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针灸课笔记(32)--- 手少阳三焦经之三焦定义、关冲、中渚、外关、四种背痛诊治、支沟至四渎穴

 昵称31367994 2024-05-14 发布于广东

十三、手少阳三焦经

十三-1、三焦:上焦、中焦与下焦

人体全身气之状态的模型图。这里的脏腑主要指的是主导气化,并非实质器官存在于那个位置。(图来自《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1.胸蔽骨以上称上焦,上焦如雾;胸蔽骨到肚脐称中焦,中焦如沤;肚脐以下称下焦,下焦如渎。此合为三焦。

2.三焦就是网络、网膜,它横跨肝、胆、脾、胃。

3.所谓上焦如雾,是因为大肠在小肠上方,肾脏在小肠后方,当大肠里的水经过小肠的加热,蒸发到上面的肺,清净如雾。

4.病人的中焦快没气时,还可以进食,但会一直打嗝,古人称“哕”,这是很危险的时候。因为三焦为阳,中焦没气表示阳气快绝。

5.下焦如渎,指的是下焦有很多食物残渣。

6.三焦看起来都是黄色的。“焦”古字写作“膲”。《黄帝内经》曰,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即水道由三焦管。如果你在高空往下看美洲、大陆、台湾,这些地方到处水道密布,这个水道就是三焦。

7.膀胱是“州都之官,津液出焉”,肚子腹水胀满,这就是三焦的水道不通、阳气不顺。所以我们常用行阳的手法,不管是下针或用药,只要阳气顺,水就不会累积。

十三-2、关冲穴至阳池穴

1.在无名指指甲外侧的穴道就是关冲穴。关冲穴是三焦经的井穴,属金。井穴是急救及治昏迷的大穴。

2.在第四指掌骨及第五指掌骨间,靠近骨边,这个穴道叫液门。液门穴是三焦经的荣穴,属水。

3.三焦经行阳,贯通全身、沟通脏腑。脏有肝、心、脾、肺、肾、心包,腑有大小肠、胃、胆、膀胱。当阴阳正邪在抗争时,病想进内脏、而内脏不让病进来时,身体就忽冷忽热。这些症状你都可以在三焦经上找到很好的治疗穴道。

3.液门往后一寸叫中渚穴,在骨缝中间。中渚穴是三焦经的俞穴,属木。在夏至到冬至期间,三焦经属火,木生火,中渚穴为三焦经之母穴。三焦经的虚症在此下针。例如眼科的白内障,这是油网、焦膜的问题,属于三焦经的虚症。

4.书上写中渚穴可治疗手指不能屈伸,但遇到严重的中风患者,我们通常会从合谷透到后溪。若是一般关节不能动、无法扭曲,我们用三间透劳宫。

5.手的背面腕关节的正中间有凹洞,这个穴道为阳池穴。这个穴道多汗,一般不灸。

6.从阳池穴可以透到大陵穴,是治疗糖尿病消渴很有名的穴道。

7.如果有病人说他左脚胃经的解溪穴痛,你可以用对称治疗法,扎右手的阳池穴。同样的,如果病人伤到阳池,你就下对侧的解溪。

十三-3、外关穴(“通生死桥”)

1.阳池穴往上二寸叫外关。外关的对面就是内关。外关是管阳维脉,内关管阴维脉。

2.有一种针刺手法叫“通生死桥”。就是当病人壮热、大热、高烧时,从外关下针,左捻右捻,不需要补泻,病人说酸痛引到气后,把针慢慢通到内关,热当场就去了。因为外关是行阳的,像一缸热水停在这边,针一下去就好比在缸底打个洞,阳气就往下走到心包经(阴经)。

3.上面这是14岁以上成年人的刺法。14岁以下的幼儿,可以用单刺,即从外关左捻右捻,烧就退了,速度很快。

4.外关穴同时是三焦经的络穴。原穴跟络穴都不分虚实寒热。实则肘挛,虚则手张开不能握拳,都可以用外关来治。

5.靠近手腕的针下去时,要病人放松,不要乱动。因为手一握拳,肌肉会拉扯到,针就弯掉了。

十三-3-1、四种背痛诊治

有病人来说,医生啊我背痛。问:“那痛在哪?”

1.痛是打竖的,病在中间的督脉——扎后溪。

*后溪主督脉,同时是小肠经的母穴。后溪管整个督脉,而小肠经绕过后面的肩膀。所以当病人说脊椎骨痛,一看是督脉,下后溪;说肩、颈久痛,一看是小肠经的经络,又是虚症,同样下后溪。详见👉倪海厦针灸课笔记(19)之九-3

2.痛是打竖的,病在督脉两侧的两条膀胱经上——虚证扎委中,实证扎束骨。

*①“腰背委中求”“背如重状,刺其郄中”,即腰背有痛有病时,都可以下委中穴。下针手法详见👉倪海厦针灸课笔记(26)之十-27

②束骨穴是膀胱经的俞穴,属木,膀胱经属水,水生木,木为水之子,所以束骨穴是膀胱经的子穴。子穴的穴性为泻,故束骨穴专治膀胱经的实证。背部的疼痛、生疮、化脓、红肿,都是长在膀胱经上,都属于膀胱经的实症,都可以在束骨穴下针。详见👉倪海厦针灸课笔记(27)之十-33

3.痛是打横的,在命门(督脉第十四椎)以下,表示病在带脉。

*“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腰折,就是病人在告诉你,我身体好像变两半,中间一条把它分开两半,上下不沟通,这就是带脉病。治带脉痛时,可以在委中到外膝这一带放血,也可以在临泣下针。(详见👉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十一篇 刺腰痛论

4.痛是打横的,在命门以上的胸肋,表示病在阳维脉——下针外关。

*阳维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剌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腨下间去地一尺”,这讲的是飞扬穴。阳维脉的痛是在横的胸膈,但他不说腰痛,因为这个痛影响到整个环胸,这就是阳维脉。可以扎外关,因为外关管阳维脉;也可以扎飞扬穴。(详见👉倪海厦《黄帝内经》第四十一篇 刺腰痛论

十三-4、支沟穴至四渎穴

1.外关上一寸就是支沟。在临床上,支沟、照海一起下针,可治便秘。这两针无谓寒热,下针后,二十四小时内就排便了。

2.便秘分寒热。寒症的便秘就是肠子没有蠕动,病人一个礼拜不大便也不难过;热症的便秘,只要一天不大便,病人就会肚子很胀、绞痛得很难过。

3.支沟和照海下去,可以再下关元、大肠经的募穴天枢、中脘,用隔盐灸神阙,也可以来个“梅花灸”,你们自己可加减。

4.中医有所谓“开沟渠”的说法,当妇人难产、胎衣不出、漏下不止、任脉不通或不易怀孕时,都可以在支沟下针。

5.从支沟穴平行移到骨头旁边就是会宗穴。从会宗穴再跳回来到支沟上一寸,三焦经在这弯了一下,这个穴道叫三阳络。

6.过去的三阳络不扎针,因为里面有动脉,古代针又很粗。现在针很细,可以扎针了。针下去时,要摸到脉后才在旁边下针,尽量避开动脉。如果针下得很好,刚好下在脉旁边,就会看到“点头针”,即针会随着脉动而跳动。

6.三阳络的气脉很强,声音哑掉、耳聋时都可以用。

7.四渎穴在手肘骨尖往下五寸的阳侧,我们很少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