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翼状胬肉切除的编码实践

 病案科普 2024-05-14 发布于河南
1、定义。
翼状胬肉(pterygium)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发生于鼻侧的睑裂区。翼状胬肉的存在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如果翼状胬肉遮盖视轴区,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翼状胬肉的ICD编码为H11.0翼状胬肉,分类于结膜的其他疾患(H11)。
眼球壁的最外层为纤维膜,纤维膜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5/6为白色的巩膜,两者的过渡区域称为角膜缘。当角膜受损时,角膜缘的干细胞可参与组织的修复。
2、翼状胬肉常见的手术方法。
①单纯切除术。
手术显微镜下,直接切除翼状胬肉,将切除后的结膜边缘直接间断缝合于距角膜缘3mm的浅层巩膜上。
②翼状胬肉切除伴带蒂结膜瓣移植术。
切除翼状胬肉后,取一带蒂的与裸露巩膜大小基本相等的球结膜(也可以使用游离结膜),将蒂部旋转覆盖在裸露的巩膜缘上。
③翼状胬肉切除伴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切除翼状胬肉,距角膜缘3-4mm用剪刀平行角膜缘剪开球结膜,于球结膜下紧贴球结膜潜行分离至角膜缘,取一与裸露巩膜表面基本相等的游离结膜角膜片,覆盖在巩膜裸露区。
3、翼状胬肉切除的编码。
查找主导词:切除术。
从查找编码可知,如果伴有角膜移植(含有角膜缘干细胞)的翼状胬肉切除分类于11.32。其他的翼状胬肉切除术分类于11.39。
4、编码实例。
手术过程:患者取仰卧位。开睑器开睑,庆大霉素加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用利多卡因针+布比卡因针等量混合后行结膜表面麻醉及胬肉局部浸润麻醉。在显微镜下自内侧角膜缘剪开分离胬肉表面结膜,暴露胬肉体部,自胬肉颈部剪断,由巩膜面分离并游离体部后剪除,压迫止血,巩膜面烧灼弯曲粗大血管。自胬肉头部外0.5mm处分离翼状胬肉头部,角膜表面剖切干净。取下方角膜缘处与创面大小一致的结膜角膜片,移植于内眦部巩膜暴露区,10-0缝线缝合固定移植片及结膜切口。
从手术记录可知,本例切除翼状胬肉后,使用了结膜角膜片覆盖巩膜暴露区,所以属于伴角膜移植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最终分类于11.32。选择合适的扩展编码最终分类于11.3201翼状胬肉切除伴自体干细胞移植术。这个扩展编码会使人产生疑惑,如果改成翼状胬肉切除伴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可能会更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