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管这个经销商多牛逼,“搞垮”他只需要四步!

 z55j03b55 2024-05-14 发布于江西
不管这个经销商多牛逼,“搞垮”他只需要四步:

  • 第一步,压货。拼命压货,往死里压。他没钱怎么办?给他做抵押贷款。
  • 第二步,促销。让经销商搞各类促销,陈列广告推广......让经销商垫付大量的现金费用,核报费用时继续压货,否则不给报销。
  • 第三步,抛货。私下授权经销商低价倒货、串货,再配合经销商做假账套费用。
  • 第四步,收网。以经销商销量不行、串货倒货、虚报费用的名义,扣除他一切的费用和返利,重新切割招商。

简简单单的四步,一个听话的经销商被淘汰出局。所以经销商一直很苦逼,哪怕你一年卖上千万上亿,遇到不良厂家也只能含泪出局。

图片

普通经销商要想过得滋润,是很困难的。什么都要忍,把一切苦都埋在心里,一切利润都被厂家计算好,看似赚了钱,一年到头什么也不剩。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首先经销商不能太“软弱”。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要经历丛林法则的竞争,很多经销商赚钱,总想老老实实代理一个品牌,希望通过品牌的加持,厂家的赋能,实现一劳永逸赚钱。而现实是,很多人只是恰好赶上风口红利,稀里糊涂赚到钱了,然后现在凭本事重新亏掉。

那些单独依赖于一个品牌的经销商,厂家只要搞一个动态排名,排名倒数的取消返点,甚至扶持另一个当地的经销商,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得不卑躬屈膝,兢兢业业给厂家打工,不敢得罪。

而到现在还能真正能赚到钱的经销商没有一个纯粹的“老实”人、“好”人。他们有着对利益的追求具有高度的专注性和决断力,愿意为了达成这些目标付出代价,他们知道和厂家只是合作关系,不会被厂家的政策所干扰。他们奉行现实主义,相信利益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通过努力和智慧获取的,不会过分依赖情感或道德因素来评判事物,并且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做出决策。

图片

经销商躺平只会淘汰,破卷才能重生!

还些经销商认为,卖几单是几单,反正能养家糊口就行。但小富即安已经不再适用,其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逐渐被市场淘汰,被对手吃掉。目前这个经商环境决不能躺平,你没钱没势没资源,就要勤奋。同时想在内卷的时代中脱颖而出,你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找到自己的价值与定位。

说到底,这市场上的每一场争夺,不就是经销商之间的较量吗?拿乳制品来说,蒙牛和伊利的代理商不就是你争我夺的活生生例子?而这,只是快消品行业的冰山一角。

可是,你以为蒙牛的代理商能一举把伊利的干掉?那可不一定,后面的品牌力量不是吃素的。要是某个伊利的代理商真做得不行,伊利早晚会找新的合作伙伴。

但话说回来,如果咱们换个角度,比如休闲食品领域,那可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试想一下,A经销商代理着亿滋、旺旺、喜之郎,B经销商手里拿着乐事、洽洽、达利。以前,A和B各自做各自的,你那边的水不流到我这边来,A年入3000万,B年入6000万,谁也不碍着谁。

但现在呢,这市场已经是存量博弈了,加上那些大型连锁超市和量贩店开始自己玩起直营,瞄准的还是下游门店的生意,B经销商如果还只惦记着那几个老牌子,想再增长销量和利润?那是越来越难的事情了。

说到底,要活下去,就得拼命扩大地盘,多拉几个品牌,多占几个货架,不然成本涨上来,你就得喝西北风了。

现在,B经销商开始对A经销商的饭碗下手了,这就是现实。

大家都说经销商的日子不好过了,但真的是因为那些新兴的硬折扣店、社区团购一出现,我们就得卷铺盖走人吗?不,那只是个开始,真正让你头疼的是,你的邻居,那个跟你抢饭碗的老张头。

想象一下,硬折扣店来了,一下子把市场上30%的生意给抢走了。然后你的对手,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不仅不撤,反而更猛地往里冲,把剩下的货架都占了,你的生意自然就只能往下坠。

所以,当行业里面人说经销商要完蛋了,其实是在说,这个城市里,经销商之间的狗咬狗已经开始了。你如果被干掉,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你的对手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把你挤出局。

经销商这个行当,总会有人存在的,但不一定包括你。说到底,被淘汰的不是经销商这个群体,而是那些没能跟上节奏的单个经销商。你被干掉,不是外头的新玩意儿,而是你身边那些比你更狠的老兄弟。

在目前大背景下,

经销商要想发展,怎么选择?

基本上,就两种人:一种是跟着品牌混的,另一种是搞零售的。

先说跟着品牌混的,简单点说就是给大品牌打工,挣的都是品牌给你分配的那部分钱。你如果管得好,赚得多一点;管得不好,赚得少一点,甚至亏本。

跟着品牌走,哪里需要往哪里冲。

一个品牌不挣钱?那就多干几个(专卖的兄弟先别急)。比如,你可能今天在推农夫山泉,明天可能是青岛啤酒,后天可能又是联合利华或者海天味业。

现在这市场上,大多数还是这种靠品牌吃饭的。但是,市场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大家互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经销商的要求也上来了。以前品牌说跳,你就得问高不高;现在,品牌不仅要你跳,还得自己想怎么跳!

要是自己动手,干活儿,这不就挺好的吗?不只是给那些大牌子擦鞋,更是要学着人家怎么玩,然后拿这套玩法去推自己的二三线货,这不就能多赚点,提提利润?

品牌导向的经销商,简单说就是给大牌子打工,挣那点给定的利润。你要是能管得好,搞得井井有条,那你赚的多一点;要是搞不好,员工偷懒,货品过期了也没人管,那你赚的就少,甚至赔本。

给一个大牌子打工挣不到钱怎么办?那就给十个大牌子打工呗,总有赚的时候。

比如搞农夫山泉、青岛啤酒这样的大牌,现在快消品行业里头,大部分经销商都是走品牌导向的。

市场都成这样了,大家都争得你死我活,你作为经销商,要求也就高了。以前那些活动啊,货架摆放啊,都是大牌子自己来弄,现在呢?得你自己上!

再说零售导向的经销商,这帮人就是眼睛盯在最前线,看着货架,看着门店。比如在本地一家连锁超市里,一个货架都是你的货,你就得想法子把这货架上的东西都卖出去,不管是便宜货还是贵货,不管是日用品还是零食。

你要成为门店里那个品类的大管家,啥都得懂,啥都得管。

比如你得管到中小型超市的大半个货架,从零食到日用品,都得有你的影子。

实际上,你就是给这两千家本地小超市提供全套服务的,这就是所谓的B2B本地供应链平台,本质上就是个大供应商。

图片

到底是走品牌路线,还是走零售路线?这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走品牌路线可能让你现在稳定点,但走零售路线能让你长久。

无论将来市场怎么变,本地的零售店肯定不会全变成连锁店,更不可能消失。只要还有这些小店在,就得有人给他们送货,不管是经销商还是平台商。

正如刘春雄老师所言:每一次渠道变革,都是新型经销商脱颖而出的机会,关键是经销商视为问题还是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