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尾闾中正'和'重中轻'是入太极拳之门的钥匙

 文苑书店66 2024-05-14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这世间懂得尾闾中正的人原本不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传统杨氏的教法传授的都是第四代拳架,中架子第三代拳架,或在这两者之间,国家规定套路属于三代半拳架,第三代平面架无疑要好些,但对初学者说,也是倒因为果的东东。

       要想顺利的找到尾闾,一定要从二代高架拳打起或二代半的中高架,但这种架子不能参加比赛,不能拿金牌。

       除武氏拳外,现在较流行的赵堡架,杨氏老六路都是二代架。

       杨氏八五大架也可以打成二代平面,只要调整身架就好,这才是最正确的练功顺序,打拳要放松,都说先开展后紧凑,那是讲的推手,练拳架要先紧凑,后开展。你要放松的话根本就开展不了,拳架的开展是功夫上身后,内气充沛的结果,李雅轩的架子最开展,因为他的功夫最好。这牵扯到两种练功方法,一种是带着一点力打拳,一种是完全不用力。主张完全不用力的,主要是曼师和雅轩师。

       打二代平面太极拳,开始是找不到尾闾的,但要注意收臀,学好架子后,要下点功夫,最好能停止房事两个月,打着打着,气感就有了:一开始的气感较少,之后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气感能带动调整拳架,这都算不了什么,要练到脚底有轻灵的感觉,才算一段落,这就是郝为真论太极拳里的第一个层次,水中走路。

       在第一层次里,因为要收臀,要平衡,一般人是会自动收腹的,收腹是不能作为练功要点的。收腹是没有功夫的自然表现,所以要把腹部松掉,什么是气沉丹田,在这一阶段,把肚子放松就是气沉丹田,但松肚子要慢慢松,要练出高功夫,要开始松身体的各大关节。各大关节一起松是不可能的,传统的方法是要先松肩松肘,这个顺序是不对的,松肩并不很难,但如果先松了肩,沉劲一上身,下面的关节就被压住,就难松了,松关节就松两胯关节,我之前有不少对松胯的描述,松胯真的很重要,你俩胯真的能全松开,全身其它关节也就差不多了,所以毛竹席说,松开两胯是纲,纲举目张。从最初两胯有要松的意思到胯完全松开,没两年还真下不来。你以为你全松了,可过一阵感觉又松到了一个新的程度,所以要走平面太极,走立体太极,一上步就把胯压死了。杨澄甫的拳是最好的架子,但你要按我说的顺序来练。

        一边松胯,一边要找尾闾中正,正尾闾杨家的两大秘传是走太极猫步和面壁蹲墙术,走太极猫步,步子也不要大,不要大过正常走路,走时收臀,头部平稳,脚不要向两边撇太大,更不要落脚转脚,耽误时间,走猫步是要走量。

       蹲墙术是形神庄的辅助功,我以前蹲过,但蹲不多,练太极之后总共蹲不到三百个,我练太极拳十个月后蹲了几天,有一天蹲了六十个,第二天就有尾闾正的感觉,可能是巧合,之后我就再没有蹲了。但猫步从来就没有停。

       当松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痛关了,松沉之痛。这关有些人用了十年才过,有些人没过去。主要原因就是尾闾不正,尾闾正了,向下沉得快,内功上身也快。

图片

       再讲气沉丹田,我两胯有松动的感觉是练拳九个月,十个月尾闾正。十一个月半肚子松下来了,一松下来尾闾好像往后翘了,陈氏拳的某些师傅认为气沉丹田就要尾闾后翘,这可能是练功的一种方法,是他们的见解。

       但我的方法是要把后翘的尾闾再收正,收正以后再松腹,松腹以后再收正。任何时候,尾闾正中都要排在第一位,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是要九蒸九晒,松腹正尾闾也差不多,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修安般念,来腹式呼吸还不行,到随息阶段,尾闾就正了。

图片

       松沉之痛的彻底解决,一是尾闾放正,二是两胯关节完全松开,三是要有内功上身,这内功上身的标志就是在松沉之后的脚底轻灵感,郝为真论太极拳的第二层意思,水中游泳。

       李雅轩说,重中轻才是功夫就是这个意思,刚进入第二层时松沉之痛还没有完,但好象买了保险一样,你可以松一口气,此时的松沉之痛恢复得很快,练时痛,不练就不痛,我有一次练到一半觉得踝骨痛,就停下了休息.二十分钟后,我又开始练拳,将整套拳打完。

       两胯关节松的差不多了,自然就从第二代高架变成二代半中高架,你不要急着打,第三代王壮弘讲的沉重量,飘浮量就要来了,你要根据你的感受,来调整练功的架子和运动量。某著名太极拳专家只能打两遍拳就已经到了极限,说明他这关还没过,他的架子太低了,内功的程度跟不上。

       松沉之痛完全过了以后,是一周一个变化。要加大运动量,杨家拳的松沉劲和轻灵劲是好东西。此时再来注意松肩,松胯是修理自己,松肩是修理别人。自己还没修理好,是不能修理别人的。

图片

    附:吊裆与尾闾正中

    武禹襄前辈教下来的是身法八要。身法八要中有一条:吊裆。

    吊裆:两股用力,臀部前送,腰脊意向下,脊骨根朝前运动托起小腹,小腹有上翻之势,谓之吊裆。

    吊裆是练法,是告诉习拳者怎么去做。而尾闾正中呢?尾闾正中:两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谓之尾闾正中。已经是一个中级的要求了,这时候已经“两股有力”了,即使有力,也不要懈怠,保持这个状态接着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