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炼字炼句”的十六个窍门

 天童老僧 2024-05-15 发布于上海

图片

作者:南木

    自古以来,“炼字炼句”便是文人墨客追求的艺术。杜甫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古人对字句的锤炼是何等重视。今日,这“炼字炼句”的十六个窍门,与诸君共赏。

    窍门一,“的的不休”。

    此处“的的不休”,非指唠叨不休,而是在行文中善用“的”字,以求音韵和谐,语言流畅。如“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通过“的”的连接,使得句子更加悦耳动听。

    窍门二,“单双交错”。

    即在句子中巧妙地运用单音节和双音节词汇,形成错落有致的节奏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单音节的“明”、“清”与双音节的“明月”、“清泉”相互交错,读来朗朗上口。

    窍门三,“同韵呼应”。

    在句子中,运用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形成音韵的呼应。如“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句尾的“香”与“尝”同韵,增添了诗句的韵味。

    窍门四,“对仗工整”。

    对仗是汉语修辞的一种独特手法,能使句子更加整齐划一。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其中“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工整美观。

    窍门五,“用典贴切”。

    在写作中巧妙地运用典故,能增添文章的厚重感。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化用了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思想。

    窍门六,“设问自答”。

    通过设问自答的方式,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我独尊!”,先提出问题,再自问自答,彰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窍门七,“比兴手法”。

    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常用手法,通过比喻和起兴,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雎鸠鸟起兴,引出对淑女的赞美和追求。

    窍门八,“以景结情”。

    在文章结尾处,通过描绘景物来抒发情感,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通过描绘孤帆远去的景象,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无尽的思念。

    窍门九,“一语双关”。

    利用词语的多义性,使句子具有双重意义,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其中的“丝”字既指蚕丝,又谐音“思”,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窍门十,“以小见大”。

    通过描绘细微的事物,来反映重大的主题或情感。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通过一片落叶的描绘,预示了秋天的到来,寓意深远。

    窍门十一,“托物言志”。

    借助具体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情感。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通过描绘竹子在风雨中的坚韧不拔,表达了作者不屈不挠的精神。

    窍门十二,“画龙点睛”。

    在文章关键处用一两句话点明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通过描绘野火的焚烧和春风的吹拂,点明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窍门十三,“借古讽今”。

    通过借用古代的故事或人物来讽刺当今社会的现象。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用陈后主的故事来讽刺那些只知享乐、不思进取的人。

    窍门十四,“虚实相生”。

    在文章中巧妙地运用虚写和实写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实写了大漠的孤烟和长河的落日,又虚写了边塞的辽阔和壮美。

    窍门十五,“欲扬先抑”。

    在赞美某一事物之前,先对其进行贬低或质疑,以增强赞美的效果。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先抑后扬地赞美了山水之美在于有仙有龙。

    窍门十六,“寓情于景”。

    将情感融入景物描绘中,使景物具有情感色彩。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描绘花儿流泪、鸟儿惊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沦亡的悲痛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