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炼精化气”化出“知觉运动”:气贯末梢太极圈,腰顶变化十三势

 塞北观音萧银龙 2024-05-14 发布于辽宁
一、炼精化气,精气足则腰胯有隙,太极拳的“用”功就是腰胯顶劲化出八门五行“太极圈”:
太极拳不是拳在前,而是精气在前。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精气神,此古人谓之”良知”,亦甚难得于我也——因为固精化柔到了炼精化气,这个气才是“良知”,这个“良知”,就是我们说的太极拳的八门五行。
炼精化气的“化气”,与固精化出的“气”有两个不同:
第一个不同是这个气不仅仅是循着脊椎,而是在脊椎节节贯通,最后打开大椎穴、开胯、进入到大周天阶段的“化气”;第一阶段的固精化气最多体验就在垂尾闾,腰臀活一点,就是泛臀,小舟轻轻摇,尾闾好比橹。
内容图片
第二个不同是这个“大周天”需要不仅仅是抻筋拔骨,而是腰胯有郤(隙),这样才有虚实相济的八门五行,我们看,腰胯解刨图,各个骨节之间是有筋骨关联处,这就是腰化出的太极圈——最后,在大椎穴形成身体的太极圈。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王宗岳)
因此,我从2024年五月十三日进入到这种自发状态,看到了杨家太极拳的《老谱三十二目》,一下子就很相应,回想起来太极拳师父说的“太极拳的用”,这样就对太极拳的大架动作有了系统完整。
二、因此,太极拳炼精化气是精气灌注身体结构,使得你脱胎换骨,一日千里:
太极圈都说不是用力气打出来的松松松,也不是借力打力柔柔柔,而是从固精化气后整体劲有了后,会使用吞吐,也就是大成拳的各种桩体会整体劲后,进入到了内气自动灌注的新阶段——就是精气化出了更加太极十三势的动作和化劲——整体劲到松糅劲。也就是先明四正进退身的“势”。掤捋挤按自四手,须费功夫得其真。
精气神规律,炼精化气自动生成的先天之功。固精化气,就是达到眼耳鼻舌身意的“梢节”,似有非有,就是由于这个原因,通过梢节贯通,说明你的精气已经完成了通过脊椎完成精气的聚集,而不再是耗损,其实,精气渐进也都是精气,精气灌注四肢,从而腰胯有郤,就有了八门五行——最后,你就明白了,十三势就是两个圆,一个是棚捋挤按就是太极圈,是从腰到末梢;第二个是采列肘靠的引进落空,合起来就是空,如水浮舟。
三、因此,我们说三个层次的实际体验予以记录:
1、“炼精化气”化出“知觉运动”——八卦五行太极十势
第一、末梢知觉——先天之精,固精化气是初步的体验先天功能: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精气所聚集,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聚散之道,聚则生,散则败——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王宗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所以,固精化气是太极拳的第一阶段。
第二、周身知觉——第二阶段不同,不仅仅是聚精,而是炼精化气,则是如何顺应精气的生成规律——其手舞足蹈,于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之良。使得你脱胎换骨,一日千里:太极拳炼精化气是精气灌注身体结构,就是身形端正,腰和头顶,概括为“身形腰顶”。——思及此,是人孰无?。
第三、内劲知觉——固精然后炼精,炼精不在于采补,而是精心体会静养心智——运动就是精气直觉和炼精知觉也。盖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要想还我固有,无非用文武之道来体现,炼精化出智慧可以习文,炼精化出内气就是十三势——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王宗岳)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王宗岳)
第四、速度知觉——没有固精化气则无从炼精化气——精气者,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觉,不动不知。聚集精气,则内气生,内气运行,故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固精化气,动知者易,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王宗岳)——炼精化气十三势,运觉者难。固精化气,精气充注脊椎,先求自已知觉运动,得之于身,自能知人。
第五、虚实知觉——炼精化气,精气运行,要先求知人,恐失于自己。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王宗岳)因此,借助十三势,松柔为劲,虚实为气,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后懂劲然也。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王宗岳)
2、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粘沾连随是也!精气充足而且充沛,方才定之方中足有根,其中,腰成为了知觉的基础盘:身形腰顶皆可以,粘沾连随意气均。运动知觉来相应,神是君位骨肉臣。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乃武并乃文。
第一,粘者,例如提手上式,三虚抱一实,提上拔高之谓也,腰顶就是周身粘劲转。第二,沾者,任何一个动作的虚实转换,虚就是沾,松就是沾——留恋缱绻之谓也。第三,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虚实相续。第四,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舍己从人太极圈。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沾连随不可,斯粘沾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王宗岳)
3、知觉运动得之在炼精化气,而后方能懂劲松松松,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柔柔柔。因此,太极拳精气神包含了打的身心,对待对手没有杀伐之心——对待无病:顶、偏、丢、抗,失于对待也。所以为之病者,既失粘沾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偏丢抗相对于人也,要以粘沾连随等待于人也。能如是,不但无对待之病,知觉运动自然得矣,可以进于懂劲之功矣。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王宗岳)
4、顶偏丢抗的原因在精气不足。炼精化气,十三势在于精气大周天的运行。炼精化气还要炼神还虚,不丢不顶,精神内守,方才知道“太极圈”就是精气神,就好比孙悟空金箍棒画出的那个圆圈。
顶者,出头之谓也。偏者,不及之谓也。丢者,离开之谓也。抗者,大过之谓也。要知于此四字之病,一定要明白太极圈的关键守住——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不明粘沾连随,断不明知觉运动也,就是: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初学对手,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难者,腰部能如水磨摧急缓,脊椎就好比云龙风虎象周旋。粘沾连随,而不许顶偏丢抗,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是所不易矣。
内容图片
内容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