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肉类的寒热功效

 中医师王云涛 2024-05-15 发布于北京

随着百姓生活条件的变好,基本上每家每天都可以吃上各种肉类。当然了,那些主动素食者除外。我不是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而是间断素食者。平时偶尔也吃各种肉类。后来发现,我吃牛肉多了的话,就会在迎香穴长痤疮、磨牙牙龈红肿疼痛。晚上吃鸡肉的话,一般会在凌晨3点醒来。吃鱼肉的话,右手无名指皮肤会出现湿疹,并出现口腔溃疡。吃羊肉后,也会长口腔溃疡。因此,这让我对各种肉的药性不同有了兴趣。

1 猪肉

《黄帝内经》认为肾之畜为“彘”,也就是猪。因此,猪肉属于肾水一类。

常见的猪肉分为两种:普通白猪肉和号称散养的黑猪肉。平时在超市买到的普通猪肉,多为长白猪肉、土杂猪肉等。《食疗本草》:“猪肉味苦,微寒。压丹石,疗热闭血脉。虚人动风,不可久食。令人少子精,发宿疹。主疗人肾虚。肉发痰,若患疟疾人切忌食,必再发。”可见猪肉偏于寒。对于价格高昂的散养黑猪肉接触不多。但是我曾接诊过的三例包皮水肿患者都是刚吃了这种昂贵的散养黑猪肉后发病。我当时认为是“磺胺过敏”所致包皮水肿。但是,不知道是否与这种黑猪肉有关,录于此,供参考。

2 鸡肉

《神农本草经》:“丹雄鸡,味甘微温。主女人崩中漏下,赤白沃,补虚,温中,止血,通神。”“黑雌鸡,主风寒湿痹,五缓六急,安胎。”《黄帝内经》:“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常用的乌鸡白凤丸就可以温补气血。可见鸡肉偏于温,助肝阳气,吃过多则导致肝热。有肝火、目赤者不可多吃。

3 牛肉

传统牛肉多为黄牛肉。现今吃的牛肉也有黑牛肉。《名医别录》:“牛肉,味甘,平,无毒。主消渴,止泄,安中益气,养脾胃。”《日华子本草》:“水牛肉,冷;黄牛肉,温。”《黄帝内经》:“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我自己吃牛肉后多在迎香穴长红色的痤疮、牙龈肿痛,所以我认为百姓日常吃的牛肉偏温热,温补脾胃。朱丹溪曾用“倒仓法”治疗他老师的疾病,所用材料就是牛肉。

4 羊肉

《服食导饵》:“羊肉,性味甘温。功能温中暖下,补气养血,益肾强胃,助阳道。效用:滋补强壮、补气养血,凡久病之体,虚劳羸弱,产后气血大虚、崩漏失血等症,皆可用之。还可温中暖下,治虚寒吐痢、产后中寒,以及寒疝腹痛、五劳七伤虚冷等症,还可治血虚腰痛、筋骨疼痛。”《黄帝内经》:“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 《金匮要略》:“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产后腹中疗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

我曾在玉渊潭公园西门外吃了两串号称山羊肉做的羊肉串。吃完后就感到胸口烦热,当晚辗转反侧,彻夜不眠。可见,我吃烤羊肉串可以导致心火旺盛,失眠。我母亲曾把冰箱里冷藏的羊肉翻出来,做成羊肉丸饺子。她只吃了两次,就心慌、失眠,整夜无法合眼。血压高压飙升到180mmHg。看来我们家不适合吃羊肉。

由此可以看出,羊肉确实性温,甚至有些燥热。

5 大虾肉

《本草纲目》:“甘,温,有小毒。”《全国中草药汇编》:“虾,甘,温。托痘疮,下乳汁,壮阳道,为一种强壮补精药。内服有托里解毒之功。”《随息居饮食谱》:“虾甘温,微毒,能够通督脉,壮阳。虾多食发风动疾,生食尤甚,病人忌之。”

我爱人是安徽马鞍山人,所以从小喜欢吃河鲜、海鲜,很喜欢吃大虾。她手足心比较热,所以她有时称自己为“五心烦热”。有一次她给我大儿子剥了好几个大虾吃。当晚,儿子就全身发起荨麻疹。以后每到子时就会全身起荨麻疹。可见吃虾多了会“发风动疾”。经过治疗后儿子荨麻疹痊愈,现在每天吃多半盘子大虾也不会发荨麻疹。可参看:荨麻疹治疗经验浅谈

我自己吃虾后能感到腰部有力,所以这个虾应该是有通督脉补肾的作用。还治疗过吃了大虾后腰痛的患者,诊断的是督脉气血不畅。可见,吃虾后,督脉气血会旺盛、流通加强,可能会舒服。如果督脉气血不畅通,可能会“不通则痛”。

6 鱼肉

有很多种鱼,所以餐桌上有很多种鱼肉。我认为鱼肉总的性味是“热”。因为“鱼生火”。我自己曾经连续吃鱼头,导致嘴里长满了口腔溃疡,体会到了鱼生火。

·草鱼,味甘,性温。可以开胃、滋补。

·鲫鱼,味甘,性平。是我爱人吃的最多的鱼。补脾健胃,利水除湿,通乳。很多产后下奶食材里就有鲫鱼。我治疗低蛋白水肿患者,用鲫鱼配伍赤小豆炖汤喝,效果非常好。

·黄花鱼,味甘,性平。益肾补虚,健脾开胃。我也很喜欢吃大黄花鱼。

·鲅鱼,味甘、咸,性温。健脾补气,补虚养血,可用于贫血、营养不良、产后虚弱等。

·鳙鱼(胖头鱼),甘,温,无毒。暖胃,去头眩,益脑髓,老人痰喘宜之。但是,多食动风热,发疥。

·鲶鱼,性温、味甘。补气、滋阴、催乳、开胃、利小便。是妇女产后食疗滋补的必选食物。炖鲶鱼,非常香,香可以醒脾。一想到这个鱼肉味,就忍不住流口水,可开胃进食。

7 海参

海参,性味甘、咸,性温。补肾益精,养血润燥,除湿利尿。可调理:精血亏损,虚弱,劳怯,阳痿等。我吃过几次海参。一次是在顺景海鲜吃的海参汤。吃完后感到有兴阳功效,看到成年女性后,就感到长得很漂亮,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第二次是在北京某饭店吃的“佛跳墙”里的海参。佛跳墙里有很多珍贵食材。吃完后才知道那一碗佛跳墙挺贵的,相当于我几十天的午饭钱。但是,我吃了后就感到头重脚轻,眼睛无法聚焦,双手心红肿瘙痒。三天后这些症状才消失。回忆这些症状,是佛跳墙补益的力量太强大了,导致自己像被气吹满了一样。可见海参温补力量很大。

8 鸭肉

鸭子是水禽,“春江水暖鸭先知”。鸭肉性寒、味甘咸。可以大补虚劳、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以及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清热、健脾、虚弱、浮肿等。鸭肉是寒性的,所以要烤着吃。炖汤喝的话需要用老鸭才行。如果用嫩鸭子炖汤,人吃了后可能会导致脾胃寒湿,腹泻。我曾患热射病,惧怕热。所以有一段时间,吃肉时只能吃鸭肉。吃完鸭肉后不觉得燥热。

9 兔肉

兔肉,辛甘、寒、无毒。可补中益气,止渴健脾,滋阴凉血,解热毒,利大肠。主阴虚失眠,热气湿痹,消渴,便血,胃热呕吐,消瘦乏力。我家曾养兔很多年,所以我对兔子的习性比较了解。兔子胆小、警觉,喜欢挖土洞。吃草为主,但是如果吃了带露水的草,就会腹胀腹泻。看来兔子也是怕露水的含量的。兔子是可以吃肉的。我曾经把碗里的肉喂给兔子,兔子非常喜欢吃。兔子容易被老鼠撕咬后脑部位,然后就会死去。我家也炖过兔肉吃,吃了以后,不怎么上火。

10 驴肉

《中药大辞典》:“驴肉,甘酸平。补血,益气。治劳损,风眩,心烦。”据我父亲说,现在很多驴肉都是马肉。当然了,也有用其他肉假冒驴肉的。我父亲告诉我说驴肉要吃凉的,不要吃热的。我有一次做了一个试验:吃了温度比较热的驴肉,然后静坐体会。能感到心脏有些慌。很多城市都有驴肉火烧馆,新烤热的火烧夹凉驴肉,一热一凉,吃起来很香。所以有句话:“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这说的是驴肉的香。驴与马应该算一类,如果按照马肉的五行属性算,应该算西方金。《黄帝内经》:“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

11 鹅肉

鹅肉,味甘、性平。具有暖胃开津、止咳化痰、祛风湿的功效。南方有烧鹅饭,北方比较少。有一次我想尝尝烧鹅饭,但是被我老婆制止了。她说烧鹅饭太油腻了,不好。所以我就没去品尝。因此,没有直接体会。

12 生蚝

生蚝咸凉,健脑、补髓、益气填精,对肾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民间很多人认为生蚝肉的形状像女性外阴,所以自然而然的认为生蚝有兴阳、壮阳的作用。实际情况是,确实有这个功效。现代医学认为吃生蚝可以补锌,对男性生殖系统较好。我曾经吃过几个西红柿酱拌生蚝,味道非常好。就吃过一次,所以没感到对男性功能有什么明显作用。

先写这么多吧。下次写一下不同烹饪方法可以改变熟肉的寒热性。就是说,同一种猪肉,炖着吃和炸猪柳性味功效就有所不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