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三作文课堂教学中的三大病

 渐新堂 2024-05-14 发布于广东

初三作文课堂教学中的三大病

渐新堂

      最近到学校观察初三作文课堂教学引发了一些挥之难去的思考。

      一般来说,有人来观课,其课是被反复打磨,不断提升过的。因此,呈现给大家的是很有现代课程改革意识,又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师生素质良好,课堂节奏紧凑,教学方式充沛,评课赞誉丰盈的课。

      然而,静下来一想,总觉得离学生的实际写作需求相当遥远,课堂写作教学的实际效果令人难以置信。

       主要存在着以下三大带共性的问题:

      一 求全求美  不看学生的需要与差异,希望通过自己的课堂写作教学让全体学生能够把文章写得无可挑剔,都是高分甚至满分作文。因而面面俱到,处处提醒,时时鞭打。仅仅一节作文课,就是希望把写作中的大大小小的全部问题都给予解决完。如果还写不好作文,教师自己就没有一丁点儿责任了。如,讲《精细审题,恰当立意》,一开始就是课前的问卷调查数据,涉及到了教师自认的写作全域的八大问题,即选材、立意、思路、人物细节环境、审题、谋篇布局、突出中心、语言。上课后,要求学生首先说说自己的选项是什么为什么。这完全是虚晃一枪,多此一举。各项所占比例,立意25%,审题5%,被教师选中做本节课的写作教学的两个教学指导重点,而大于5%的其他6相则没有一句交代。

      不仅求全,还不切实际地要求学生的作文要完美,要写得有细节有真情,有打动人的地方,尽量写得像作家诗人的作品。拿出来的范例就是百年来最好的散文或小说片段,含课文中的。其实,教师自己能够写出完美的作文吗?比例应该很小很小。自己做不到却反反复复要求学生按照世界跳高冠军的要求去练习跳高,还美其名曰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在一片虚无的无法达到的目标中,让学生写作的自信丧失殆尽,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

      求全求美的结果,让学生写作的兴趣索然,自信全无,年复一年地在无法攀升到的写作目标面前,无奈地干脆地躺下,机械地应付写作,考试前烧香拜佛地祈求老天保佑菩萨显灵能不能给一个高分。

      二 亮尽师才  一节40分钟少数45分钟的作文课堂教学,一些老师设计并实施的课堂写作教学方式方法惊人的多。学习小组围在一起讨论,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小黑板板书,现代屏幕上的ppt展示,音频视频的剪接,传统纸条粘贴以及学生上黑板的书写,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课件很漂亮,古诗词原句以及解释,结论性的话语的范读,有个别地方还有唱歌的示范,当场用笔展示的范画。可以说,其才艺不亚于当红的小品演员,十九般武艺样样惊艳,念唱做打,全数亮相。甚至还玩些炫酷的观念,如将禅宗的“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挤进来给普通的学生去烧脑。三重写作境界是几句话学生就能够体会进去的吗。有话不直说、不透彻地说给学生,让学生豁然开窍,以指导到位。

      但是,学生呢,仅仅表示出是在课堂上有学生在场的课堂教学。没有多少学生的事情,也几乎没有多少学生表现的时间。严格按照预设,甚至按照预先的现场排练,背诵或者说出教师需要的话语,承上启下,链接起教学节奏演进的链环。这样的课堂写作教学,不会出现意外的问题,也不允许出现教师完整表演过程表演环节的意外,否则如何进行,怎么完成预设的节目。

      就连写初三毕业纪念文集,用《翻过那座山》的题目来写,也不允许质疑,不允许有其他的思路。创设的情景,自以为是地强捏在一起。学生,尤其是初三的学生,也是不能够就毕业文集与本节课翻过那座山的题目关系提问的,否则,老师的很多才艺很难有时间得到充分的展演。

      三 不让下笔  体育课上不让身体动一动,写作课堂教学不让动笔写一写,只是带耳朵听怎么写。这似乎是因为教学方式实在太多、要讲授的容量实在太大,不让学生动笔就成为了写作课教学的通病。首先是教师不下水,空说而已。讲而不写,述而不作,因此,教师没有写作该题的真切感受。指导乃至于教学,自然是隔靴搔痒,严重不到位。

      学生呢,作文的课堂教学上本来也几乎没有准备给学生下笔写的时间,没有给出写作的实践机会。要现场指导点拨写作需要很高的写作修养历练,这是最容易的很光鲜的掩盖。即使写,也只给了两三分钟象征性的时间。不写,指导学生写作不到位没有效果的问题就得不到暴露,不写,也就省心完全不用去指导。不写,就连教师预估中的写作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正确,是否得到了突出与突破,都毫无心理压力。

      昨天一位朱老师同我聊到,他教高中包括高考前的高三学生,写作课都是与学生同时同题写作。题目两个以上,学生抽签决定师生同时写哪一道题。写完之后,朱将自己在讲台上当着学生的面写的作文,通过投影放到屏幕上,让学生给自己评个分数,并说出理由。现在年纪大了,退休一年后又返聘教高三,每一题仍然给自己留5分钟时间来即兴口头作文给学生示范。当然,学生必须先写出来,才有写作才有写这一道题目的体会。这是长时间教普通班甚至后进班的笨办法,但是,非常见效。因为学生的写作是需要去实践的,需要实际去写作的,需要在比较借鉴改进中提升的。

      现实中不少写作教学公开课,往往满足于教给了学生多少或是审题或是选材或是开头结尾或是立意的精细方法、口诀、密招。去年我就曾写文批评过,这不是在教学生怎样去实际写作,而是在教学生以后万一做语文老师后,如何去教写作。一肚子的写作所需要的方法技巧方面的诸如“凤头猪肚豹尾”“立意要高结构要巧语言要美”之类的顺口溜等,张口就来。从小学到初中,耳朵都听起茧巴了,就是自己写不了写不顺作文,与教他们的语文老师一模一样。

     总之,求全,是抓不出重点,排不出优先事项;求美,是脱离时代发展的文章观脱离学生的写作实际;亮尽师才,是弯不下身段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不让下笔,是严重违背写作是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本质。

      初三学生,写作上对指导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临近中考,课堂教学指导的定制化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根据实际讲求实效,让学生通过我们的指导教学,得到一些看得见的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