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吹响了超现实主义魔角的博斯

 陶鹿在读书 2024-05-14

博斯是谁?他的生平事迹、画作归属、风格演变,对于现代人来说有很多的未知数。但这位北方文艺复兴艺术时期的重要艺术家,启发了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同时代的达芬奇、丢勒已经大放异彩,而博斯的作品直到他去世几十年后,大多数人还将博斯简单视为“怪物和复合体动物的创造者”。

翻开博斯的画作,《人间乐园》,赤身裸体的年轻人群体以各种不自然的姿势或站立或趴伏在巨大的果实上,这充满魔力和宗教般的梦幻童话世界,柔和的色彩中却隐隐透露出莫名的不安。这样的绘画场景会让人想起很多邪典电影、莉奥诺拉·卡林顿的文字与画作、涩泽龙彦的异色美学。

艺术史学家劳琳达·狄克逊的著作《博斯》,全书附上200多幅彩色画作,试图用文字和画作来掀开博斯神秘的面纱。全书脉络清晰,从博斯所处的文艺复兴时代,他的出生、教育信息,他多变的画风,以及画作背后隐藏的各种复杂思想,博斯风格又是如何影响现代艺术的,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回到博斯的时代,感受博斯画作的丰富底蕴。

理解博斯的艺术,艺术家本人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中世纪晚期艺术家还被称为匠人,他们的生平事迹并没有被专门记录在史册中。博斯的家乡地处比利时附近的斯海尔托亨博斯城,是繁荣的贸易中心与农业中心。修道院教堂、灵修会成为市民生活的重要元素。作者通过契约、税单等文件推测博斯出生富贵,加入圣母兄弟会,继承了家族画画专业技能,这可以推测他从小接受过正规专业艺术训练,三十而立就已经声名在外。他的画作大多为意大利赞助人创作,他的画作也吸引着高等知识群体和各国贵族阶层。

画作特点,博斯绘画风格根源是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的传统,描绘风景,他采用“直接画法”,模糊了自然形状的轮廓,使其在空间层次中渐行渐远,形成朦胧的、水天相交的远景。通过世俗内容渗透人间现实主义与情感注入,来阐释哥特传统的主流宗教主题,博斯在题材和风格都有着十五世纪艺术的传统,但他风景绘画中的迷人人文气息、作品中的怪异复合生物都有着前瞻性的尝试,让传统主题中展现出“博斯”式的想象力。

博斯绘画的主题之一是被原罪制约的人性如何无力地抵抗世俗的诱惑。书中认定博斯为一位道德家,《七宗罪和最终四事》中中心环形布局和四角构图的“桌面”不是博斯首创,画作主题与当时流行的道德说教论有诸多共同之处,因果与上帝之眼相关联,有着博斯对宗教的批判,背后的时代背景正是宗教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转变趋向就在博斯的画中呈现。

涩泽龙彦说“世界是神之手撰写的一本巨大的书,这本书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化为一种语言,所有语言都有充分的含义。”博斯的每一张画作都有充分的含义,道德说教、占星术、炼金术、对世界末日的恐慌,看起来特别魔幻。画作中人物神态的安详宁静与颜色丰富却又混沌变幻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博斯把世界之于他的“印象”,寻找独属的神秘形象将世界化为自身的部分,绘画成为他思想与现实相互交织的外化表现。

随着雕版画的发展,让博斯的画作走向了世界,16世纪欧洲北部还发生了“博斯复兴”。大多数模仿者更痴迷他的地狱图景与复合怪物。19世纪博斯画作被艺术史抛弃,认为是异端变态的代表,到如今大多数美术馆没有馆藏。20世纪流行文化人民将目光再次聚焦博斯身上,以及他用辛辣幽默表达人类的愚蠢与软弱。如今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视听媒介也能看出博斯的影子,但他的精神内核依旧等待人类去挖掘。

看博斯的画作会有断续的眩晕感,如果喝下博斯喂给我们的神奇药水,我们就会掉进神奇的绘画世界中寻找到宇宙的种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