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内科学习题集----心系疾病----头痛

 柔性整脊史大夫 2024-05-14 发布于河南

第一节 头痛

一、单项选择题

1.A1型题

(1)首载头痛病名的著作是

A.《伤寒论》 B.《东垣十书》 C.《丹溪心法》

D.《黄帝内经》 E.《难经》

解析:头痛病名首载于《黄帝内经》。

(2)补充了太阴、少阴头痛,并主张分经用药的医著是

A.《黄帝内经》 B.《证治准绳》 C.《伤寒论》

D.《医林改错》 E.《兰室秘藏》

解析:李东垣《兰室秘藏·头痛门》补充了太阴、少阴头痛,主张分经用药。

(3)提出“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的医家是A.李东垣 B.朱丹溪 C.张仲景D.王肯堂 E.王清任

解析:朱丹溪《丹溪心法·头痛》云:“头痛多主于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强调了痰与火在头痛发病中的作用。

(4)提出“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的医家是

A.张景岳 B.王肯堂 C.张仲景D.李东垣 E.王清任

解析:张景岳《景岳全书·头痛》云:“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

(5)首创血府逐瘀汤治疗头痛顽疾的医家是

A.张景岳 B.李东垣 C.王清任D.张仲景 E.朱丹溪

解析:王清任《医林改错》首创血府逐瘀汤治疗头痛顽疾,颇具新意。

(6)外感头痛的致病因素以何者为主

A.风邪 B.寒邪 C.湿邪D.热邪 E.燥邪

解析:外感头痛以风邪为主,并与它邪合而为病。

(7)与内伤头痛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A.肺、脾、肾 B.肝、脾、肾 C.心、肝、肾

D.肝、肺、肾 E.肝、脾、肺

解析: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8)阳明头痛的“引经药”应首选

A.羌活、川芎、蔓荆子 B.葛根、白芷、知母 C.柴胡、黄芩、川芎

D.藁本、吴茱萸、钩藤 E.细辛、白芷、羌活

解析:根据头痛部位的不同,参照经络循行部位选用适当的引经药,可提高疗效。太阳经常用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经常用葛根、白芷、知母;少阳经常用柴胡、黄芩、川芎:太阴经常用苍术;少阴经常用细辛;厥阴经常用吴茱萸、藁本。

(9)太阳头痛,多痛在

A.前额部及眉棱骨 B.头之两侧,连及于耳 C.颠顶部位,或连目系

D.头后部,下连于颈 E.以上均非

解析:太阳经头痛部位在后颈部及项背部。

(10)下列不属于内伤头痛病机的是

A.肝脾肾功能失调 B.风火上扰清窍 C.痰瘀痹阻脑络

D.气血阴精亏损,清窍失养 E.风寒湿热之邪外袭,上扰清窍

解析;外感头痛多责之于风、寒、湿、热,属表实证;内伤头痛与肝、牌、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多关乎气、血、痰、瘀、虚,其中气血亏虚、肾精不足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11)下列不属于内伤头痛辨证要点的是

A.痛无休止 B.起病缓慢 C.反复发作

D.劳累痛甚 E.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

解析:内伤头痛多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空痛、昏痛,痛势绵绵,遇劳加重,时作时止,以虚证为多。

(12)下列不属于外感头痛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 跳痛B.灼痛 C.重痛D.掣痛 E.空痛

解析:外感头痛多呈掣痛、跳痛、灼痛、重痛,痛无休止;内伤头痛多呈胀痛、刺痛、隐痛、空痛、昏痛,痛势绵绵,遇劳加重,时作时止。

(13)治疗风寒头痛的代表方剂是

A.川芎茶调散 B.芎芷石膏汤 C.羌活胜湿汤

D.天麻钩藤饮 E.半夏白术天麻汤

解析:治疗风寒头痛的代表方剂为川芎茶调散。

(14) 肾虚头痛的治法为

A. 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B.滋阴养血,和络止痛

C.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D.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E.平肝潜阳息风

解析:痰浊头痛治当健脾燥湿,化痰降逆;血虚头痛治当滋阴养血,和络止痛;肾虚头痛治当养阴补肾,填精生髓;瘀血头痛治当活血化瘀,通窍止痛;肝阳头痛治当平肝潜阳息风。

(15)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常见于

A.风寒头痛 B.风热头痛 C.风湿头痛D.肝阳头痛 E.痰浊头痛

解析:风热头痛主要临床表现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赤等。

(16)痰浊头痛的证机概要为

A.风热外袭,上扰清窍,窍络失和

B.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

C.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D.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

E.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充

解析:痰浊头痛证机概要属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

(17)天麻钩藤饮主要用于治疗

A.痰浊头痛 B.血虚头痛 C.肝阳头痛D.肾虚头痛 E.瘀血头痛

解析:痰浊头痛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血虚头痛方选加味四物汤;肝阳头痛方选天麻钩藤饮;肾虚头痛方选大补元煎;瘀血头痛方选通窍活血汤。

(18)治疗风湿头痛的代表方剂是

A.通窍活血汤 B.天麻钩藤饮 C.半夏白术天麻汤

D.羌活胜湿汤 E.川芎茶调散

解析:痰浊头痛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血虚头痛方选加味四物汤;肝阳头痛方选天麻钩藤饮;肾虚头痛方选大补元煎;瘀血头痛方选通窍活血汤。

(19)血虚头痛的证机概要为

A.风热外袭,上扰清窍,窍络失和

B.营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C.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D.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

E.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充

解析:血虚头痛证机概要为营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20)下列不属于气虚头痛常见临床表现的是

A.头痛隐隐 B.遇劳则加重 C.倦怠乏力D.时发时止 E.胸脘痞闷

解析:气虚头痛临床表现为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则加重,纳食减少,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1)通窍活血汤主要用于治疗

A.痰浊头痛 B.血虚头痛 C.肝阳头痛D.肾虚头痛 E.瘀血头痛

解析:痰油头痛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血虚头痛方选加味四物汤;肝阳头痛方选天麻钩藤饮;肾虚头痛方选大补元煎;瘀血头痛方选通窍活血汤。

(22)引经药吴茱萸、藁本等常用于

A.太阳头痛 B.厥阴头痛 C.阳明头痛D.少阳头痛 E.少阴头痛

解析:根据头痛部位的不同,参照经络循行部位选用适当的引经要,可提高疗效。太阳经常用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经常用葛根、白芷、知母;少阳经常用柴胡、黄芩、川芎;太阴经常用苍术;少阴经常用细辛;厥阴经常用吴茱萸、藁本。

2.A2型题

(1)患者头痛连及项背,呈掣痛样,时有拘急收紧感,常伴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头痛喜裹,口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其证候类型是

A.风寒头痛 B.风热头痛 C.风湿头痛D.肝阳头痛 E.瘀血头痛

解析: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应属风寒头痛。

(2)患者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濡。其治法是

A.祛风胜湿通窍 B.疏风清热和络 C.平肝潜阳息风

D.疏散风寒止痛 E.健脾燥湿化痰

解析:该患者属风湿头痛,治宜祛风胜湿通窍。

(3)患者头痛昏蒙沉重,胸脘痞闷,纳呆呕恶,舌质淡,苔白腻,脉滑。其治法是

A.养阴平肝,潜阳息风   B.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C.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D.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E.健脾益气升清

解析:该患者属痰湿头痛,治宣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4)患者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则加重,纳食减少,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其治法是

A.养阴平肝,潜阳息风B.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C.疏散风寒止痛

D.养血滋阴,和络止痛E.健脾益气升清

解析:该患者属气虚头痛,治宜健脾益气升清。

(5)患者,男,49岁。头痛昏蒙沉重,胸脘痞闷,纳呆呕恶,舌质淡,苔白腻,脉滑。其证候类型是

A.风寒头痛 B.痰浊头痛 C.风湿头痛D.肝阳头痛 E.瘀血头痛

解析: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应属痰浊头痛。

(6)患者头痛而晕,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其治法是

A.滋阴养血,和络止痛 B.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C.平肝潜阳息风

D.疏散风寒止痛 E.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解析:该患者属血虚头痛,治宜滋阴养血,和络止痛。

(7)患者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寐健忘,遗精带下,舌质红,苔少,脉细无力。其治法是

A.疏风清热和络 B.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C.养阴平肝,潜阳息风

D.养血滋阴,和络止痛E.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解析:该患者属肾虚头痛,治宜养阴补肾,填精生髓。

(8)患者,男,32岁。头痛而胀,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便秘尿赤,舌质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治疗方选

A.川芎茶调散B.羌活胜湿汤C.芎芷石膏汤

D.桑菊饮E.半夏白术天麻汤

解析:该患者属风热头痛,代表方剂为芎芷石膏汤。

(9)患者头胀痛而眩,以两侧为主,心烦易怒,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其证候类型是

A.风寒头痛B.风热头痛C.风湿头痛D.肝阳头痛E.瘀血头痛  

解析: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应属肝阳头痛。

(10)患者,男,42岁。头部外伤后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维刺,舌质紫暗,可见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其证候类型是

A.风寒头痛 B.痰湿头痛 C.风湿头痛D.肝阳头痛 E.瘀血头痛

解析: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应属瘀血头痛。

(11)患者头痛以后颈部及项背部为甚,伴恶寒发热,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处方用药加羌活、川芎,其引经药作用在

A.少阳经 B.太阳经 C.阳明经D.少阴经 E.厥阴经

解析:后颈部及项背部为太阳经循行部位,羌活、川芎入太阳经。

(12)患者,女,46岁。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其治法是

A.疏风清热和络 B.祛风胜湿通窍 C.平肝潜阳息风

D.疏散风寒止痛 E.健脾燥湿化痰

解析:该患者属肝阳头痛,治宜平肝潜阳息风。

(13)患者,男,37岁。有头部外伤史,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紫暗,苔薄白,脉细涩。治疗方选

A.加味四物汤 B.天麻钩藤饮 C.半夏白术天麻汤

D.大补元煎 E.通窍活血汤

解析:该患者属瘀血头痛,治疗方选通窍活血汤。

(14)患者,男,62岁。头痛隐隐,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少寐健忘,舌红少苔,脉细无力。其证候类型是

A.肾虚头痛B.肝阳头痛C.气虚头痛D.血虚头痛 E.痰浊头痛

解析: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应属肾虚头痛。

(15)患者,女,32岁。头痛而晕,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其证候类型是

A.肾虚头痛B.肝阳头痛C.气虚头痛D.血虚头痛E.痰浊头痛

解析: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应属血虚头痛。

(16)患者,女,27岁。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则加重,纳食减少,倦怠乏力,气短自汗,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其证候类型是

A.肾虚头痛 B.肝阳头痛 C.气虚头痛D.血虚头痛 E.痰浊头痛

解析: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应属气虚头痛。

(17)患者,女,40岁。头两侧疼痛,连及于耳,伴有忽冷忽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目眩,脉弦细,舌质偏红,苔薄黄。处方用药加柴胡、黄芩、川芎,其引经药作用在

A.少阳经 B.太阳经 C.阳明经D.少阴经 E.厥阴经

解析:头之两侧,连及耳,为少阳经循行部位;柴胡、黄芩、川芎为少阳胆经引经药。

(18)患者,女,40岁。头痛昏蒙,神志呆滞,项背强急,四肢抽搐,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苔白腻,脉弦滑。治疗方选

A.涤痰汤 B.二陈汤 C.半夏白术天麻汤D.导痰汤 E.顺气导痰汤

解析: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应属痰浊头痛,治疗宜首选半夏白术天麻汤。

3.A3型题

组题1:患者,男,65岁。有“高血压病”病史20年。近日,因家中琐事上火后出现头胀痛而眩,以两侧为主,心烦口苦,面赤,兼胁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1)其最可能的诊断是

A.头痛B.眩晕C.中风D.痴呆 E.癫狂

解析:患者以头痛为主要表现,辨病为头痛。

(2)其治法是

A.滋阴养血 B.益气升清 C.补肾填精

D.平肝潜阳息风E.祛风胜湿通窍

解析:根据临床表现,应属肝阳头痛,治当平肝潜阳息风。

组题2:某患者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1)其证候类型是

A.风寒头痛B.风热头痛C.风湿头痛D.肝阳头痛 E.痰浊头痛

解析: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应属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清阳。

(2)其治法为

A.祛风胜湿通窍 B.疏风散寒止痛 C.疏风清热和络

D.平肝潜阳息风 E.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解析:风湿头痛治当祛风胜湿通窍。

组题3:某患者头胀而眩,头昏,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苔薄黄,脉弦有力。

(1)其证候类型是

A.风寒头痛 B.风热头痛 C.风湿头痛D.肝阳头痛 E.痰浊头痛

解析:头胀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或兼胁痛,面红口苦,应属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2)治疗方选

A.半夏白术天麻汤 B.柴胡疏肝散 C.天麻钩藤饮

D.通窍活血汤 E.羌活胜湿汤

解析:治疗肝阳头痛的代表方剂是天麻钩藤饮。

4.B型题

A.益气聪明汤 B.川芎茶调散 C.羌活胜湿汤

D.加味四物汤 .E.半夏白术天麻汤

(1)治疗痰浊头痛的代表方剂是E.半夏白术天麻汤

解析:治疗痰浊头痛的代表方剂是半夏白术天麻汤。

(2)治疗风湿头痛的代表方剂是C.羌活胜湿汤

解析:治疗风湿头痛的代表方剂是羌活胜湿汤。

(3)治疗气虚头痛的代表方剂是A.益气聪明汤

解析:治疗气虚头痛的代表方剂是益气聪明汤。

(4) 治疗风寒头痛的代表方剂是B.川芎茶调散

(5) 解析:治疗风寒头痛的代表方剂是川芎茶调散。

A.头后部 B.前额部 C.眉棱骨D.颠顶部 E.头之两侧

(5)太阳头痛的部位在A.头后部

解析:太阳经头痛部位在后颈部及项背部。

(6)厥阴头痛的部位在D.颠顶部

解析:厥阴经头痛部位在颠顶部位,或连及目系。

A. 柴胡、黄芩、川芎 B.杜仲、桑寄生、续断 C.羌活、蔓荆子、川芎D.葛根、白芷、知母 E.吴茱萸、藁本

(7)常用于治疗太阳头痛的引经药是C.羌活、蔓荆子、川芎

解析:部位的不同,参照经络循行部位选用适当的引经药,可提高疗效。太阳经常用羌活、蔓荆子、川芎。

(8)常用于治疗阳明头痛的引经药是D.葛根、白芷、知母

解析:部位的不同,参照经络循行部位选用适当的引经药,可提高疗效。阳明经常用葛根、白芷、知母。

A. 风寒头痛 B.风热头痛 C.风湿头痛D.肝阳头痛 E.痰浊头痛

(9)症见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微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脉浮数者,属于B.风热头痛

解析: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属风热外袭,上扰清窍,窍络失和。

(10)症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小便不利,大便溏,苔白腻,脉濡者,属于C.风湿头痛

解析: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属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

二、多项选择题

1.与内伤头痛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B.C.D.E.

解析:内伤头痛多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2.下列属于内伤头痛病因的是

A.情志失调 B.感受外邪 C.跌仆损伤D.先天不足 E.饮食劳伤

解析:感受外邪为外感头痛病因。

3.头痛的主要病理因素包括

A.B.C.D.E.

解析:外感头痛多责之于风、寒、湿、热;内伤头痛多关乎气、血、痰、瘀、虚。

4.下列对头痛病机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头痛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痰浊中阻日久,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营血亏虚,不养脑窍,可转化为气血亏虚之头痛

C.肝阳、肝火日久,阳明伤阴,肾虚阴亏,可转化为肾精亏虚的头痛,或阴虚阳亢,虚实夹杂之头痛

D.各种头痛迁延不愈,病久入络,又可以转变为瘀血头痛

E.头痛虚实不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头痛病机演变常可由实转虚或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如痰浊中阻日久,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营血亏虚,脑窍失养,可转为气血亏虚之头痛;肝阳、肝火日久,阳热伤阴,肾虚精亏,可转为肾精亏虚之头痛,或阴虚阳亢,虚实夹杂之头痛。各种头痛迁延不愈,病久人络,又可转变为瘀血头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