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良有漏

 且听春踪 2024-05-15 发布于河北

图片源于网络

很多时候我的思维都困在自我感动上,时时想证明我是一个好人。

以为我就是那个人之初性本善的发光体,哪怕偶尔有了一些小小违背道义的事情,也找各种理由,认为绝不是我的问题,而是因为后天染着,情非得已。

总之我没有错。

在我七岁时,来了一群和我一样大的讨饭小孩子,我把新蒸熟的一锅米饭给他们盛出来一半。

那些和我一样高的小朋友瞬间眼睛发光,好几个人围着米饭,惊讶的喊“呀!大米饭!”。

霎时我的善心感觉前所未有的被满足,甚至眼里有了泪水。

中午父亲下班回家看着我们仅剩的午饭,毫不客气的骂了我,让我和他们一起去讨饭。

从那以后,再看见讨饭的来,我都会藏起来,假装家里没人。这种情景,成了我的一个躲猫猫游戏。

听着那既胆怯又充满期待的敲门声,我这个他们口中的好心人则竖着耳朵听,大气不敢出。

隔着门他们永远找不到我,等脚步声远了,我偷偷从窗口望着那些围了红蓝头巾的人拿着空碗离去的背影,我既有胜利的喜悦,又有些莫名的感觉,当然那时的我无法咀嚼出这种感觉是什么味道。

有一天老师听了我这个记忆回放,并没有认可我幼时的善良,也没批评我后来的是不善行为。

他而是告诉我,把那时米饭给出去的功德应该分给父亲一半。因为那半锅米饭是父亲辛苦赚来的,我的这种行为会让家人中午没饭吃。

我从没在父亲的角度想过这半锅米饭。对于他来说,养家糊口是第一的责任。

而我用他的付出来成全我的善良。被骂后还会有种善良被扼杀的无辜感。

那之后我之所以躲着讨饭的人,是因为怕再给米饭会挨骂。

其实那天中午我应该不吃饭,因为我的已经给他们了。虽然没有记忆了,大概那天没有吃饭的是父母,不是我。

真是惭愧啊!我原本可以每次在他们敲门后,都把自己的下一顿饭给出去,偶尔饿一两顿也不会影响我的健康。却可以让一颗流浪无依的心得到温暖。

可惜我没有那样做,却选择了不开门,如今我也咀嚼出那种莫名的滋味,叫感同身受,是为了生存放下尊严的无奈,是日复一日没有希望的苦挨。

虽然我没讨过饭,但这多年却都在乞讨别的,如安全感和独一无二的爱,还有尊严、公平、富足。

如果那一扇扇门开了多好,可惜我都和他们一样失望的离开。

在人生漫漫长路上,我选择了善良。可又有哪一次的善良没有过杂念呢?

那次碰巧一周捡到两个手机,都物归原主后,我明显的兴高采烈。因为做了好事我获得了快乐,被失主感谢时,我是那么光辉灿烂,显得品德高尚。

恒先生感受到我的这种高涨情绪,说差不多就行了 ,不就是物归原主嘛!

突然间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那样瘪下来。

是啊!我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捡了还了就结束了。没必要沉浸在自我感动的好人光环中。

谨以此文为戒,感恩一切。

编外:

梁武帝问达摩祖师:“大师,我在国内建造了很多寺庙,印送抄写了很多佛经,供养了众多僧众。请问大师,我可得多少功德?”

达摩祖师回答道:“无功德。”

梁武帝听后不悦,直言道:“明明功德巍巍,大师为何说没有功德呢?”

达摩祖师说道:“陛下所做的这些佛事虽然看似巨大,却都是有漏的,并不究竟,所以没有功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