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议“有汗不可用麻黄”

 嵩风阁 2024-05-14 发布于河南

图片

麻黄是辛温解表药,认为其“发汗之力过强”,多用于无汗、恶寒之伤寒表实证。《本草通玄》云:“麻黄轻可去实,为发表第一药,惟当冬令在表真有寒邪者,始为相宜。虽发热恶寒,苟不头疼、身痛、拘急、脉不浮紧者,不可用也。”后世在麻黄之用上,顾虑甚多,将其视为“发汗猛于虎”者不在少数,囿于“有汗不可用麻黄”之争而不能自已。

不敢妄测历代医家之意,不敢忘评今人麻黄之用,现仅从《伤寒杂病论》原文探讨使用麻黄是否基于“有汗无汗”。

首先是麻黄汤。《伤寒论》第35条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条文中明确提到“无汗”,麻黄用了3两。“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每次服用约三分之一的量(约1两麻黄)。

其次是大青龙汤。《伤寒论》第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条文中明确提到“不汗出”可用,而“汗出”则不可用。麻黄用了6两。“煮取三升,温服一升”,相当于每次服用2两麻黄。

以上是“无汗用麻黄”的两条典型条文和方剂。那是不是仲景认为只有无汗才用麻黄呢?不尽然。

继续看《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此条文明确提出了“汗出”。麻黄用了4两,“煮取二升,温服一升”,也是相当于每次服用2两麻黄。

类似的,《金匮要略》越婢汤云:“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此条文也明确提出了“汗出”。麻黄用了6两,“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也是每次服用2两麻黄。

图片

相较于麻黄汤和大青龙汤,而麻杏石甘汤和越婢汤都是在“汗出”情形下用的麻黄。那这里用麻黄是为了发汗吗?显然不是。因为麻杏石甘汤原文提到“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桂枝汤为发汗轻剂。发汗轻剂之桂枝汤都不可再用了,说明汗出过多,需要止汗,不可能再用麻黄取其汗了。越婢汤在“续自汗出”即汗出不止的情况下,从临床出发,也需要“止汗”。在需要“止汗”情形下,依然用“发汗猛药”麻黄,能达到“止汗”的目的吗?岂不是与治疗目的背道而驰吗?

再仔细查看麻杏石甘汤和越婢汤的药物组成发现,两个方子都用了“半斤石膏”,即石膏8两。《本经》记载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通常认为,石膏配伍麻黄,即能起到“止汗”作用。不过,大青龙汤也用了石膏,而大青龙汤是用来发汗的。看来,麻黄配伍石膏,是“发汗”还是“止汗”,并不确定。

还是从原文入手细细斟酌一下,原来奥秘在于石膏用量上。大青龙汤虽用了石膏,但用量小“如鸡子大”。据专家学者考证,“如鸡子大”的石膏在30-50g,即3两左右,而麻黄用了6两,大概是石膏的2倍,即2:1。观麻杏石甘汤和越婢汤中麻黄与石膏的比例分别为1:23:4。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麻黄用量大于石膏时,发挥“发汗”之功;当麻黄用量小于石膏时,起“止汗”之效。是不是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比例决定了是“发汗”还是“止汗”?答案是肯定的。

再从头梳理一下,又有新的发现。凡是欲用麻黄“发汗”的,不管有没有配伍石膏,在其煎服法中均记载了覆汗法,如麻黄汤“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大青龙汤“取微似汗”,葛根汤“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将息及禁忌”,小青龙汤“须臾啜热稀粥一升,助药力,取微汗”。反观欲用麻黄“止汗”的,除了配伍大于麻黄用量的石膏之外,在其煎服法中均未提及覆汗法。这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单方如此,仲景用的麻黄复方亦如此。查阅《伤寒论》第232527条亦能探知一二。第23条曰“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身痒是因为汗不得出,用麻黄显然是为了“发汗”,煎服法中提到了覆汗法“将息如上法”。第25条曰“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这里用麻黄也是为了“发汗”,一如既往的在煎服法中提到了要用覆汗法——“将息如前法”。

而第27条曰“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明确提出了“不可发汗”,然而赫然用了麻黄。但至此已不感意外,想必方中用了大于麻黄用量的石膏,而且不会用覆汗法。果然,麻黄用了18铢,石膏用了24铢;果然,没有覆汗法。

如上所述,“有汗”、“无汗”不构成使用麻黄的羁绊,通过与不同剂量的石膏配伍,配合是否覆汗法,麻黄既可发挥“发汗”之功,又可施展“止汗”之效。盖是神奇也。至此,执于“有汗不可用麻黄”之争已无任何意义。

(本分享用于专业探讨与交流,请勿自行照方抓药)

*以上内容摘自《经方临床实战录》(吴鸿主编)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