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圆光大虱啃伤寒之万方之祖(三)完结篇

 新用户84341320 2024-05-14 发布于北京

无经方不中医

求医不如养生

养生不如寡欲

后台问题选答:
问一:村长为什么把桂枝汤归为太阴病?这个观点新奇,但是一下理解不了。
答:我并没有把桂枝汤归为太阴病,这个要用心看语境,我是说太阳中风的病本在太阴而表现为太阳中风。这种太阴病不是里寒,而是脾气虚,本质是因脾虚而导致的肌肉开泄,风邪故而伤卫。因为病位表现在太阳,所以才叫太阳病,但我们要知道问题的根源出来哪里。太阳中风桂枝汤证的恶风是一种肌肉畏惧紧张的反应,风一吹肌肉紧张,这是出于人体的自我保护。风在五行属性上属于木,而肌肉是脾所主属土,木能克土,当土弱的时候就会显得弱不经风,脾虚之人恶闻木音。



问二:看了你文章,村长一再强阴阳和睦,请问老子说的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和也是阴阳合吗?
答:快哉此问!这句话是老子的名句,解释的人很多,但是多数不尽人意,村长说一下自己粗浅理解。

负阴:

老子说的物为实体的物,万物即是阴,万物存在的这种状态既负阴。负者。背负,担负,承载之意。比如人,人的身体其实就是一种负,未生之前无所有负,生而为人,即为身体负。无物则无体,无物为虚,虚为阳,阳无自体,故无所负。有物必有实,有实为阴。物有体,体为阴,阴为实,有实即为自所负,无自则无负。负者,缚也!

有房子被房子缚,有钱被钱缚,有儿女被儿女缚,有什么东西就被什么缚,没有东西吧,又为没有这个东西缚。有佛法被佛法缚,有解脱被解脱缚。有空被空缚,有有被有缚。有敷被缚所缚,无敷被解所敷。

一切万物皆有所缚,万物负阴,为物自负。

抱阳:
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一朝为物,物无常存,物之变化为物化。抱阳者,物化也。阳能化物,物因得阳而有物化。
物体本身的存在为阴,一旦这个阴想要变化就需要有阳的参与,否则自身是没有变化的原动力的,阴需要阳来推动才能变化。阴不生阴,阳不生阳,阳为阴所化,阴为阳所生。空不生空,有不生有。无中生有,有还同无。
我们的身体有阴有阳,阳是推动身体运行的动力,如果没有阳能来推动身体运行,身体就是一个死尸。万物的存在也一样,万物是实,实为阴,而使一切万物运转变化的驱动力为阳。比如电器,电器是一种实体为物,而让电器工作发挥功能的是电,电的这种驱动力为阳。电通过冰箱就会转化成冰,通过风扇就会转化成风,通过电暖气就会转化成热,而电非冰非风非热。
阳能化物,万物负阴而抱阳。负阴为物存,抱阳为物化。
冲气以为和:
物只要存在变化皆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状态。阳多,化木化火,阴多,化金化水,土居中央阴阳相等。阳只是一种能量,没有阴无法展现自体的作用,阳要通过阴才能展现自体的有为,没有阴,阳无所使,没有阳,阴无所化。

孤阴不长,孤阳不生,阴得阳则长,阳得阴则生。冲气者,阳入阴也,阴得阳而化。和,阴阳相抱之相。阴阳非类,相合相斥,合则静,斥则动,动静无常变化不一。故阴阳所化万物相辅相成,相生相克。相生为道之用,相克为道之动,故曰:道者反动也。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能化阴,阴又生阳,如环无端,冲气为和,群龙无首也。


图片
接上篇:

点击蓝字可复习:

圆光大虱啃伤寒之万方之祖(一)

圆光大虱啃伤寒之万方之祖(二)


前两期着重在讲解理法,这一期我们就要进入方药的解析。方为药合而成,就像由字组成词,由词组成句,药方也一样,由药组成单方,由单方组成复方。村长所说的复方不是我们后世中医说的有很多药组成的复合方,后世中医创立的所有的方子几乎都是杂乱之方,根本就无法可循。经方里的复方指的是不仅仅作用在一个系统的方子,作用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的方子叫做复方。人体可分为阴阳两大系统,细化为三阴三阳,这个我们开始就讲了。如果这个方子只有一种功能就是单方,同时具备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为复合方。这和六经的并病或合病还不同,比如太阳少阳合并用柴胡桂枝汤,这是两个病主方的再合方,可以先分解两个主方,每个主方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单方。

举例说明:

经方里的单方有很多,比如说麻黄甘草汤,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桔梗甘草汤,大黄甘草汤等。麻黄甘草汤就是发其阳所用,桂枝甘草汤就是纳其气所用,芍药甘草汤为生化阴生津所用,桔梗甘草汤为金生癸水滋其肾阴降火所用。也不是两位药就是单方,像小半夏汤,麻黄半夏丸,桂枝半夏汤,此类就是复方。复方就是由单方组合而成,和药多药少无必要关系。我们学方之前一定要明白药的作用,如果你不明白药物的主要作用,似是而非的,由这些药组成方子那更难理解了。如果你刚开始就不认识字,由字组成的词你就很生疏了,那由词组成的句子你就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所以,学习方子的基础建立在我们要精确的了解的药性上,好比一个将领要指挥军队去打仗,他要了解每个士官的脾气秉性,才能更好的运筹帷幄。

用药即是用兵,用方即是布阵。

天下第一方桂枝汤是复方,叫复合之方更确切,理解这个很重要。他是由基础单方芍药甘草汤加上桂枝甘草汤合上生姜甘草大枣,五位药和合而成。桂枝、甘草、芍药这些是药,而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是单方,桂枝汤就是复和方。既然是复方,那我们就可以把复方拆解成基本单位来理解,我们就先讲药,然后再讲方。先讲桂枝汤里主药的作用。

图片
图片 桂枝是干什么的?
桂枝汤里面桂枝和芍药是相等的,它之所以叫桂枝汤不叫桂枝芍药汤,可以理解桂枝是君药。君药就是一个方子里的主药,是解决主要矛盾问题的药。我们平常说话说到重点的时候会强调说主要是什么什么,“主要”这个词就是通方子里的重点药——“主药”,即君药。除了君药其它药都是为其服务的,有臣药,有佐使药。把桂枝汤的五味药来分,桂枝就是主药,芍药是臣药,姜草枣为佐使药。 
后世经方家几乎无一例外的认为桂枝为辛散药,具有辛温发散功效,作为配合麻黄发汗之用。我们要思考,在太阳中风下,身体阳气都很浮了,本就出汗,你再给他辛散一下?这不就更浮了么,辛散这个理对吗?
桂枝这味药最大的作用是引火归元,纳气回田。元者,命门也。田者,丹田也。
单方桂枝甘草汤是用来治心悸的,因为发汗过多导致的。原因是用麻黄发汗发,发的其实是肾阳,发阳过多伤了人体的肾气,导致肾阳外浮不能自回,用桂枝来治心悸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心脏,心悸只是一种水弱不制火的结果,而本质是因为肾阳外泄,桂枝是用来收摄浮阳归位的,收摄发出来的阳气重归回于肾,以下制上,心悸自止。
奔豚和这个情况类似,但是奔豚不是人体主动发阳,因为惊恐或者是其它原因导致肾气上冲,这种肾气往外跑就会沿着冲脉往心上撞,心神受惊而动悸,桂枝可用来平冲降逆。肾主二便,经常人在惊吓的时候或者动物受惊吓的时候,严重的时候,你观察一下它会把屎尿都吓出来。因此,有一种泄利就跟着肾气不固有关系,古本里都有方。
上课的时候我会让同学们闻一下桂枝这味药的气,一半人闻起来说桂枝的气是臭的,一半的人闻着是香的。我闻着是臭,掰开后闻,浓郁的气味像一种叫臭娘娘昆虫的气味。而臭味归什么脏?臭味归肾。桂枝的气绝对不是辛香轻盈之气,是很厚的,很浓烈的浊厚之气。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浊厚之气是不会往上走的。
桂枝纳气归肾,引浮阳归位,收摄之用。阳气来源于哪儿?肾阳!桂枝在桂枝汤中它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收摄浮阳的,所以,一定不要把桂枝理解成是辛散的、往外出的。那有人说了,为什么吃桂枝会出汗呢?会上火?不能简单的理解出汗就一定是辛散的功效,桂枝为收摄浮阳纳气归肾,肾得到能量了,膀胱气化功能就强了。这时候阳旺盛了如果阴跟不上,身体就会生热,热就会出汗。后续的阴没跟上,单吃桂枝就会上火,这种上火并不是一定出汗,而是自感觉到身体燥热,五心烦热,晚上盗汗睡不好觉,两肾和腰部热,你可以自己煮二十克桂枝喝试试,看看是不是这感受?想吃桂枝不热,那就得用茯苓生水来佐其热,一火佐之二水,这是苓桂类方的纲要。如果是脉浮心悸,这个时候吃桂枝正好是收摄浮阳,不会上火,如果是脉沉吃桂枝一定会上火,想不上火,一定要佐以茯苓,用水来制火。
图片
图片 茯苓是干什么的?
中医人几乎都认为茯苓是利水的,极少人能认识到茯苓是生水的。茯苓是白色的,白色入肺,肺金强了,金能生什么?金生水!这是强母救子的方法。桔梗也入肺,但桔梗生的水是癸水,茯苓生的水为壬水。癸水为肾水,壬水为膀胱之水。至于说茯苓利水是因为茯苓生膀胱之水,并无利水之功,为水满而自溢,这和泽泻不同,泽泻是真正的利水泄水之用。我们在看伤寒条文中看到很多有“小便不利者加茯苓”这样的话,你思索下,茯苓真若是利水功用,本来就小便不利还给人强利水,那不就把人体水液给利干了么?每一味药我们都要思索用之根本,我们回头会慢慢来讲,再来继续说桂枝。
桂枝之所以吃了会上火,就是因为它纳气归肾,肾阳足了而阴不匹配。比如吃火锅容易上火,喝点王老吉感觉会好点,吃烧烤也容易上火,喝点啤酒也会感觉好些,跟这道理不一样么?阴阳要平衡。火锅那个热是很辛烈的,烧烤是很燥烈的,辛烈佐以寒凉的,燥烈佐以寒润。所以说你光吃桂枝一定会上火的,前提你的肾阳气不外浮,如果你阳气已经浮出来的时候,我们用桂林给它纳下去,正好,这种情况是治病,不会上火的。如果脉不浮,一个正常人脉很有力,砰砰的,你给他单吃桂枝,那这个人第二天肯定会上火的。
本经所载:
桂。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有浓烈之气称辛,辛非散。温,为寒热属性。气往上冲就会发生咳,桂枝可平冲脉。结气为咽喉噎塞,亦为肾气上冲所致。故曰:肾气上冲,咽喉噎塞。喉痹为少阴经气绝。吐息为肾不纳气所导致的高息,无法纳气归于丹田。利关节,关节属骨,为肾所主。桂枝味甘,故能补中。
通过对本经记载的桂之功能,我们可以一眼就看出它的主要作用都在少阴肾,其次在脾。附子也是作用在少阴肾,不同的是附子是治真正的少阴肾阳虚,也就是你的命门火不旺盛了,这个时候要给你加把火。桂枝不治肾阳虚的,而是纳肾气的。人体的命门火不旺了就是阳虚了,表现出来的就是怕冷,更甚者四肢冰凉,这是阳虚。而桂枝汤的症状是汗出恶风,并没有恶寒的感觉,仅是怕风,阳浮越无外,肾阳并不虚。恶风和恶寒这两个症状也可以同时存在,即人出现脉浮汗出怕风,阳浮于外的症状,另外又有四肢冰凉骨节疼痛的感觉,这种情况是阳气不断浮于外而造成的肾阳虚衰,脉必浮,既要纳气又得扶阳,方用甘草附子汤,桂枝炮附子同用。
肾脏居于人体下焦,相当于地球的磁核。人体的阳气升腾于天,遇寒化水从天而降,能降下来全靠肾的收摄力。这好比我们平常见到的天气,你感觉乌云密布黑压压的就是不下雨。第一种是云升的不够高,没有接触到上面的寒气,无从化雨。第二种是已经化成了雨,但天地没有交感雨也不能下来,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地磁的引力不足。地磁不是恒定的,随着地球的运行和离太阳的距离以及二十八星宿对它的影响,不停的发生改变。
肾脏纳气的功能就犹如地球的引力,把升腾的、浮越的,再使其下降。如果没有地球的地磁引力,地上的一切的物质,水,空气等等都会浮越于太空。太阳中风人体卫气受伤就相当于地球磁场被太阳风侵蚀,里面的空气啊水啊都往外跑。这时候我们急需要解决的就是要增强地磁的引力,把上升浮越的东西给收回来,这就是桂枝纳气的功效,收摄并不是桂枝的功能,而是桂枝入肾,肾主纳气,是桂枝增强了肾纳气的功能,真正来收拾浮阳的是肾气,而不是桂枝。
图片

说完桂枝的功能,我们就要说芍药的功能。在说芍药功能之前,我们要了解人的阴的系统的循环走向。
人体的阳气正常的走向为:热和水汇集于膀胱,膀胱再气化到三焦,从阴转阳,三焦的阳气从里一直蒸腾到体表,体表温度低,遇寒成水,水后进入到血液,血液加氧化后重新进入心脏加热,再由肾的过滤到达膀胱。这个非常像地上的水气化蒸腾到空中形成云,云升到一定的高度遇寒又降而雨,周而复始。人只要活着,身体一样周而复始的重复这个动作。
人体阴的循环:由脾的运化开始,营养物质先归肝,肝气上升后输到肺,肺行布化,随血液进入全身五脏六腑,为身体各个组织提供营养。血液通过肾的过滤再进入血脉,热量归膀胱重新气化。精气上布,浊水下流。


图片 芍药是干什么的?

首先它为什么叫芍药?大有来头。

我们知道北斗星的形状就像是个勺子,古人叫做勺子星,“芍”通“勺”,这名字都是有含义的。你看中国的司南,中间就是一个勺子在转。中间属于脾土,芍药就是加速脾家(含整个消化道)的运转。这个运转要有肝脏的参与,因为所有消化道的血都得归肝脏。

我们的身体有回流的几条大静脉,包括上肢静脉,下肢静脉,肝门静脉,以及肾有单独一条静脉(不到肝)。这四条静脉的血最终都会归到一个大静脉,这条大静脉之后再到心脏的右心房,继而右心室,然后到肺。通过肺的呼吸,静脉血就得到了氧气,变成了动脉血,然后再回归到左心房,并输送到人体各个部位。

图片


从上面我们人体血液循环图(体循环)可以看到,红色是动脉,蓝色是静脉,黄色是淋巴管。我们吃的食物到达消化道后形成的营养物质/血液,都会统一归集到肝(肝有肝门静脉),肝负责收集肠胃系统吸收消化的那些营养,统一先归于肝解毒,然后再上输于肺,肺来行使布化。肾有一条单独的静脉归合到大静脉,不经过肝,肾过滤饮食中的精微物质,藏精髓于骨。淋巴管为何是跟静脉相连,而不跟动脉相连?一旦形成了动脉血,这个动脉血已经是最后供人体直接使用的了,因此必须是干净的;而归肝脏的静脉血是有各种食物毒素的,淋巴管几乎跟大静脉平行,一旦发现有异样,淋巴系统的“卫兵”作用就启动了。

我们把血液的流向搞明白后就能理解很多东西了。消化道的血液回到肝的过程中,当回流不畅时,就会出现血流的压力,血就会在那里卡着,这就是西医说的肝门静脉高血压。但是呢,他们虽然知道原理就是治不了,我们不但知道原理,还有很好的治疗方法。

芍药气酸,但味不酸。气酸为收,味酸为补。芍药的气酸相当于增强肝气敛血的功能,肝收敛的是静脉血,这等同于加速了消化道中轴的血液流动。哦,说到这儿,我们才恍然大悟,桂枝是纳气归肾,芍药是敛血归肝,一为纳气,一为敛血。
芍药是加速了消化道的静脉血向肝门静脉的流动,静脉血回流速度快了,动脉血液也得跟上啊,这样脾胃肠道的供血就足了。消化道得了足够气血,功能就强大了,消化道血液循环的快,人就容易饿。我们吃了小建中汤后会觉得饿得快,就是这个原理。
经方中有芍药的方子都是有生阴作用的,纵然有附子同用,或主扶阳或主生阴。比如真武汤和附子汤的区别就是真武汤是以生阴为主,扶阳为辅,而附子汤是以扶阳为主,生阴为辅。我们要明白芍药酸苦化阴的这种功能只是一个结果,原因是增强了消化道运化的能力,消化道运化能力增强的本质是因为肝脏敛血功能的加强。
但若一味的生阴,阴很多而阳不足的话,就会生湿。现在的人吃了太多东西,阴生得太多,导致阳不匹配,身体就会生湿,舌苔水湿、大便粘,身体沉重人也没精神,因为湿会阻隔阳气的运行。大家一味的去补吃各种补品,但并不知道补是补的不足,损是损的有余,大众根本不知道自己身体哪些是不足的,哪些是多余的,恰恰造成了一种补有余而损不足的局面。


上一期我们留下的问题大家还记得吗?说我跟晗晗的爱情出了问题,原因是什么呢?外界有人破坏了我们夫妻的和睦,我的心老往外跑,晗晗很受伤害。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就是我要浪子回头,顾家,并且补偿对晗晗的伤害,我们夫妻和睦一致对外,才能打赢爱情保卫战。
让我回头的就是桂枝,收摄在外的浮阳,回归本位与阴相和。又,因为阳浮而导致的阴弱,我们用芍药甘草复其阴,来补偿身体因为阳浮而白白流失的津液。芍药只是加速静脉血归肝,它本身并不生津液,真正的生津液是桂枝汤里面的甘草与大枣。生姜开太阴之门,把脾胃运化的津液运送出去,为行津所用。此时状态为阳浮已收,阴弱已补,里虚已实。村长的心已收,晗晗的情已补,阴阳交合,夫妻和睦。

这还不算完,内部问题已经解决,但还有外部的问题,风邪还未去呢祛风的重点是喝完桂枝汤之后,还要小口喝热稀粥以助药力,然后盖着被子发一点点汗。这就是我说的夫妻和睦之后联合起来一致对外,重新建立坚固的家庭堡垒, 夫妻相爱无间,外缘便无机可乘。桂枝汤调和阴阳,喝一碗粥以助药力并发小汗,这为阴阳和合联手祛风。风邪得去,卫气得以重新布化,邪入无门。
开篇,村长说卫气不能简单的称为是阳气,人体的卫气是怎么生成的?到这谜题就解开了,是由阴阳和合所共生成。
村长和晗晗打赢了爱情保卫战,从此在无忧山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图片

我们真是花了足够的篇幅来讲桂枝和芍药的作用,因为这两个药认识不清楚的话,阴阳系统就不明白,桂枝汤就没法解。我们认识到桂枝和芍药这两个药的作用,回过头来,你再去理解桂枝汤太阳中风的症状,那就非常好理解了。我们了解到桂枝汤是复合方,桂枝为主药收摄阳浮,芍药为辅药生阴抱阳,调节人体阴阳两大系统运行的。
人体的三阴三阳皆为阴阳所化生,阴阳为三阴三阳之母,说桂枝汤是天下第一方,实至名归,是因为桂枝汤是统领人体阴阳之所用,可以根据身体阴阳表里的不同来调节桂枝和芍药的量。

比如——
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重用芍药的量就成了加强脾胃运化生阴的方子,比如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新加汤此类。

也可以完全去掉芍药,成为专门纳气平冲的方子来使用,比如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此类。

可以完全把桂枝去掉成为着重建脾生阴的方子,比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此类。

就算真武汤那么厉害,也是由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再化生而来的,真武汤重用附子再变化又成为附子汤。

阴阳在手,变化无穷。
可以说桂枝汤在整个伤寒方剂使用中是千变万化的,仲景师为何能玩的那么顺溜?他深谙阴阳变化之道。实际治病中或汗法或下法,人体的阴阳总是随时变化的,或加桂或去桂,或去芍药或加芍药随病平衡。治病如同博弈,对手在变对策也得变。但不管怎么变化,逃不出阴阳变化之总纲。阴阳也,万物不弃,终始不离。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我们通过对桂枝汤的了解,不仅仅是治病,和阴阳气血。要由医明道,通过桂枝汤治阳浮阴弱的特性,可以家和,可以家与家和,可以国和,可以国与国和,乃至宇宙万物之和都不出斯理,这也是中华文化精髓之所在。
后世经方家,无一例外卡的在了桂枝汤上面,虽勤修苦学而不能入经方之门。理不通道不明,古今释义者强词夺理,牵强附会,使宝珠葬于深海,圣贤蒙冤。今村长替仲景先师广开阴阳二门接引众学,入门而能登堂,登堂后能入室,荷担医圣家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学不可以不明医,上孝下慈中保自身。感然泪然,悲然涕然,我愿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本期完)

下期预告:桂枝汤方术揭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