掌同时上提,不可参前落后,恢复立姿势。

5.扩胸顿足:双掌松开向左右挥动七次,同时两足顿地七次。

6.呼吸法:用普通的自由呼吸,但要把意识集中两个地方:直立候,集中在鼻尖上;推掌及地时,则集中在掌心里。

意识集中,呼吸放松,是接着去练“静功”的准备阶段,也是“由动入静”的练习办法。

可见,易筋经动功练习也是需要配合静功调心的。

古法易筋经精确解读:周潜川真传易筋经解读三

体育总局版掉尾式

周潜川老师易筋经介绍完毕,感谢关注,欢迎批评交流。


卫昌国学

2024年3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