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质疏松症联合用药方案

 秋原劲草 2024-05-13 发布于四川

骨质疏松症是全身骨骼成分减少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骨组织内单位体积中骨量减少。由于骨质疏松症病程缓慢而常被忽略,直到发生骨折才被发现,因此常被称为寂静的杀手。

一、骨质疏松症的初期信号表现


看牙齿:原来没有牙病,但牙齿也开始松动了。

看指甲:指甲变软、变脆。

看后背:慢慢出现驼背和身高缩短。

看走路:平衡能力下降,走路不稳,容易摔倒。

总之老年人如有驼背、易骨折、身高变矮、腰背部疼痛、四肢关节痛、足跟部疼痛以及肢体出现刺痛、麻木感,要小心这些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初期的表现。

二、骨质疏松症的4大常见问题


1、骨头疼,到底是骨质疏松症还是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退化性疾病,老年人和女性是患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人群,和骨关节炎一样都会表现为骨痛,但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一般是全身骨骼痛,且往往是持续的。

骨关节炎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可发生于全身各个关节 ,但更好发于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等,主要表现为关节开始活动时疼痛明显,稍活动后疼痛减轻,而当负重较多或关节活动过多时,疼痛又会加重。

有时,疼痛可呈放射性,骨关节炎患者在发病早期会出现关节僵硬、关节不稳、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减少及步行能力下降等。骨头疼有可能是骨质疏松,还有可能是骨关节炎。
2、糖尿病患者为何更易骨质疏松?
糖尿病随着病程的演变以及患者年龄的增长,胰岛功能的减退可影响骨代谢,加速骨基质的分解,导致钙盐丢失。

由于长期高血糖对肾血管的损害,尿中大量排出微量元素,肾小管对钙、磷、镁等的重吸收减少,影响了骨的重建。

糖尿病患者的新陈代谢容易受到影响,使骨骼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控制也可能导致钙摄入量不足,加重骨质疏松。

3、酒精和烟草对骨质疏松患者的影响?
酒精和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及其毒素可致成骨细胞中毒、破坏,使得骨量降低而诱发骨质疏松。

4、骨质疏松患者可选择哪些运动方式?
预防骨质疏松,规律运动很重要,可以选择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乒乓球等运动方式。
三、联合用药


钙剂和普通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治疗,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

活性维生素D较普通维生素D在预防骨量流失和降低骨折发生率方面更有优势,适于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及1α-羟化酶缺乏或减少者。

双膦酸盐类可特异性结合到骨重建活跃的骨表面,抑制破骨细胞功能,而减少骨吸收,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长时间使用会增加非典型性股骨骨折风险。

降钙素类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同时有缓解骨质疏松症骨痛的作用,可用于中重度骨质疏松症骨痛和骨质疏松症性骨折围手术期,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3个月。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雷洛昔芬可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风险,可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特立帕肽适于椎体或非椎体骨折高风险且骨吸收抑制剂疗效不佳、禁忌或不耐受的骨质疏松症者,治疗时间不超过2年。

钙剂及维生素D为骨质疏松症基础治疗药物,常与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促进剂联用,对骨密度和骨转换有累加效应。

需注意,通常不建议同时联用同一作用机制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个别情况为防止快速骨丢失,可考虑2种骨吸收抑制剂短期联用,如绝经后妇女短期使用小剂量雌/孕激素替代与雷洛昔芬,降钙素类与双膦酸盐类短期联用。

联用甲状旁腺素类似物等骨形成促进剂和骨吸收抑制剂,可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转换水平,但缺少对骨折疗效的证据,考虑到治疗的成本和获益,通常不推荐,仅用于骨吸收抑制剂治疗失败,或多次骨折需积极给予强有效治疗时。

中成药如续断壮骨胶囊、仙灵骨葆胶囊、金天格胶囊、恒古骨伤愈合剂等,可用于骨质疏松症,但需辨证用药,可与钙剂、维生素D及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合用。

参考文献

1.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9,99(45):3524-3530.

2.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7,10(5):413-431.

3.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24(12):1541-1557.

来源:联合用药,基层医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