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如何称呼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一元堂中医张 2024-05-15 发布于辽宁

在《黄帝内经素问》的《金匮真言论》一章中,表示了方位与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对天文的观察,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神秘色彩。

东方,代表着日出之地,与“岁星”相应。“岁星”即木星。古人在长期的天文观测中发现,木星大约每十二年围绕太阳运行一周。因此,他们创造了“岁星纪年”法,用以记录时间的流转。然而,由于这种方法存在误差,后来逐渐被更为精确的“太岁纪年”法所取代。尽管如此,岁星在古人心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东方之象征,代表着生长与繁荣。

南方,热情如火,与“荧惑星”相应。“荧惑星”即火星。之所以被古人称为“荧惑星”,是因为它荧荧如火,光芒闪烁,且位置、亮度时常变动,令人难以捉摸。荧惑星的存在,给南方增添了一抹神秘与变幻莫测的色彩。

中央,作为四方之中心,与“镇星”相应。“镇星”即土星。古人认为它每二十八年运行一周天,每年坐镇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因此,土星被赋予了“镇星”的美称,寓意着它守护着中央的安宁与稳定。

西方,代表着日落之地,与“太白星”相应。“太白星”即金星。太白星君在道教中掌管金星,具有极高的地位。唐朝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说“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上公,大将军之像也。

北方,寒冷而深邃,与“辰星”相应。“辰星”即水星,由于它只能在早晨或傍晚的短暂时间内出现,因此得名“辰星”。古人通过观察水星的出现与消失,感悟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五星与方位的对应关系不仅揭示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深刻认识,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考。这种对应关系深刻影响了古人的时间观念、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