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书】2974 《24个比利》:为什么一个躯体里会有多重人格?

 长沙7喜 2024-05-15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前言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叫《24个比利》。
这是一本探讨多重人格障碍的纪实小说,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心理疾病,表现出来是一个人身上有多个独立的人格。学界关于多重人格的研究目前还在进行当中,关于病因和治疗方法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更给这个心理疾病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很多影视作品都是围绕多重人格这个主题展开的,像是《致命ID》《禁闭岛》《搏击俱乐部》等等,这些电影史上经典的作品讲述的都是多重人格,而这些电影其实都受到了同一部作品的影响,这就是今天为你介绍的这本《24个比利》。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他擅长在文章中探讨人类精微、深层的心理问题,他的处女作小说《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曾获得“雨果奖”和“星云奖”, 随后出版的《24个比利》也获得了拉斯维兹小说奖和日本星云奖。此外,他还出版有《比利战争》《5个莎莉》《镜像姐妹》等多部探讨多重人格的作品,是众多读者心目中最擅长以医疗背景描写人类心理的作家之一。
今天这本《24个比利》中讲到的案例并不复杂,简单说就是1977年10月美国俄亥俄州两周之内发生了3起强奸案,警方逮捕了嫌疑犯比利·米利根。在审讯过程中,比利被诊断为多重人格障碍患者,在他体内总共发现了24个人格的存在。这些人格不仅在性格上,甚至连智商、年龄、国籍、语言、性别等方面也都不尽相同。最后,比利成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犯下重罪,但因罹患多重人格障碍而被判无罪的嫌疑犯。
我相信你跟我一样会觉得很离奇,一个人怎么可能会有24个人格?是不是比利为逃脱惩罚而装的?如果是装的话,他怎么能演出24种个人呢?如果不是的话,心理学方面的依据是什么?作者丹尼尔·凯斯同样带着这些疑惑疑展开了调查,他不仅与比利本人进行了数百次谈话,还和62位与比利有过密切接触的人进行了访谈,甚至还大费周章地找来了比利的治疗录像进行观看。作者发现不管这件事听起来多么的离奇,有多少质疑和争议,但它的的确确地发生着、存在着。后来美国奈飞公司还专门制作了一个纪录片叫做《内心的恶魔:24个比利》,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接下来,我将分三个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我们先跟随作者回答那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比利到底是欺骗公众的骗子,还是个不幸的受害者?比利这些不可思议的人格,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第二部分,我们将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比利案件,全方位地探讨多重人格障碍这类精神疾病。第三部分,我们来说说被判无罪后的比利又经历了什么?比利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第一部分
好,让我们回到1977年10月,也就是比利强奸案发生的时间。
1977年10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两周之内发生了3起校园强奸案,一时间人心惶惶。为了确保安全,学校还专门安排了陪护女同学上课、回家的人员。幸好通过3名受害者的回忆和指认,以及指纹鉴定结果,警方很快锁定了目标嫌疑人:比利·米利根,并前往他的住所将他逮捕。
警察用手铐铐住了比利,并比对着手中的照片,确认这就是比利本人。而另一旁的比利显然受到了惊吓,一脸茫然,好像什么也不记得了,反复和警察确认发生了什么,自己是否伤害了别人。比利的反应令警察感觉很奇怪。
随后,警察将比利带回了警察局,而在拘留室里比利的表现更加让人匪夷所思。比利蜷缩在角落里,全身发抖,随着一阵哽咽便晕了过去。很快,比利醒了过来,呆呆地坐在地上,不一会儿他看到地上有只虫子,然后竟然像小孩子一样笑了起来。几个小时后,警察把行为怪异的比利送上了去往监狱的囚车。
负责调查此案的检察官认为这个案子的结局毋庸置疑,比利是有罪的,拘捕证据完美无缺。在警方搜集到的物证里面有受害者的信用卡、照片、写着受害者姓名和地址的纸条,还有手枪和子弹。证据确凿,比利的公共辩护律师似乎已经无力回天。检察官自信地调侃道,或许还有一条路可走,就是申诉当事人患有精神病。
这倒是给比利的辩护律师提了醒,辩护律师认为比利种种怪异的行为表示了他经受不起审判的考验,所以向法庭声明:比利无法为自己辩护,需要接受精神病医生的检查。法院同意推迟开庭时间,并指派心理学家多萝西·特纳对比利的心理状态进行检查。
1978年1月31日,特纳与比利进行了第一次面谈。谈话开始没多久特纳就了解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情况,比利告诉她自己不是比利,而是戴维,真正的比利睡着了。特纳非常疑惑,她希望眼前这个把自己叫作戴维的男孩能够解释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承诺一定会保守秘密之后,戴维告诉了特纳一个惊人的秘密。戴维说,自己只有8岁,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监狱,只是每当有人受伤,他就会出来承受痛苦,这是阿瑟告诉他的。
可是阿瑟又是谁呢?可惜,戴维不愿意再多说了,于是特纳结束了第一次的面谈。一直以来特纳都不太相信所谓的多重人格障碍,来监狱之前,她认为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而假装精神错乱的重刑犯,而这次面谈激起了特纳的好奇,让她不得不重新看待这个真实出现在她眼前的比利。
第二天,特纳又去见了比利,她发现比利的状态和昨天相比有很大差别,好像不认识自己了。比利一开口,特纳发现对方的声音和口音全变了,变成了英国伦敦腔。对方说,自己不是戴维,而是克里斯朵夫。特纳了解到这位名为克里斯朵夫的人格,13岁,口琴吹得特别好,还会打一点小鼓,老家在英国,还有个妹妹叫克丽丝汀,已经3岁了。
三天后,特纳第三次探望比利,她发现比利与前两次又截然不同了,他的眼神中透露着高傲,行为举止也很随意。看来这次不是8岁的戴维,也不是13岁的克里斯朵夫。对方告诉特纳,自己是16岁的汤姆。汤姆是个逃脱专家,只要他愿意,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住他,除此之外他还擅长画风景画。这次交谈结束后,特纳越发觉得当务之急是要把比利的情况告诉他的辩护律师,可之前特纳前已经答应了戴维要保守秘密,这该怎么办呢?
特纳第四次去探望比利,这次她见到了18岁的亚伦。亚伦很擅长人际关系,所以一般情况下都是亚伦出面负责与人沟通。亚伦告诉特纳,秘密是属于每个人的,要想告诉别人这个秘密,必须经过所有人的同意,负责人阿瑟也赞成这个说法。注意,这里再一次出现阿瑟了。
咱们重点介绍一下,阿瑟是前面比利第一次面谈时提到的,阿瑟跟比利的其他人格不太一样,他是比利精神世界里所有人格的管理者或者说是负责人之一,在安全状况下由他来决定什么时候出现什么人格。
这些人格是怎么出现的呢?按照阿瑟的说法,在比利的身体里有一盏很大的白色聚光灯,聚光灯的周围站了很多人,谁站在光圈里,谁就会获得知觉,就会来到这个世界。后来,特纳花了好几个小时,轮番说服每次出现的人,向他们解释目前的状况。终于,这些人格同意让辩护律师知道比利的秘密。
即便作为比利的辩护律师,也从来没有接触过类似的案子,所以辩护律师对比利的情况也感到怀疑,带着疑虑辩护律师来到了监狱。在监狱里,辩护律师见证了比利多个人格的转换过程。先是出现了承担痛苦的戴维,紧接着是害羞的丹尼,顺便说一下,当时被警察逮捕的就是丹尼。丹尼14岁,擅长画有生命的东西,但容易受到惊吓,惧怕陌生人,尤其是男人。然后又出现了逃脱专家汤姆和负责人阿瑟,最后是23岁带有南斯拉夫口音的里根。
里根,他是另一个人格的负责人,和阿瑟不同,阿瑟主要在没有安全顾虑或需要做理智判断时做主,而里根则在充满危险的情况下做主,决定谁出现,谁离开,比如现在在监狱里就由里根负责。里根是一个充满仇恨的人格,有暴力倾向,极端情况下会使用枪支,主要负责保护各人格的人身安全。因此大家都怀疑是里根犯下了强奸罪,但是里根否认了自己的强奸罪名。随后,从里根的口中又得知,为了保护比利,让他不再自杀,他和阿瑟已经让比利沉睡了7年之久。
辩护律师在监狱里与比利交谈了5个小时,从怀疑到好奇,到开始相信比利具有多重人格。不过,为了确认比利的多重人格,并进一步说服检察官和法官,辩护律师打算再请来两位专家协助判断,一个是曾经因治疗多重障碍而举世闻名的科尼利亚博士,另一个是让众多检察官认可的精神科医生哈丁,请他来的原因是,如果哈丁医生向法官提交意见报告表示比利确实患有多重人格障碍,而且他的医院也愿意接手的话,比利就能受到良好的治疗。
1978年3月12日,一切准备就绪,会谈开始了。这次会谈他们不仅见到了阿瑟、里根、汤姆等人格,还见到了“核心人格”比利本人,只不过过程很短暂。沉睡了7年之久的比利浑身颤抖着出现了,一下子面对这么多陌生人,比利害怕地爬到角落蜷缩成一团哭了起来,他问:“我还活着?我又做错了什么?”惊慌失措的比利在回答了几个问题后便退了下去。
经过这样一番折腾之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一切都太不寻常了,他们觉得眼前的这个比利好像被恶魔控制了一样。果然,第二天哈丁医生便向法官提交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比利不具备接受审判的能力,同时申请安排比利来自己的医院,接受为期六个月的治疗,检察官和法官同意了这个申请。
治疗开始了,哈丁医生的治疗计划是先了解比利的过去,将比利破碎的记忆重新串联起来,然后将比利的这些人格进行融合,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格。怎么做呢?他决定采用录像的方式,将不同人格的言行举止拍摄下来,这样比利本人,也就是“核心人格”就能对自己的过去以及其他人格有更多的了解。
1978年5月1日,哈丁医生举行了第一次录像会议,这一次阿达拉娜这个人格出场了。阿达拉娜是一个内向、害羞的19岁女孩,她会写诗、做饭和操持家务,她的出现让比利的面部表情变得柔和起来,说话的语音语调也变得女性化。阿达拉娜面对录影机承认,是她闯了祸,她窃取了本属于里根的时间,犯下了强奸罪,现在终于真相大白。可是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阿达拉娜告诉哈丁医生,是因为她太需要爱了,需要被拥抱,需要感受温暖和关心,可是她并没有想强奸那些女孩,也许是受到了之前里根吃的药物和酒精的影响,才会做出这些事情的。
录像的方法很有效,这一举动不仅让哈丁医生和比利本人看到了各个人格平时所做的事情,还能了解到其他人对各个人格的想法。渐渐地“核心人格”比利认识了自己的其他多面人格,并决定配合哈丁医生进行人格融合。一段时间后,除了阿瑟和里根,之前展现出来的各种人格都基本被融合了。
1978年9月12日,哈丁医生向法官提交了长达九页的报告。报告里面详细展现了是什么导致比利患上了多重人格障碍。
好,下面我们走入比利真实的过去。试着找找,比利那样离奇的精神状况产生的原因。比利的亲生父亲在他4岁时自杀了,母亲也总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惩罚比利,那时候的比利发现只要感到悲伤、孤独,闭上眼睛就可以了。等到再次睁开眼的时候,他就会发现自己身在不同的地方,虽然失落了时间,不过幸好再也没有人惩罚他了。
后来母亲再婚,但是继父并没有给予比利缺失的父爱,反而很严厉和充满敌意,即便是母亲也难逃继父的鞭打。不仅如此,在八九岁的这段时间里,比利一直遭受着继父的性虐待,继父会把比利单独带到没人的农场强迫比利进行性行为,结束之后还会威胁比利,如果告诉母亲就会把他埋进土里。实际情况是,继父真的埋过比利,在土里只插一根管子让他呼吸,然后从管子口将尿撒在比利的脸上。哈丁医生分析,很可能是因为比利难以承受的痛苦让比利分裂出了这么多人格来保护自己。
犯下了强奸罪的阿达拉娜就是后来分裂出来的人格,比利喜欢花和诗,偶尔会帮母亲做做饭,但是继父不喜欢比利做这些,会叫比利“胆小鬼”,这时候阿达拉娜人格会出来帮助比利做这些事情。有一次,在阿达拉娜毫无防备的时候,继父用橡皮管抽打她,从此,男人在阿达拉娜的心中就象征着残暴、充满仇恨。这时候她最希望的就是母亲能来安慰她、拥抱她,而不是自己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哭。
而到了16岁那年,比利遭到了校园暴力,这一次他真的撑不住了,他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便走向了通往学校楼顶的门,他想冲下去。幸好里根人格及时地出现,阻止了这一冲动,他和阿瑟人格达成一致,为了比利的安全,从此不再让比利清醒过来。
哈丁医生报告中最后的结论是,比利经过治疗已经具备接受审判的能力,同时因为比利患有精神疾病,所以无法为所犯罪行负责。根据哈丁医生递交的报告,法官宣布比利已经具备足够的能力接受审判,开庭时间定在了1978年12月4日。最后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法官宣判比利因患有精神疾病无罪释放。尽管存在巨大争议,但比利还是成了美国史上首位犯下重罪,却因多重人格被判无罪的嫌犯。
第二部分
好,比利的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先告一段落。让我们从比利的离奇故事中抽出身来回到现实,一起看看多重人格障碍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疾病。
如今我们熟知的多重人格障碍,在医学上有另一个名称,叫做“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是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极具争议的精神障碍之一,为了方便理解,下面我们还是用多重人格障碍这个名称。
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的人会感到身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身份或者人格状态,就像“分身”一样,每个人格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甚至有研究发现,大约有37%的患者,他们的优势手会发生改变,比如从右撇子变成了左撇子,甚至心率、血压、近视的度数、智力水平也有不小的差异。
你可能会好奇,这么多人格同时存在于一个身体之中,不会产生冲突吗?他们之间会相互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会感到身体中的这些人格会交替控制自己的行为,都想争夺对身体的控制权,相互之间会经常发生争执,就像演出的舞台只有一个,每个演员都想争夺上台的机会一样。
人是复杂的,有时低调内敛,有时神经大条,对此我们可以明确感知。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状态。在同事面前什么样,朋友面前什么样,家长面前又是什么样,我们可以启动不同的言行模式。
而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在于,很多时候他们身体内不同人格间的切换并不都是自愿的。往往是因为遇到了一些触发因素,从而迫使承担相应任务的人格出现。就像比利,在危险的情况下“里根”这个人格会出现保护比利人身安全,在需要承受痛苦的时候“戴维”这个人格会出现承担一切。这会产生什么结果呢?没错,会导致生活失去连贯性,也就是“失忆”了。
曾有研究者对100位多重人格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其中有98位患者的不同人格之间,存在记忆互不相通的问题。患者抱怨他们经常发现自己在某个地方做着某件事情,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突然发现自己身处另外一个陌生的环境或意想不到的场合,而且完全不记得之前做过什么。就像看电视切换频道一样,被遥控器转台后,就算切换回来也衔接不上原来的剧情了。
另外,多重人格障碍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是一种很罕见的精神疾病,而且由于它的症状十分富有戏剧性,所以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怀疑对方是在演戏。
除了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接下来咱们就从生理学角度进一步了解多重人格障碍。
一些研究发现,当多重人格障碍患者从一种人格切换到另一种人格的时候一些生理指标会发生变化,比如在皮肤的触电反应和脑电波活动上都有所不同。一系列的研究似乎都在表明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的每个身份都有自己独特的生理心理特征。比如,1978年比利也做过类似的测试,当时医生就报告比利的脑电图出现了异常,在比利的脑右后区出现了一种“德尔塔波型”的脑波,这种脑波速度很缓慢,通常在儿童时期比较常见。这意味着当时接受检测的人格很可能是一个年幼的孩子,而不是已经成年的比利,出现这一结果要么是检测机器坏了,要么是比利的大脑的确在以不同的方式运作。
好,了解了多重人格障碍到底是怎样的精神疾病,它的症状表现是什么。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多重人格障碍或者说“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界对于多重人格障碍的病因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说法,但是很多学者都认为多重人格障碍与童年的创伤脱不开关系,例如被忽视、躯体虐待,尤其是性虐待。曾经有一项针对135名有多重人格障碍的患者的研究发现,其中有92%的人曾经遭受过性虐待,而这种虐待大多是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所为,并在童年时期持续了较长时间。这一点在比利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童年时期人格发展还不够完善,一个孩子每天生活在充满痛苦和暴力的环境中,既没有能力逃跑,也不懂寻求警察的帮助,这时候该怎么办呢?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答案:“当悲伤太多的时候,一个人已经无法承受,我就把投注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别来承受。”没错,就是“解离”,在《你经历了什么》这本听书中提到,如果一个人无法脱离糟糕的现实,他就会通过切断自我和现实之间的联系,来逃避糟糕的环境带给自己的负面情绪。
另外,由于很多创伤是由一些不好的经历引起的,因此在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的同时,还会和其他心理问题一起发生。例如,一项针对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的研究发现,其中97%的人有抑郁症,90%的人有某种焦虑障碍,65%的人有药物滥用行为,38%的人有进食障碍等等。
最后,咱们多说一下童年创伤,尤其是遭受过虐待的儿童。也许大部分人都是在温馨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很少见到或体会到被虐待儿童的感受。但每年受虐待的儿童并不在少数,根据《2020年关于预防暴力侵害儿童行为的全球状况报告》当中的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0亿儿童或多或少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暴力,包括身体暴力、心理暴力或性暴力等等,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有父母的原因。父母本应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竟然变成了孩子心中的魔鬼。而有过童年创伤的孩子,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创伤都可能会持续存在。这些孩子在成年之后出现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的风险要远远高于普通人,也更容易成为暴力的施加者。
第三部分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比利的故事中,看看被判无罪后的比利将怎样继续他的人生。
审判结束后,比利对记者说:“希望成为一个普通人,想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虽然比利不能马上回归正常的生活中,和普通人一样可以在社区遛弯、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他被送到了一个管制相对轻松的心理健康中心接受进一步治疗。
这个心理健康中心既不像医院也不像监狱,更像是度假中心,环境非常的舒适,而且主治医生大卫·考尔是个很有经验的治疗师。在这里比利除了接受专业的治疗,还可以经常阅读书报,到运动场锻炼,继续他喜欢的画画。因为很擅长画画,他还出售了自己的画作。比利用赚来的钱以“防止儿童受虐基金会”的名义在银行开设了账户,并且印制了许多宣传单,上面的标语是“今天,请拥抱您的孩子,这是举手之劳,请阻止虐待儿童”。
比利的治疗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考尔医生发现比利的体内不仅有之前咱们提到过的10种人格,包括核心人格比利、戴维、克里斯朵夫、克里斯汀娜、汤姆、丹尼、亚伦、阿瑟、里根、阿达拉娜,还有13种不受欢迎的人格,是阿瑟一直不允许他们出现。最后,随着治疗的深入,一个叫做“老师”的人格出现了,他是融合各种人格后的比利,一个完整的比利,自此“24个比利”全部被发现。
鉴于比利治疗情况良好,考尔医师逐渐放宽了对比利的限制,从一开始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走出医院,到同意比利可以单独外出。而正是这一举动,引起来大众强烈的不满。《哥伦布市快报》报道“强奸犯比利获准可以离开医院,自由进出阿森斯市”。后来关于比利的负面报道接踵而至,有人提出必须立法保护社会。人们开始恐慌,指责和攻击纷纷袭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祸事接二连三地发生,经历这些事后,比利感到恐惧和惊慌,情绪变得越来越激动和消极,他的人格再次分裂了。
舆论持续发酵,1979年10月4日比利被迫转移到了“人间地狱”,一家专门负责治疗精神病罪犯的利玛医院。这家医院根本不相信比利有着多重人格,他们将比利的病诊断为“变态性精神分裂症”,并给比利吃药,但是给比利治疗所吃的药,并没有使情况好转,反而使他的人格分裂得更加严重。不仅如此,在利玛医院比利还遭到了医护人员的殴打,被打断了两根肋骨。比利写信告诉作者,在这个黑暗洞穴般的鬼地方,自己只是一具行尸走肉。在利玛医院的这段经历,作者在另一本书《比利战争》中进行了细致的展开,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仔细阅读,这里就不过多展开了。
之后几年,比利又辗转到了一些治疗的地方,他的人格融合又分裂,分裂又融合。12年之后,1991年8月1日,法官撤销了精神病医生和法院对比利的监控,比利自由了。自由后的比利在1996年发表了一篇声明,表示他目前居住在加州,并拥有一家小制片公司,他想要将自己的经历拍成电影,他培训过约翰尼·德普、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等好莱坞明星,亲自告诉他们如何饰演自己。但很遗憾,由于种种原因,比利未能如愿,电影迟迟没有拍摄出来。
时间来到2014年12月12日,比利在俄亥俄州的疗养院内逝世,享年59岁。从此,比利充满争议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结语
好,这本《24个比利》就为你介绍到这里。
对于比利,大众一直争议不断,有相信他的,认为他是童年创伤的受害者,为他的经历和疾病感到惋惜。也有从头到尾都认为他是个演技精湛的骗子的,骗过了心理医生、律师、法官,而且获得的关注远远超过了那3位真正的受害者。
其实,每种立场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比利的传奇经历注定就是要被讨论和充满争议的,他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透过这段传奇或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那些和比利一样在童年早期受到虐待的孩子,减少悲剧的发生。就像作者丹尼尔·凯斯在这本书的最开始头写的“献给受虐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尚未被发现的受害者”。
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父母就像一面镜子,孩子通过这面镜子照见自己的样子。如果长期生活在重创之下,孩子透过镜子照见的就可能是心中潜藏的恶魔。如果生活在被关爱、被尊重的环境中,孩子透过镜子照见的就可能是内心中潜藏的天使。所以,就像比利曾经在宣传单上印的那句话一样:今天,请拥抱你的孩子吧,这是举手之劳。
好,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你还可以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撰稿:午未
转述:杰克糖
脑图:刘艳思维导图工坊
  本文转自得到APP,更好的学习体验请下载得到AP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