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个小技巧,轻松喝懂白牡丹茶的香气,你也能成为品茶高手

 小陈茶事 2024-05-15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新茶上市季,近期都在写试茶品鉴。

昨晚有茶友留言,他刚收到今年的一级白牡丹新茶,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不是做饭,而是烧水泡茶。

因为心底实在等不及,打算好好尝一尝。

奇怪的是,明明是同一款茶,怎么没有闻出我们在文章里提到的七里花香?茉莉花香?玉兰花香?

他在喝茶时,只感觉喝完后嘴巴里香香的。

鼻子闻起来,嘴巴喝起来,都能直观感受到茶香的存在。

但自己却形容不出来,具体是哪些香气。

还有每一冲泡出来后,总感觉除掉开头、结尾,整体上茶香表现大差不差,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

试问,这种情况正常吗?

是自己的嗅觉不够灵敏?还是说在泡茶品尝时,品鉴方式不得其法?

面对茶友留下的问题,三言两语暂时说不清。

初夏喝新茶,白牡丹堪称白茶花仙。

兰花香、小苍兰香、栀子花香、玉兰花香、茉莉花香、七里花香、苦楝花香等,可谓诸香纷纭。

为了更好地喝懂白牡丹的香气,这5个闻香品鉴的细节,不容错过。

《2》

一、初步闻干茶。

人也好,物也罢,初识阶段的第一印象都很重要。

当你按斤买入一款白牡丹,打算买回家慢慢喝时,收到货后不妨先检查。

开箱之后,逐层打开密封包装。

见到干茶的刹那,屏气凝神,多认真嗅闻。

从箱内弥漫出来的阵阵茶香,便能被轻易捕捉。

开箱检查时,有不少检查重点。

首先,看干茶等级,芽头是否饱满?叶片是否嫩窄?白毫是否密集?

其次,看整体颜色,用料是否均匀?叶片是否带有褐暗痕迹?新茶是否维持清爽的一清二白颜色?

最后,便是顺道闻香气。

整箱干茶闻起来,底线要求是香气清爽、茶香馥郁、不掺杂一丝一毫的杂味怪味。

初略嗅闻时,对于那些细致的兰香、栀子香、桂花香、茉莉香等茶香细分,可暂时不做要求。

但整体观感初印象,一定不能差。

一旦闻出怪味杂味,这箱茶便不能留,及时售后处理为好。

《3》

二、温杯摇干香。

趁着开箱检查的机会,从中抓出一把干茶。

放在电子克秤上,称出5克备用。

紧接着是准备茶具。

试新茶,最好是准备瓷质盖碗,白瓷、青花、影青、柴烧等皆可。

将盖碗、公道杯、小茶杯洗干净后,摆在茶盘上,轮流用热水温杯。

烫盖碗、也烫茶杯。

将泡茶喝茶所需器物,一应烫洗过一遍,随后趁热往盖碗内投入提前准备的干茶。

咖啡倒进热的杯子里会更香。

而干茶,倒进保留着温杯余热的盖碗内,受到阵阵热气熏蒸,更能充分激发香气。

投茶入内后,合上盖,拿起盖碗轻轻摇晃。

接着,将整个盖碗移近鼻端下方。

像打开贝壳那样,掀出一个缺口。

凑近细闻,便能清晰完整感受出白牡丹的干茶香。

于新上市的高山白牡丹干茶而言,毫香、干草香、花香、竹林竹叶香等,最常出现。

《4》

三、注入沸水刹那专注细嗅。

茶与水之间的关系,好似一段鱼水情。

茶遇水则发。

然而,当干茶遇到急遽而下的滚烫沸水时,触发的不仅是茶味,还包括袅袅茶香。

拿起烧水壶,将壶嘴对准干茶上方。

往下注水时,均匀快速环绕。

确保让盖碗内的白牡丹干茶,雨露均沾,被沸水快速润湿。

一边往下注入沸水时,另一边可以专注在眼前,屏气呼吸。

此时,以盖碗为圆心,四周起码一手臂宽的距离范围内,都盈满阵阵香气。

端坐在泡茶位置上,哪怕没有刻意闻,丝丝绕绕的香气也能飘入鼻端。

假设一款茶,连高温沸水激发下,香气也是低沉发闷,没有半点茶香四溢感。

这样的茶不是先天品质缺失,就是早已跑气,不算什么好茶。

《5》

四、沥干茶汤后揭盖闻香。

盖碗泡白牡丹新茶,出汤时间是有技巧的。

前5冲、6冲左右,要尽量求快。

快速注水,迅速合盖,立马出汤。

从往下注水的那一刻算起,尽快在7-8秒钟内将大量茶水倒出。

随即进一步沥干/滴干/甩干碗底剩余少量残茶后,放下盖碗,趁热揭盖闻。

闻盖香,一定要趁热。

直面沸水高温洗礼后,袅袅上扬的馥郁香气,被盖子大量拦截。

趁热闻,闻到的前调香气最是馥郁、完整、有层次。

此时,面对一团香雾般涌出的盖香,正确的闻香手法如下:

提前深呼吸,揭盖凑近鼻端下方后,对准盖子中心,深深吸气,避免往外呼气。

嗅闻一番后,如果拿不准具体的香气层次变化,不妨将盖子移到一旁,换一下呼吸,再次闻香。

闻盖香,可分3个阶段。

趁热揭盖闻,闻前调香;等盖碗稍微降温,揭盖闻中调香;最后等盖碗冷透后闻尾调香。

不同温度环境下,释放出来的茶香类型有别。

于白茶新茶的花香而言,趁热闻盖香时,闻到的花香更热烈,香气如兰似桂。

等到稍微冷一些,再去闻中调、尾调香气时,花香会更清雅悠扬。

似苦楝花、水石榕、洋槐花的香气般,悠长且宁静。

《6》

五、小口慢啜品落水香。

将茶汤倒进公道杯后,滚烫热茶的汤面上,发散着丝丝缕缕香雾。

期间,藏在茶汤当中的香气分子,伴随着散热的水蒸气一道,飘向四周。

一个人独自喝茶时,用“招气入鼻”的方式,能清楚感受到明显的汤面香。

如果是和他人一起饮茶,考虑到公道杯作为公用之物,不便直接去闻汤面香。

可以等到茶水倒入自己的品茗杯后,再去闻。

另外,感受白茶水香(别称落水香、汤水香)的重头戏,并非在汤面,而是靠啜茶慢品。

喝茶时,别大口直接牛饮。

小口慢慢饮入,或者是直接“啜着喝”。

将茶水快速啜吸入口后,茶汤与唇齿发生直接碰撞,好似惊涛拍岸,能形成雾化效果。

茶水啜吸入口后,先别着急喝下,用舌头去推动茶汤。

彼时,藏身在汤水中的茶香分子,能均匀遍布在口腔四周。

有利于调动全方位的味蕾感知细胞,去品尝茶味层次。

同时,人体的口鼻是相连的。

啜入茶汤后,在口中不断迸发、上扬的香气分子,也能被鼻子后端的嗅觉细胞感知。

比起“一口吞”,同样的茶用小口啜吸的方法去喝,会让你感到更香更好喝!

走马观花,囫囵而入,不得其味。

细细慢品,小口啜饮,更能尝出茶香茶味精髓。

《7》

多数时候,我们描述一款茶的花香。

包括兰花香、栀子花香、玉兰花香、茉莉花香等,它们只是近似香。

毕竟,茶叶的本体是茶,不是鲜花本花。

高品质的白茶白牡丹,之所以能呈现万花筒般精彩绚烂的阵阵天然花香,与自身的芳香物质积累相关。

而这些芳香物质中,能提供不少近似花香的体验。

譬如,香叶醇近似玫瑰花香;芳樟醇近似铃兰花香;紫罗酮类近似紫罗兰花香等。

无数的芳香物质组合,构成了缤纷多彩的茶香大观园。

当你在试喝新茶时,为了更好的读懂白牡丹的花香,要诀如下。

一是认真闻,闻干茶,闻盖香,闻汤面,闻叶底等,多些耐心。

二是多积累,在平日生活里,多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鲜花的香气。

等来到茶桌上,闻香细辨时,自然能得出准确代入!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