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五 作文活动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新的每一天 2010-08-15
案例五

作文活动课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一、作文活动课提出的背景

1.作文本身的复杂性。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从审题、立意、拟题、构思、选材到具体的表达、书写,每一项都非常重要和辛苦;而其中任何一项的失误都会造成作文的重大缺陷。

2.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实。作文写作耗时多,频率低(一学期几次),教师在指导上难题多,可操作性不强,方法单一,讲多练少。有的教师干脆收集各类满分作文,指导学生借用别人的框架和内容装自己的观点,给人一种玩文字游戏的感觉,极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再者,作文批改工程浩大,时效性差,不能及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还有,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不足(特别是理科学生),生活体验少,素材积累少,每次作文应付完成:很难达不到训练的目标。

3.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缺失。遍观每年抽查的高考作文,审题出错、笔锋走偏,文体不象、内容平淡等现象比例甚高,其思考问题角度不对,理解材料不准,表达条理不清,语言辞不达意等情况比比皆是。而学生在写作上表现出的没有激情和畏难情绪,又直接导致了他们作文思维深刻性、独特性、创造性、丰富性等个性的缺失。如果这些情况不能改变就有可能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以至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

二、作文活动课的界定

作文活动课,即通过开展课堂说、写、听、演的活动,训练与作文相关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种教学形式。作文活动课与作文写作课最大的不同有三:一是学习形式不同。写作课是以学生“写文章”为主要表现形式,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是内隐的、封闭的、个人的;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听、说、写、演”为表现形式,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表达过程是外显的、开放的、流动的。二是组织形式不同。活动课是以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课堂上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能动性,教师可以随时把握课堂进程,针对出现的问题灵活地诱导学生前行,或者即兴地开发,生成新的课程资源,把学生引向生活或思想的深处,表达和构思的细处,创境和创意的高处;而写作课是教师指导启发,学生在老师划定的范围内自主写作,整个过程教师是无法把握和控制情况的,一切要等木已成舟后,再来弥补,显得被动而差费误时。三是学习感受不同。写作课以个体的思维活动为主,缺少思想的碰撞,感觉是单一的,乏味的,苦涩的;活动课重视思想的互相激发,感觉是启悟的,震撼的,快乐的。因此,作文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作文训练形式

三、作文活动课的基本理念

1.化整为零。既然作文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那么就对它进行分解,把整体变成一个个部分来进行训练。这就正如训练一乒乓球运动员,将复杂多变的对抗能力分解为接发球、前三板、前六板来训练的原理一样,强化一个个单项能力,从而形成学生整体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2.化隐为显。作文是一个内隐的运动过程,为了便于指导就必须让它显露出来。这就一定要让学生把思维的痕迹通过说、演、写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比较而自我顿悟,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点拨来纠正错误。

3.创造境界。学习活动会形成一定的学习场,产生一种育人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境界、文学境界、文化境界的氛围,让学生受到人格、精神的鼓舞,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4.培养个性。作文活动课要注重激励和鼓舞,培养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表达、敢于挑战,勤于动脑、勤于动口,勤于动笔的良好个性;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综合等思维品质。

四、作文活动课的操作过程

1.课前准备,启动活动。课前将本节课训练点的有关知识下发给学生自主学习。此环节既可减少课堂上讲的时间,又能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因学了即用,既可检验学生自学的情况,又可让学生在运用过程中学会领悟。

2.课堂开始,控制气氛。开始上课,教师首先要激发热情,然后说明训练目的、活动要求、注意事项等。如本节课训练审题,要求把本节课的训练资料放在课桌上,眼看、耳听、口说、笔写,迅速反映,快速作答等。

3.活动展开,把握节奏。一堂课的训练题目一般不少于三个,活动面在90%以上。课堂上要努力形成平等的气氛,适时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的理解,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学会比较,学会思考,学会表现自我,敢于创新。教师一旦发现学生有创新思想,就积极加以表扬,从而激励学生形成一种积极探索的氛围。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从结果看,部分学生在活动中没有成功的表现,甚至有的回答非常可笑,但从过程看,他们能够参与活动,并积极地投入思考,暴露出问题,就是对他们最好的锻炼。实践是最好的学习,在同学的笑声和老师的点评中,他们会得到平时写作得不到的感悟,对其写作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从发展的角度讲,只要有学习的思考和交流,就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每个训练内容结束后,教师都要做总结,及时强调这一轮训练中发现的问题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方式可以多样,如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让同学相互评价,由教师来点评等。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的实效和占课堂教学的比例大小。

4.总结要领,指明方向。

每一堂活动课结束时,都要对学生认识的进步,语言的精彩处,思维的机智处,文化、文学的联想和想象处,创新处给以客观的总结,关注学生在作文思维训练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情感和思维方式。对他们提出今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和进一步提高的要求,强调、明确操作的要领。

五、作文活动课的实践反思

(一)作文活动课实施的条件

1.阶段的训练计划。因为作文活动课是把课堂写作变成了课堂上的专项活动,所以要求在实施教学前必须有一个周密有序、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

2.具体的分点教案。如审题、立意、构思、用例等活动课教案。教案中要有明确的目标,训练点,训练题,控制策略,激励方法,指导评点方法,操作过程,情况处理设想等。

3.明确的训练和操作策略。课堂上以激励为主,适当点拨;以学生活动的效果和热烈程度评价课堂教学的效益。

4.学生必要的知识准备。训练知识的理解和熟悉,是搞好训练的前提。

(二)影响活动课效果的因素

1.活动安排的方式。包括内容的选择,难度的把握,坡度的设计,训练的繁密和稀疏等。

2.指导材料对完成训练的针对性。包括介绍知识的系统性,介绍文字的浅显、生动、形象等。

3.老师的引导和说明。引导和说明应适当,如果不到位,则完成训练会受到影响;如果占用时间太多,学生训练的时间太少,也会影响训练效果。

4.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上课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成正比,知识越丰富,理解能力越强,活动课目标的达成率越高。

5.教师的授课艺术和控制课堂的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操控艺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才能够自如地进行作文活动课教学。

6.训练的难度。训练的难度太小,活动课会流于形式;训练难度太大,学生的活动能力又会受到制约。

7.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对训练内容越有兴趣,目标达成率越高。这就要求教师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并注意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教育。

8. 时间与训练量。充足的时间安排和充足的训练量,可以提高训练的效果。但也要注意,训练量太大,会失去一些训练的意义,不可贪多求全。

(三)作文活动课应克服的误区

1.完全排斥传统训练方法。活动不能代替一切,写仍是最终的归宿。课堂活动,属分点训练,适用于拟题、审题、立意、构思、仿句、拓展、文体、章法、选材等方面,属散练;它仍应该和综合训练,如分类训练与升格训练等相结合,这样才能把“接发球”和“前三板”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善的作文能力。

2.训练没有序列。分合有序,有点有面,这是训练的基本法则,如果训练的安排没有计划,而只想有针对性就行,或大作文不写,只注重空讲,会使活动课失去原有的味道。如议论文应该这样安排:①每节课前5分钟素材推荐及审题立意训练。包括论据、名言、杂文、满分作文等。②每周上一节写作活动课,训练拟题、开头、结尾、拟分论点、论据运用、列提纲等。③数周后,进行课堂写作议论文入格,再进行升格训练。次数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决定。

3.课堂操作,指导不细。忽略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观臆断,自以为是,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创造力;而出现问题,没有发现,也可能会给学生留下一些思考的盲点。设计者一定要充分准备,多方设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