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常和人吵架怎么办?

 火岩山 2024-05-13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在一个集体和组织中,正确的处世之道是,大家尽量自己做自己的事,有余力就帮助别人,没有余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不要随随便便地就与他人起冲突,架是吵不完的,吵到天荒地老都吵不完。多一些宽容,就当扶贫吧,德有余的人扶贫不足的人。在婚姻中,夫妻俩都喜欢读书的人比较少。两个有德行的人结成夫妻,是很罕见的。《道德经》说“俗人昭昭”,仔细品品这句,俗人是95%的大多数,注定会碰到一个。

《道德经》说:“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左契,是指君王对百姓的统辖权。统治者执左契,百姓执右契。天道与万物,也是如此。天生万物,故天执左契,而万物执右契。天会刻意的去责备万物吗?显然不会。天道对万物,无情无欲,不亲不仁,不厚此,亦不薄彼。圣人作为天道的人间代言人,对天下百姓,理应像天道待万物那样,虽有天下,而不据为己有,不责备天下。有道的统治者,统治百姓,而不因为自己拥有对百姓的统辖权,而对百姓横加责备。这便是,“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的道理。


这句话,对婚恋中的人们,意义十分重大人们的婚姻,都是怎么破裂的呢?先有不善,然后积不善成怨。积怨难返,于是反目成仇。这个积不善成怨,是怎么来的呢?都是在于,双方都喜欢“执左契而责于人”。都想处上而不处下,处上者,又不能以德待人,反而处处责备配偶。这样就出现了怨。

生活中,大奸大恶之人,大是大非之事,毕竟是极少数。多数导致吵架的,都是琐碎之事,鸡毛蒜皮之事。婚恋关系中的吵架,不睦,离婚,根本原因都是“自认为”自己有理,对方无理,自己执左契,对方执右契。另一方通常也是这么认为的,双方都觉得自己执左契,都互相责备,于是家无宁日。执左契而不责于人,理解了这句话,可以挽救大多数的婚姻。

孟子说,亲人之间不责善,也就是不对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求全责备,因为这会伤害家庭的和睦。有个丈夫喜欢从上面挤牙膏,妻子喜欢从下面挤牙膏,最后因为这事闹离婚。还有因为配偶打呼噜而离婚的。这些都属于责善。

吵架多了,就会有怨气,怨气积攒多了,就会有大怨。大怨难和,人无以复其初,一路不睦下去,婚姻就会出现破裂。很多人觉得吵架是一种生活方式,一天不吵架反而浑身难受,这样的看法并不合适。在老子看来,一天不吵架浑身难受的人,是德太薄。

《道德经》还说:“有德司契,无德司彻。”上德之人,应对天下万物的方法是,辅之以天道之自然,像天一样无言,不责于人,这就是有德司契。下德之人,应对天下万物的方法则是,认为天下应该按照自己设想的某种方法治理,这个应该这样,那个应该那样。彻头彻尾的,全部都是你应该怎样,你不应该怎样,谁敢不听我的,我就烧死谁,或者让人下地狱什么的。这就是无德司彻。孔子的很多思想,比如“道不同不相为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些道理,根源上都来自“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多想想这句话的深意,生活中要掌握好边界和分寸。在集体中,挑别人的毛病很容易,随便找个人过来,任何人,都能数落他三天,不带重样的。难的是共同提高,共同进步。批评人没有门槛,分歧很正常,讨论问题比较激烈也正常,但是不要扩大化,搞成矛盾和斗争。那样的话,就变成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了。


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左,主生。右,主杀。左,帮助别人。右,别人都欠我的。左,善贷且成。右,讨债鬼。“夫唯道,善贷且成。”为啥有万物的产生?因为道滋养了一切,把钱借贷给万物,而且本息都不收,也不要求还钱,也不讨债,所以万物才能生成。天地之德是无穷无尽的,他们好比是央行,发行的货币就是德。只要是自强不息的人,贷款额度就是无限的。不好好活的人,就关闭他的银行卡账户。天助圣人,圣人助百姓,天下就会越来越富裕,越来越好,因为大家的德都同时多了。


家庭生活中,无论你怎么做,对方都觉得你有错,都会发脾气,这就是对方执右契。和这样的人生活,就是和斧头在一起,只有被他/她砍,而不能被他/她滋养。克夫,克妇,就是天天被砍的意思,砍的时间长了,终于有一天砍死了,就克完了。庄子说,人际关系的完美模式,就是德友,谁都不砍谁,而且还能互相施德养。俩人互相对砍,砍个几年,都恨不得对方早点死,哪里还有啥感情。所以要想活得久,就不能对砍。如果对方无德,得先加威,无德之人需要威服。灭他威风,让他臣服。严则敬,慈则忠。严肃点,对方就会怕你,尤其是对孩子。果整天没正形,孩子就不会听话

对于有德之人,不需要威服,你对他好,他也会对你好。无德之人相反,你对他好,他就会害你。对于有才有德之人,不要说用威了,你怠慢他,他都跑了,然后跑到对家灭了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