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上的学生,需要被看见、被听见、被尊重

 秒懂围棋 2024-05-14 发布于山西

这几天,小栗咂跟着胡晓苓老师去玩儿。

在胡老师的师训课上,胡老师以讲座+活动带动整堂围棋培训课。

小栗咂和其他参训的老师聊天中,老师们普遍都抱着签到,听课,打瞌睡的状态参加这次培训。的确,听一节有趣的课如白驹过隙,听一节无聊的课则度日如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素养教育的主战场。

课堂要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模式,逐步变成了以学定教的新型课堂形式。

这样,参训的老师都愿意参与进来,甚至有一些老师身体有些不舒服,依旧要坚持跟着走完全部流程。当然,小栗咂并不主张这样的做法,但还是尊重老师个人的选择。

在课堂上,小栗咂发现,其实不论是学生的课堂,还是老师,大家彼此都有倾述的欲望。表达原本就是人类原始的冲动,只不过大部分时间,课堂是老师的主场,坐在下边的学生、或者参训老师,能够被表达的机会少之又少。既然没有机会表达,也没有人在乎,没有人倾听,那当然就会出现“签到听课打瞌睡”的状态。

可是,当胡老师把“麦”递给各位老师时,当大家彼此都成为共学者时,思想就在教师中像活水一样流动起来。

课堂中,参训老师不断做出回应、陈述、提问、交流,一次次将课堂推向高潮。

这样的课,没有上过课的老师都在问,怎样调动课堂气氛。

其实答案很简单。胡老师在课堂上说:老师要学会“双标”,要有两个工作系统。

对自己,备课,上课,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棋力,提高自身认知素养,拓展视野,这都是必要的功课。

对学生,在课堂上要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给他们一些思考的时间,交流的时间。

胡晓苓老师在培训前的准备,最少要有一~两周的时间拿来备课,反复磨课、修改内容。等到上课时,一天六个小时,讲座最多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占全部内容的四分之一。剩下的时间就是把课堂还给参训老师,把课堂的权利让给参训老师。大家在通过小组合作,自学,领学,共学,做课堂的主人。

这样的课堂,同样适用于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满足情感、情深和认知需求。教育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各种因素叠加起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其中不可或缺的是课堂教育,但如果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存在感,那就把时间、空间还给他们,让他们可以表达自己。

我们的学生,需要被看见、被听见、被尊重。

我是小栗咂。



来源:《围棋零基础轻松入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